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理想的包裹”郵遞到尋常百姓家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把“理想的包裹”郵遞到尋常百姓家 “90後”宣傳委員高潘小鎮裡築起人生大舞臺

把“理想的包裹”郵遞到尋常百姓家

湯池鎮中心小學學生為高潘(左)系紅領巾。(受訪者供圖)

來小鎮做宣傳委員整整四個年頭,1991年出生的高潘個頭不算高,長得很精緻,說話很清脆。如今的她儼然成了小鎮裡的大明星,村民們愛聽她在集市上打快板,孩子們願意聽她講故事擺道理,老黨員願意看她送來的書……

三年前,她把在鎮裡工作的幾個“90後”聚集到一起,甘做“理想郵遞員”,發誓要把“理想的包裹”郵遞到千家萬戶。從此小鎮不再寂寞,他們辦晚會、拍視頻、到學校講“開學第一課”,成為孩子們歡迎的知心人;到田間地頭為農民講致富課,收穫了一大批農民粉絲。

2019年11月,高潘帶領的“理想郵遞員”團隊被中宣部授予“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有10年黨齡的高潘覺得在小鎮裡的四年很充實,滾燙的青春在燃燒發光。她堅信,不光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

小鎮裡第一堂黨課被評價“聲音很好聽,內容很枯燥”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奮進的時代。儘管疫情鋪天蓋地,讓人很無奈;但我們齊心抗擊疫情,效果也不賴。全國人民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疫情期間,遼寧省丹東市振興區湯池鎮的15名“理想郵遞員”拿起手邊的相機,拍攝了一支防疫宣傳歌曲視頻——即使戴著口罩,他們眼角眉梢的青春活力還是在肆意噴薄。

團隊15名成員都是“90後”,平均年齡26歲,他們中有選調生、有大學生村官,他們的領頭人就是鎮黨委宣傳委員高潘。

“我是被姥姥帶大的,姥姥家一共八口人,有七名黨員。”回憶童年,高潘說,家裡的風氣對她影響很大。

2014年大學畢業,帶著遼寧省優秀畢業生、高校優秀共產黨員等多項光環的高潘,放棄了去電視臺、外企工作的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從基層做起。2014年考取大學生村官後,她被分配到丹東市振興區站前街道華夏村社區任社區黨委書記助理。

“在社區工作期間,社區的各類總結匯報我都參與,這也給了我在工作中鍛鍊宣講技能的機會。”2016年4月,高潘被選為振興區湯池鎮黨委宣傳委員,也正式開啟了宣傳思想工作。

講黨課是檢驗宣傳委員能力的試金石。在大學多次獲得演講比賽一等獎的高潘,宣講是強項,經過認真準備,她信心滿滿地走上講臺。

“我講的第一堂課是《信仰的魅力》,講述了湯池鎮萌芽村黨總支書記陶玉芝二十餘年裡的感人事蹟。第二堂課是《樵夫的魔力》,講的是廖俊波的事蹟。”讓高潘沒想到的是,本以為講課後能贏得一片掌聲,卻遭遇了尷尬的沉默。

後來,她聽到的反映是:聲音很好聽,內容枯燥乏味,很難聽進去。

高潘強烈地意識到,自己的學識水平太匱乏,除了做理論知識的搬運工,不會創新,不接地氣。從那時起,她開始刻意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不再盲目地進行社交,讓自己安靜下來,心沉下來。“因為閱讀,我建立起非常嚴格自律的作息時間,冰箱上貼著我的各種打卡表,方便時時刻刻自我督促。”

在不斷累積知識的過程中,高潘也學會了更好地思考,在學習中不斷總結自己的觀點,養成定期寫作的習慣。同時,她把更多時間放到田間地頭,每次講課前,都會到村口的大樹下、村屯的雜貨鋪,找老黨員聊感興趣的話題,從而確定選題。

為了講得通俗易懂,讓農民聽得明明白白,高潘已經記不清在辦公室熬過多少夜。“一遍遍斟酌語言修改講稿,把政治理論變成‘鄉音土語’,把‘有道理’變成‘有意思’。”

慢慢地,面對她獨特的宣講內容和方式,當地的黨員幹部群眾開始站得住腳、聽得進去。

“在基層工作的六年時間,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了踏實做事。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信念,我做宣講工作時才能秉承‘真實、真誠’的原則,儘可能做有用、有針對性的宣講,做讓人能夠銘記一陣子甚至一輩子的宣講。”

把“理想的包裹”郵遞到千家萬戶

2017年9月,湯池鎮又分來一些“90後”大學生,“有志青年聚在一起,就是要大膽地做一些事情,搞一些動靜,在凝聚力量的同時互相促進。”高潘和夥伴們一起加油鼓勁。

“我們想講好三堂課:黨員幹部的作風課、農民群眾的致富課和未成年人的思政課。”抱著這樣的想法,2017年11月8日,12顆年輕的心臟同頻跳動,在湯池鎮鎮政府一間會議室內,“理想郵遞員”青年理論宣講團隊宣告成立。

“我們要深入村屯、學校、企業,把課送到家門口,有一種早年間郵遞員送報紙的感覺,於是就想到了‘理想郵遞員’這個詞。我們就是要把‘理想的包裹’郵遞到千家萬戶。”高潘說起當時成立團隊的初衷,依舊有些激動。

“黨的十九大召開以後,群眾對新思想的關注度空前高漲,讓宣講真正走進農民群眾的心坎裡成為我們一項重要議題。”高潘說,起初他們採取了傳統的授課方式,效果並不好。

“宣講員紅著臉放不開,聽課人聽不懂打瞌睡。”看到這種情景,高潘有些著急上火。“為什麼不用活潑一點的方式宣傳黨的創新理論呢?”

有了這個想法,高潘和團隊馬上行動起來:拍攝微電影、到農村大集上打快板、講主題脫口秀……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到掃黑除惡專項宣講,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宣講到“家門口的黨史展”,“理想郵遞員”們忙得不可開交。

“你們總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我們都是老農民,在我們身上能看見啥?”

“能看見的東西多著呢!小康不小康,關鍵看瓦房,你們的新房修起來了,就是小康的表現;小康不小康,關鍵看書房,忙完農活不打麻將而是看看書看看報,這也是小康的表現。”

這樣的一問一答,不僅解答了疑惑,也拉近了“理想郵遞員”們與群眾的距離。“每次下村,群眾有時不能準確叫出我們每個人的名字,但總會叫我們‘郵遞員’,我們也喜歡這個稱呼。”高潘說。

兩年半來,陸續又有3名青年人加入團隊。團隊變大了,但高潘帶領“理想郵遞員”做好理論宣講的初心未變。據高潘介紹,目前,“90後”講講馬克思、“90後”講講黨章和“90後”講講憲法已經成為團隊的三門精品課程。

兩年半間,高潘帶領她的團隊開展巡迴理論宣講活動100餘場、專場宣講60餘次,將黨的最新理論成果轉化為“理想的包裹”,用鄉音傳播到小鎮的角角落落。

不懼是青春模樣,不退是青年擔當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高潘更加忙碌。作為鎮裡的幹部,她要承擔信息摸排、巡邏檢查、卡點站崗、發放物資等防疫工作。與此同時,她仍然想著郵遞“理想”,並把目光放到了線上平臺。

“疫情期間,我們拍攝了36期視頻,內容包含如何做好新冠肺炎的防範工作、戰‘疫’下的開學第一課等,通過微信公眾號傳播給湯池鎮的百姓。”高潘說,“理想郵遞員”化身“網紅主播”,通過線上“雲宣講”發佈課程,惠及黨員群眾970萬人次。

解決了理論宣講問題,又有難題擺在了高潘面前。“幾個村的草莓滯銷了,萌芽村存在倉庫裡的板栗也賣不出去。”高潘立即和團隊成員商量:我們不僅要郵遞“理想”,也要守住百姓的生計。

“我是一顆甜甜的小草莓,我的兄弟姐妹生活在湯池鎮各個村。你問我最近疫情這麼嚴重,我怎麼還出來走動?因為我們湯池鎮各個道口嚴防死守,病毒根本無法靠近我們的身體。而且我們從開花結果,到長大熟透,再到採摘包裝,都經過嚴格工序,絕不會受到病毒的威脅。”視頻《為草莓發聲》中,“理想郵遞員”周笑宇化身為一顆草莓,用稚嫩的童聲配合草莓大棚中拍攝的實景,講述湯池鎮草莓的生長曆程。

“之所以採取這樣的方式,是為了通過描述湯池鎮草莓的品質、生長環境、運輸等方面情況,消除消費者對草莓的購買顧慮。農民辛辛苦苦一年,我們不能讓他們對著紅紅的果實掉眼淚。”高潘說。

在高潘和“理想郵遞員”團隊的帶動下,果農們接到了大量購買電話,助銷草莓5000餘斤,草莓也由滯銷變暢銷。

“他們賣出了草莓,也給我們帶來了對抗風險的新思路。年輕人的好點子,為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湯池鎮石岱村村主任陶忠良說。

疫情期間,學校一直未能開學,高潘帶領“理想郵遞員”團隊堅持了兩年的入校開展“開學第一課”也不能如約進行。“為此,我們錄製了《‘疫’往無前》視頻課程,讓全鎮近千名師生、家長走進這場傳遞愛與信心的大課。”

3月2日晚上,湯池鎮的老師和學生家中的電視、電腦、手機屏幕都調整為同一個畫面。“親愛的同學們,我們開學啦!”伴隨著高潘清亮的嗓音,一場特別的“開學第一課”鳴鑼開講。

“希望通過此次課程能讓你們感受到祖國強大的力量,學會感恩與擔當,我們一起為湖北加油,為中國加油!”高潘的聲音越來越高亢,心中也蘊含著無窮力量。

“疫情之前,高潘他們來學校舉辦過很多次紅色傳承、學習雷鋒等活動,很受孩子們歡迎。疫情期間‘開學第一課’播出後,不少學生給我發來微信,希望疫情趕緊過去,能與‘郵遞員’哥哥姐姐再見面。”湯池鎮中心小學大隊輔導員張紅羽說。

在湯池鎮,“理想郵遞員”已成為品牌,上到古稀之年的老黨員、下到繫著紅領巾的小學生,都是他們的粉絲。

“1701號、1702號……1715號,每一位‘理想郵遞員’都有一個編號。”高潘說,每名成員的編號都以“17”開頭,最初是因為團隊於2017年成立。

“‘17’和‘一起’發音相近,我們要以‘理想郵遞員’之名,一起傳遞黨的聲音,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傳遞‘理想’,用我們的青春澆灌鄉村的美好未來。”高潘說。(記者於力、李錚、高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