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我兵力對比是四比一,粟裕巧妙地讓敵人反變成了一打六!

粟裕大將指揮打仗,很有方法。他說: “我們對付敵人,不單鬥力,更要鬥智。”在戰爭中他與蔣介石及其手下將領,多次展開“謀略競賽”,無論多麼強大的敵人,遇上了他都不得不以失敗而告終。

敵我兵力對比是四比一,粟裕巧妙地讓敵人反變成了一打六!


1946年7月的宣泰戰役就是一例。

當時,蔣介石集結了5個整編師(軍)15個旅12萬人,另在武進一帶預備了2個整編師(軍)7個旅隨時參戰,企圖一舉消滅華中野戰軍,攻佔蘇皖解放區。

而粟裕率領的華中野戰軍,只有第1、6師和第七縱隊,共19個團3萬餘人。

於是,在蘇中戰場上,國共兵力對比是4比1。為此,蔣介石信心百倍,揚言: “三個星期足以收復蘇北,再三個星期結束蘇皖會戰。”

然後,他到廬山避暑去了。可是,他做夢也沒想到,等待他的是粟裕的當頭一棒。

面對四倍於己的前敵,敵眾我寡,粟裕認為不能硬拼,只能巧取。

如何巧取?

粟裕把戰場選在蘇中的宣家堡和泰興,而把矛頭指向了敵裝備最好、戰鬥力最強、最驕傲的敵嫡系整編第83師。

力不如人,粟裕還選擇了打最強的敵軍!

敵我兵力對比是四比一,粟裕巧妙地讓敵人反變成了一打六!


這樣的仗如何去打?

其實,粟裕並非要全殲敵人,也不是全殲敵嫡系整83師,而是選擇了該師的兩個團去打!,即他除以第七縱隊3個團監視東路之敵、第十縱隊3個團牽制邵伯方向之敵外,集中第1師、第6師的12個團殲滅中路敵人2個團。對此粟裕解釋說:

“敵人12萬人馬進攻我們3萬多人,是4打1。我們這麼一變,就還他一個6打1。”

也就是說,解放軍以6倍於敵的優勢去殲滅敵人。

也就是說,敵人就是最強悍,一個人也難頂六個解放軍!

敵我兵力對比是四比一,粟裕巧妙地讓敵人反變成了一打六!


三天以後,7月13日,國民黨第一綏靖區李默庵召開作戰會議。他一宣佈作戰計劃,屬下的整83師師長李天霞就不耐煩了,說:“幹吧,老拖著幹嗎!我那裡沒有問題。若果再拖下去,或許拖出問題來。”

但是,整25師師長黃百韜略為清醒一些,說:“以兩軍戰力,滅蘇北之敵毫無問題。問題是蘇北赤化甚深,敵人情報靈通,行動自如,我軍盲目作戰,常予敵以集中兵力擊我一點之機會,不得不慎。”

李默庵也不耐煩了:“馬上按照預定計劃執行,誰行動不力,莫怪我陣前斬馬謖!”

7月15日,李默庵下令全軍發起了攻擊。

宣泰作戰打響了。

駐守宣家堡的,是敵整83師一個團。整83師原是第100軍,曾遠征緬甸作戰,半美式裝備,戰鬥力較強,相當驕傲。李天霞狂妄地說:“如果共軍打下宣家堡,那麼他們可以倒扛著槍,一彈不發進南京!”

宣泰的戰鬥一打響,李默庵忙打電話給回到泰州的李天霞查問情況。李天霞笑著說:“‘敵駐我擾’嘛!還不是游擊戰的老一套。人馬不多,請放心。”

敵我兵力對比是四比一,粟裕巧妙地讓敵人反變成了一打六!


戰鬥才開始,粟裕投入的兵力確實不多,目的就在於麻痺敵人。傍晚時,他突然以優勢兵力發起了猛攻。李天霞感到情況有些不妙,但還是未給予以重視。

李默庵不知解放軍虛實,槍聲一響,生怕粟裕聲西擊東,偷取南通,急令已進至白蒲的整49師主力縮回平潮。待判明解放軍主力確在宣、泰下令整49師再次北進時,這一縮一伸,白白送給粟裕兩天時間。

經過三天激戰,粟裕第一次與進犯之敵作戰以勝利而結束,殲敵整83師2個團,另加2個營,共3000多人,首創殲滅美械裝備的蔣介石嫡系部隊的紀錄。戰後,粟裕召開了一個幹部大會。

在會上,他說:“最近南京的中央社廣播說:‘蘇中匪首粟裕負重傷,已送東臺醫院救治。’你們看,我是粟裕吧,負傷了沒有,住院了沒有?粟裕是不是活得好好的?”

眾將鬨堂大笑。

(文章源自網絡 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