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鎮的來由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兵臨楚國城下,出師的理由就是楚國沒有向周天子進貢包茅草,包茅草就是一種用來過濾酒的草。其實當時齊國還說了另一種草,就是香草。不知為何史官沒有錄入進去。香草鎮當時就是楚國種香草的地方。

香草鎮常年種香草,歷朝歷代都會吸引許多名仕和道人前往居住。香草鎮種植香草,一直種到解放後。我雖然出生在香草鎮,但並未見過香草。香草鎮有一座香山,上面長滿了各種香草,每年香草開花的時候,人們都會去遊玩,名仕流觴曲水。有一天,一位寡居的婦人在香山上幹農活,內急在香山上解手,從此以後,香山便不再長香草了。香草鎮其他地方,長出來的香草,也都是枯瘦枯瘦的,後人在香山上建立了香冢以為紀念。之後香草鎮再也種不出香草了,偶爾有老人指著牆角的幾株草說“這是香草”。

香山上有座禪寺,始建於唐朝,不知塌了多少回,也不知建了多少次。寺中有口井一直在,香草鎮人叫做唐井,我小時候去玩的時候,總要打點水上來洗洗手。聽過外公說,禪寺裡面的菩薩全都是“金心銀膽”,日本鬼子來掃蕩的時候,要摘了走,夜裡禪寺起了火燒了三天三夜,有人說是天火,外婆一直說是有人放的火,不想這些東西被日本鬼子帶走。

香草鎮不再種香草了,有人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帶回了幾根大毛竹,把毛竹做成了筷子,人們開始做竹筷了,慢慢開始建廠。當時全國只有四家做筷子的廠,香草鎮就有一家。筷子都是手工做的,先把毛竹劈開,做成篾子,然後再把篾子做成筷子,筷頭一般都是錐型的,有點像金字塔。香草鎮人認為筷子沒有頭,不好看,不莊重,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鬼吃飯,才會用這種沒有筷頭的筷子。宴席不會用沒有筷頭的筷子,這個倒和“席不正,不坐”有幾分像。筷頭都是用篾刀砧出來的,一隻手拿著一把厚重的篾刀,一隻手拿著篾子,刀起起落落,手轉動篾子,筷頭就出來了。

香草鎮的生活,大多很寧靜,香草鎮河道縱橫,河中央有塊地,形似鳳凰,香草鎮人叫做鳳凰地,香草鎮每個成年的男子都會撐船。每年春夏之交,雖然沒有香氣四溢的香草,倒也十分可人。橋口有位九十多歲的老太太,終生未嫁,身體硬朗,開了個雜貨店,我每次經過的時候,總要向裡面看兩眼。覺著這位老太會什麼法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