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消費敗給人均負債,"自給自足"式生活或成主流


2020年可以說是各種風險開始集中釋放的一年,疫情的衝擊證明了人給自己編織的美夢是多麼脆弱。幻滅過後如何面對生活,這關係到我們將面臨一個怎樣的未來。

疫情給消費帶來的壓力已蔓延到各個角落,很多城市推出了“抵價券”一類意圖提振消費的政策,但就像段子裡所說的:賣100萬的東西優惠10萬,我缺那10萬嗎?我差的是那90萬。

刺激消費敗給人均負債,

消費的傳統壓力——房價、育兒——已經將人們的可支配收入侵蝕殆盡,如今又多了兩個大坑。疫情造成的收入減少自不必說,而就在前幾日,國家宣佈境內所有P2P清零。

近萬億大眾儲蓄不知所蹤。

買P2P的大多是普通人裡有些閒錢的,如今有閒錢的人被P2P剝奪了消費能力,而之前沒買過的人又大都是一群欠債鬼、按揭狗,這等於把全體普通人的消費能力瞬間也給清零了。


刺激消費敗給人均負債,

原本那些商業頭部企業還說要做月薪5000以下人群的“長尾生意”,下沉三、四線城市——現在可好,百姓的閒錢被“一網打盡”,一夜返貧,那些大佬就別打我們窮人的主意了,恕不奉陪。

資本一開始是打著“方便大眾”的旗號滲透進我們的生活,靠前期的“補貼大戰”引流。等流量進入瓶頸期,他們就要挖掘“存量價值”了,結果就是像打車APP、送餐、共享充電寶這樣的服務越來越貴,賺的就是懶人的錢。省事就費錢,省錢就費事,但現在,我們沒錢了。

因此,想盡可能擺脫資本的綁架,給自己留下些可支配收入以備不時之需,資本家那些鼓勵消費的陰謀詭計就不能無腦響應了。今後得做個“勤快人”,能DIY的就不麻煩資本施捨的“小便宜”了,我們還得活命。


刺激消費敗給人均負債,

在日本,DIY節目很受歡迎,人們對省錢的熱情超過了賺錢,像諸如“整理師”之類“斷舍離”的行當,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去從事或僱傭。“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日本其它方面中國是否跟進不好說,但用DIY的“省錢大法”經營自己的小生活,這是我們未來必然的潮流。

無論賺錢還是省錢,都需要我們成為一個“勤快人”。普通人的父輩可能手腳勤快,但頭腦僵化,並且要求子女沿襲自己的行為模式,無形中造成了僵化的“代際傳遞”。如果要改變自己“韭菜”的命運,現在起就要以“省錢”為切入點,讓腦子勤快起來,帶動手腳,自給自足。越多人擺脫資本的控制,世界就越可能發生劇變,而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場劇變的推動者。


刺激消費敗給人均負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