美為啥欲高調裁掉兩艘航母?(下3)

美為啥欲高調裁掉兩艘航母?(下3)

很多網友、讀者總愛調侃,稱我國有一“戰略忽悠局”,許多“吃瓜群眾”還任命了局長、政委、各處處長,甚至顧問等官職。相比這些玩笑似的戰略忽悠(戰略欺騙)說法,美國和蘇聯在戰略欺騙方面的確有相當突出的表現,且有著十分成功的運用。眾所周知,早在1968年蘇聯就曾成立有“戰略欺騙總局”,從事專門的戰略欺騙,實施國家軍事戰略、戰略武器訛詐與訛詐等,並有過成功的範例。事實上,美國在對蘇聯戰略武器,如航空母艦和戰略核潛艇的選擇與發展上,曾有過成功欺騙的典範。二戰之後,美國通過一系列戰略欺騙與宣傳,最終讓蘇聯人特別是領導人認定:航空母艦隻是“海上鐵棺材”,充其量是導彈的活靶子!(當然,也有可能是蘇聯當時領導人赫魯曉夫自身認識的狹隘與不到位)。由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蘇聯“一門心思”地設計、建造和發展戰略核潛艇、攻擊型核潛艇和巡航導彈核潛艇,而忽略研製和發展航空母艦;以致到後來,蘇聯在核潛艇型號或數量上均居世界第一,且遠超過美國;但是由於在海軍的建設與發展上,缺失了一項極其重要的戰略武器,導致出現了古巴導彈危機等非常失敗的教訓,並是美蘇在海上對峙中逐漸敗下陣來。美國人對於蘇聯人航母發展的戰略欺騙,起到了遲滯與破壞蘇聯海軍航母的問世與運用的目的。

在中國航母的發展問題上,長期以來美國也始終採取不斷打壓和戰略欺騙兩手輪流交替使用的手段。我國海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最大戰艦隻有滿載排水量幾千噸的驅逐艦,從來沒有設計與建造過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其他任何大型水面戰艦(在此階段,我國存在著軍費較少、科學技術水平不高、造船能力有限,其他軍工也無法配套跟進等原因)。

美為啥欲高調裁掉兩艘航母?(下3)

曾經的瓦良格號航母

1997年,中國一家旅遊公司以2000萬美元價格從烏克蘭拍賣到“瓦良格”號這艘老舊航母。2000年當“瓦良格”號在拖船的牽引下準備經博斯普魯斯海峽由黑海進入地中海時,土耳其在美國的施壓下,以“瓦良格”號艦體過大,有可能以阻塞海峽為由拒絕通過。後中國政府與土耳其展開了長達1年半的談判,最終在接受土耳其方面提出的20個附加條件後,土才終於同意放行。21世紀初,當美方得知中國要改裝“瓦良格”號航母時,很快紛紛出籠有關航母的負面言論和干擾輿論;一時間航母無用論,或是航母的作用在降低等說法,甚囂塵上;這些輿論似乎想向世人表明:美國和西方一些大國今後將不再依仗航空母艦作為海上的“核心主力”,航母的作用在大幅降低。與此同時,我國國內的某些公知也竭力予以配合,拼命散佈“航母過時論”和“航母無用論”等論調,企圖擾亂我們的視線。

當然,中國人決不會按照美國人的言論和設想去發展我們所需的航母。我們有自己的戰略思考、有自己的研製思路、有自己的發展節奏。此外,我們必須根據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及軍費的投入與安排,去發展我國的航母。近些年來,美國一些人士見中國的航母事業發展如此蓬勃、如此快速,完全沒有被美國所忽悠、所欺騙,減緩發展速度,於是又“一計不成,又心生多計”,一會兒說大型“福特”級航母下一步只建造4艘,先停建;一會又說不再發展大型航母,也許中小型航母將更適合未來的海上作戰的需求;及至近期又高調稱“要裁掉兩艘航空母艦”!

還有一點必須考慮到,美國各軍種之間對於經費分配、戰略武器的優先發展順序等問題,多年來爭論得十分厲害。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一下航母的採購與建造,未嘗不是美國國防部和海軍部的一種策略,以防止幾個軍種在軍費爭執時不至於產生過大的矛盾與糾紛。不過,最終是否會裁掉兩艘大型航母?還要經過國會批准,而國會中有一批對航空母艦“情有獨鍾”,且不肯輕易捨棄的議員,因此未來是否會裁掉兩艘航母,要看最終“博弈”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