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陪伴,才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沒有哪個父母不為了孩子而竭盡全力,但最美好的願望卻不一定給孩子帶來最好的結果。如何教育孩子,是全社會共同的話題。中國古代就有三字經,弟子規等教育後代子孫的經典文獻。

21世紀的父母和老師們:懲罰和嬌縱為什麼對孩子都不好,並且不管用?怎樣用既不懲罰又不嬌縱的正面管教方法培養孩子受益終生的良好品質?如何用正面管教方法自動消除孩子的不良行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國教育學博士,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一書,值得學習和借鑑。

疫情當前,我們不能像白衣天使那樣衝鋒在前,但停課不停學,我們除了在家精心組織網絡教學之外,其他能做的就是加強自身學習,同時陪伴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給國家添亂,也算是為國家盡一份自己的力量吧。

通過閱讀和反思,特別是這麼多天陪孩子在一起的時光裡,我才深深的認識到:陪伴才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1

家有兩孩兒,感謝黨的好政策。老大15歲,今年六月就要初中畢業了。尤其記得13年前,我在偏僻的馬家河教書,每兩三個星期才能回家一次,那時候沒有手機和網絡,與孩子見面接觸的很少,孩子的頭腦中,幾乎沒有爸爸的概念,有兩次她都不讓我睡在她和她媽媽的床上,真是可氣又可笑。雖然那時也給她買了一些玩具作為禮物,但是通過那事之後,我才認識到:

陪伴才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後來我就親自帶著孩子讀書,讀小學,讀初中。每天陪著她一起早起,晚上陪著她一起做作業和跑步,陪著她聊天兒,談班上的老師和同學的趣事。孩子健康成長,我們父女的關係也非常融洽。今年六月女兒即將參加中考,面臨人生的第一個重要考驗。可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有學不能上,但停課不能停學,孩子在家通過手機和電腦進行學習,這尤其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在旁邊進行陪伴和監管。愛玩是人的天性,孩子的自制力比成人差,所以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早起,陪著孩子一起學習,共同進步。老二3歲了。雖然我仍在山區教書,但隨著交通條件和經濟條件的改善,我能每個星期回家了,雖然週末事情仍然很多,但我儘量抽出時間多多陪著孩子,陪他一起玩遊戲,陪他一起看動畫片。特別是隨著通訊網絡技術的發展,我到學校去之後,兒子想我和他姐姐了,就拿起手機和我視頻。雖然他還不識字,但是他卻學會了和我視頻。疫情嚴重,不能外出,只能居家隔離,不給國家添亂。

2

呆在家,好好陪伴小孩子,增進父子感情,那也是一件樂事。在冰娃與火娃的遊戲裡,我看到了一個三歲孩子的靈巧的雙手和迅捷的反應。在我與他的配合當中,由於我的一次失誤導致遊戲失敗,他給我來上一句:爸爸,你好笨哪!讓人可氣又可笑。而當我們成功完成一局的時候,孩子高興的手舞足蹈,歡呼雀躍,讓我們壓抑的心裡也高興了許多。家是溫馨的港灣。有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物質的貧乏又算得了什麼呢?

由於現在社會上工作壓力越來越大,許多父母常常忙於工作,沒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逢年過節不是買禮物就是給太多的零用錢,沒有太多的時間陪伴在身邊,可是有許多父母不知道的是:好的物質條件對於孩子來說固然重要。但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往往很簡單,就是能夠陪他一起長大。曾有人對孩子的“培養”做了一個簡短的闡釋:培養,就是陪著養。世間任何職業角色都可被他人或機器替代,唯獨父母角色是獨一無二的。用心陪伴孩子成長,是為人父母的責任。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課堂,對孩子生活習慣與個性特徵的養成有關鍵作用,父母應該盡好呵護教育子女的責任,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年輕人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整天為了生計四處奔忙,無暇照顧孩子,無暇陪伴孩子,所以把本該由父母完成的養育孩子的任務,交給了爺爺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孩子也就成了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也有很多家長會說自己並沒有那麼多時間來陪孩子,想多掙點錢。說到底,真的一點時間都沒有嗎?其實,就像我們常說的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你願意擠,總會有的。方式也並不侷限於當面陪伴,語音通話,網絡視頻都是可取的。

3

董卿在《朗讀者》中說:“陪伴也是一種力量,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孤島,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義。”而孩子對於父母陪伴的渴望,可能又是這個世界上最需要滿足,最需要被溫柔對待的一種。尤其在幼年時段,孩子是那麼天真,開心與不開心的事都與你訴說,這時候你不花時間走進他們內心,對他們進行社會、學習等教育,那麼等他們長大,便已來不及。所以無論再怎麼忙碌,陪伴與溝通才是幫助孩子成長最好的方法。當和孩子坐下來共同學習、成長,分享生活的感動和樂趣,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關愛、智慧、希望、勇氣和信心。

疫情當前,我們不能外出,所以還請和我一樣宅在家裡的父母們, 放下手機電視和個人其他興趣愛好,多多陪伴孩子。請記住:陪伴,才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文/湯守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