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执迷”,学会正常的爱与被爱,拥抱美好的爱情

“我一天24小时满脑子都是他,根本无法专心工作。”

“我那么爱她,她也应该爱我。”

“离开了他,我感觉痛不欲生,仿佛死才是唯一的出路。”

“她竟敢背叛我,我一定会让她付出代价的。”

浙江慈溪闹市街超市的一处夹娃娃机前,一名女孩被前男友当众割喉致死。

还有21岁失联女护士确认被前男友杀害。

凡此种种,究竟是为什么呢?是人性潜藏的恶吗?

《执迷:学会正常的爱与被爱》一书中不仅将执迷者和执迷者“目标”的问题详尽分析,将问题的根源层层揭示,还将执迷者的行为、想法和感受之间的转化表现得通俗易懂。给处于感情迷茫期、脆弱期的人们开出了一剂良药,告诉大家如何不再被爱所伤,被情所困。

放下“执迷”,学会正常的爱与被爱,拥抱美好的爱情

《执迷:学会正常的爱与被爱》这本书的作者是苏珊·福沃特,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她经常出现在媒体访谈节目中,曾在美国广播公司主持谈话节目长达6年,并在美国加州成立了私人性虐待诊疗中心。

真正的爱情也许并不完美,但决不应发展成充满执迷、威逼、控制,甚至暴力伤害的关系。苏珊·福沃德博士拥有20年情感咨询的职业经验,接到过无数痴男怨女的求助。这些人最终都修补了感情的创伤,重新获得了身心自由。

如果你身处类似的情感困境,无论是自己有执迷倾向,还是不幸成为执迷者的目标,这本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书都能够宽慰你、帮助你,带你走出心牢,重获幸福。

放下“执迷”,学会正常的爱与被爱,拥抱美好的爱情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处于执迷爱恋之中?苏珊·福沃特 博士总结出了处于执迷爱恋中的四个特征。

● 满脑子都是自己的恋人,或想要得到的那个人。

● 对执迷的对象有着难以满足的渴望。

● 已被对方明确拒绝,或者得不到:要么肉体上得不到,要么精神上得不到。

● 被拒绝或者得不到后,自己的行为开始失常。

何为执迷者呢?苏珊·福沃德在《执迷》一书中给出了答案:执迷是人在原生家庭中所遭受的际遇而种下的创伤情结,害怕被抛弃,在恋情中通常表现为自卑、偏执,甚至暴力。

放下“执迷”,学会正常的爱与被爱,拥抱美好的爱情

一、四种执迷爱恋者的特征

一是疯狂追求真爱

他/她就是我此生唯一的完美情人,从此别无他求。

这种类型的爱恋者通常会把牢牢抓住对方的心当成生命支柱,对恋人的一举一动十分敏感。他们通常认为,只有自己最了解对方的真实感受,只有自己才能解救对方,如果自己付出更多的爱,就能得到对方同样的爱。

二是情感绑架

健康的恋人会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失恋的痛处,尽力放下无法挽留的人。但对于执迷者来说,让他们放手简直像取他们性命一般。看到对方离开,他们唯一会做的就是追回来!或电话骚扰、或开车蹲守、或疯狂跟踪、或自杀威胁,他们沉浸在失恋的痛苦中无法自拔,对恋人死缠烂打,甚至伤害对方。

放下“执迷”,学会正常的爱与被爱,拥抱美好的爱情

三是得不到就想毁掉

大多数执迷的恋人到了最后都要面对现实,深爱的人真的要退出他们的人生了。恼羞成怒之后,他们会更加疯狂,或破坏财物、或伺机报仇,说恋人坏话、打恋人、伤害对方,走上可怕的复仇之路。

四是对方越坏我越爱

执迷者容易被那些“问题人物”吸引:找不到工作或是不愿工作的人,夜夜宿醉的酒鬼,戒赌所里的常客,骗子,有慢性或严重性功能障碍的人,甚至是虐待狂或者逃窜中的罪犯。

执迷者常常有着“救世主情结”,不管情况多么糟糕,这些执迷的人依然相信自己能拯救对方于水火之中。

在实际生活中“问题情人”看起来软弱又无助,但实际上他们才是操纵者,他们激发了“救世主”的罪恶感、同情心、善意,于是“救世主情结”的执迷者很难拒绝情人的需要,总是反复营救恋人、无节制地付出,完全失去自我。

这些执迷爱恋者通常都是童年时期遭受过原生家庭的创伤,敏感、脆弱、自卑,渴望被人爱。

当他们遇到心动之人时,若得不到回应或受到二次伤害时,便会将他们内心的创伤扩大化,从而对爱人更加偏执,一直陷于自欺欺人的世界里,甚至会做出暴虐的举止。

放下“执迷”,学会正常的爱与被爱,拥抱美好的爱情

那么,究竟哪一种类型的人更容易吸引执迷者呢?

二、被执迷者爱上的3种人

一是协同执迷者

这些人本身也有一些潜在的执迷情结,追求激情和刺激,害怕被抛弃,内心极度空虚,渴望被迷恋。

二是犹豫不决的目标

执迷者是绝对不会轻易放手的,而且他们的“目标”自身也犹豫不决,在回应的时候模凌两可,既渴望激情,又感到压抑,没有斩钉截铁的拒绝。

三是遭受暴力协迫的目标

很多遭受暴力协迫的“目标”在执迷爱情中曾经遭遇过暴力行为,但在分手后因为迷恋执迷者或者放松了对执迷者的警惕,以致遭受到了执迷者的暴力协迫。

是什么神秘的力量支持执迷者,以至于他们一举一动都如此的反常识、反人性呢?为什么执迷者那么愤怒、困惑、害怕失去呢?

放下“执迷”,学会正常的爱与被爱,拥抱美好的爱情

三、执迷恋情的四种根源

一是渴望重建依恋关系的连接强迫。父母之爱是唯一以分离为最终目标的爱,但这些人在与父母分离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爱、鼓励以及保护来回应孩童时的渴望,没有从小建立起对自己以及他人的信任。

二是曾被拒绝过或被同伴排斥过。被父母拒绝过的孩子会有羞辱感,如果再被同伴羞辱和排斥,那就是火上浇油,让他们越发急迫地渴望重新得到父母的爱。

三是寻找父母的影子,将恋人当作“象征的父母”。在他们长大后发现,曾经的斗争对象——抛弃他们的父母不在了,唯一解决办法是,让他们的恋人取代最初的斗争对象,成为一个“象征的父母”。

四是渴望重演小时候悲情剧所以需要高度戏剧化。小时候,他们习惯了照顾父母,长大后又习惯了用小时候学到的方式继续去照顾恋人,拿出更多的钱、付出更多的关心,做出更多的牺牲。

执迷行为模式就像一场旷日持久的心理风暴,让我们迷失自我。我们应该如何挣脱执迷爱恋的牢笼呢?

放下“执迷”,学会正常的爱与被爱,拥抱美好的爱情

四、挣脱执迷爱恋牢笼的五个方法

一是转移你的注意力。把注意力从你的恋人身上转移到你自己身上。全力以赴找回错位的尊严、自信、自我价值感以及好好恋爱、享受爱情的能力。

二是放轻松,慢慢来。你可以选择写日记,给自己的执迷记本账,也可以报名参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比如瑜伽课,网球赛,厨艺班等来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

当你觉得忍不住特别想念前任,想去找他的时候,就去跑步,做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格,还能使心情明朗起来。

三是给感情放个假,规划假期。你可以选择住进亲戚或朋友家,也可以搬进旅馆或者外出旅行,总之,你需要一个情感假期来冷却过热的执迷机制。

四是关闭“执迷系统”,截停执迷行为。

避免触碰执迷的板机,给执迷的想法贴上标签,设置时限,转移粉碎你的执迷想法、夺回自己生活的控制权,给你的行为划出底线,找一个情感之锚倾诉,走出孤立,找到其他的兴趣,做让你开心的事。

五是直面被拒绝的童年,把执迷斩草除根。你可以选择给父母写一封信,将内心最强烈的情绪释放出来。童年时被拒绝的伤痛不会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经年累月形成的伤口需要慢慢愈合。

但你可以给自己时间,告诉自己不必为童年时期遭受过的任何形式的拒绝负责。还要学会把恋人与父母的影子剥离开,因为没有恋人能够治疗你童年时被拒绝的创伤

放下“执迷”,学会正常的爱与被爱,拥抱美好的爱情

书上还有很多挣脱执迷爱恋牢笼的方法,苏珊·福沃德博士通过这些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放弃执着并不意味着放弃激情,而是放弃痛苦、焦虑、混乱、屈辱、嫉妒和占有欲。

如果你能走出这些羁绊,就能解放自己,发现亲密关系中最深层次的快乐,最终获得一份真正的爱情。

在这个浮躁而焦虑的社会,人的执迷情结更容易被激醒。读一本《执迷》,跟着苏珊博士深入浅出的心理分析和治疗方法而走,你会发现心灵仿佛被洗刷了一遍。心理垃圾被倒掉后,人也会轻松了不少。

放下“执迷”,学会正常的爱与被爱,拥抱美好的爱情

《执迷》, 一本不可多得的通俗易懂的心理辅导书。它告诉我们:执迷,是可治愈的爱与痛。

放下执念,方能拥抱美好的爱情。让我们在爱中自我治疗,坚持把时间花在美好的事物上,请相信,你的坚持,你的努力,终将美好。

作者:含水柔天,80后职场小女子,左手写工作为了生存,右手码文字为了生活。我手写我心,做最好的自己,遇见更好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