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预防精神疾病?

忧伤的成长


现代医学认为精神疾病的病因由社会-生理-心理这三方面的因素构成。「为什么采取措施预防精神疾病但还会发生」这个问题也可以从这三个角度来理解。

社会因素:贫困、家庭不和、生活压力等外界因素无法根除,会诱发精神疾病;

心理因素:特定情绪、性格、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容易产生心理精神疾病;

生理因素:先天易感性、遗传因素(双相、精神分裂和遗传有关)会影响精神疾病的患病风险。

所以,精神疾病很难杜绝。要尽可能降低该类疾病,也应从以上三个因素着手,创造良好的社会家庭环境、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行为习惯、优生优育等,方可最大程度提高民众精神健康水平。


温尼的雪


我是心理老师左叔,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我是一位从事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心理咨询师,在高校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对你提出的“怎么才能预防精神疾病?”的问题,也是我在做心理健康教育时,学生、教师和其他人经常会问到的问题,我根据自己做心理咨询的经验来回答你的提问。

同时,也借此机会普及一下心理健康的知识,我从三个方面来回答你的提问。

第一,我个人认为,要预防精神疾病,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培养公众民的心理健康素养。所谓公民的心理健康素是指人们认识、处理和预防心理疾病的相关知识。它包括识别特定障碍或不同心理困扰的能力;关于危险因素和原因的知识和信念;关于自助干预的知识和信念;关于可得的专业帮助的知识和信念。心理健康素养包括知识和信念,还包括行为和技能。

第二,要预防精神疾病,还要通过公众对心理疾病的知晓度和识别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向公众普及识别心理疾病的知识,让公众了解最常见的几种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躁狂症、疑病症、老年痴呆等;最起码要让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知道什么是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有什么特征,有了心理疾病以后要怎么办。

第三,要预防精神疾病,还要普遍通过公众的心理健康水平,注重自我调适,积极获得社会支持,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个人的心理健康有哪些特征,用哪些指标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个人不仅要注意身体健康,更要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身体和心理互为因果;引导公众改变只关注身体,而忽略心理健康的错误健康观念,培育公众心理健康的意识,掌握调适自己心理健康的方法。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不同的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分享彼此的观点。


心理老师左叔


预防精神疾病首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让思想健康,充满正能量。爱护好自己身体,凡事别让身体透支。要养好科学的生活作息规律,拒疾病于千里之外。[ok][o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