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傳》:一盒純粹的巧克力不該有愛情口味

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綠蔭縣郊的一片苞米地裡,小女孩珍妮剛剛逃過其性變態父親的追堵。她絕望地跪在地上向上帝祈禱,請求把自己變成一隻會飛的鳥,從此遠離這裡。

在她身邊,跪著一個年紀相仿的小男孩,也在依樣畫葫蘆地祈禱著。

這個智商只有75的男孩叫做阿甘。他可能永遠不會變成有自主意識的小鳥,充其量只是一根隨風飄拂的羽毛。

這未必是什麼壞事。

不信?讓你瞧瞧,後來的他見過三位總統呢!


“祝賀你,你感覺如何?”

“我想撒尿。”

———肯尼迪總統和阿甘的對話

很難評價阿甘的開局。

生下來智力有限很不幸,但又擁有一位偉大的母親。

成長階段下肢殘疾很不幸,但又擁有一雙十分強壯的腿。

被孩子們追著毆打很不幸,但又逃著逃著激發了奔跑的天賦。

因為智商學業很難有所成就很不幸,但又被橄欖球教練慧眼識珠特招進了大學。

阿甘一副反正就這樣了愛咋咋滴的人設,卻又因為無形中開掛的運氣而走出了成功人士的氣質。

在白宮中,已是全美大學全明星橄欖球隊員的阿甘在接待廳一口氣喝了15瓶汽水。

總統先生,我就是想撒尿,你能拿我怎麼樣。

肯尼迪笑著搖頭,誰也不能怎麼樣啊。

運氣這枚巧克力,阿甘吃得愜意又隨性。

《阿甘正傳》:一盒純粹的巧克力不該有愛情口味

我知道你受傷了,傷在哪裡?”

“在屁股上。”

———約翰遜總統和阿甘的對話

阿甘真正的考驗,來自山姆大叔的堅定一指。

前往軍營,阿甘似乎更容易適應,他只要機械地回應口令和快速地拆卸槍支便能贏得長官的肯定。

但是,他不得不去應對在遙遠亞洲因為意識形態而爆發的一場莫名其妙的戰爭。

戰友來自五湖四海,啊,是美國的五湖四海。其中一個叫布巴的兜齒黑小夥整天和阿甘叨叨捕蝦那點事,還有一個叫丹的中尉,愛國雞血打得又足又純。

在一場下了四個月的大雨停息的一瞬間,他們遭到了敵人的襲擊。

擅長奔跑的阿甘冒著槍林彈雨帶傷堅持救下了一些戰友。布巴死了,丹的兩條腿也沒保住。

你無法得知面無表情的阿甘到底如何看待這場戰爭。但他在約翰遜總統面前脫下了褲子,讓他看屁股上的彈痕,彷彿在說:

“你看,這就是你發動的戰爭所留下來的。”

挫著這枚巧克力,阿甘吃得艱辛又後怕。

《阿甘正傳》:一盒純粹的巧克力不該有愛情口味

“我知道有家更好的酒店,是新開的,設備很先進。我叫人安排你入住。”

———尼克松總統對阿甘說

那晚住在水門大廈的阿甘因為一個投訴讓尼克松聲名狼藉,但他隨後的生活,似乎也真的如尼克松所說。

更好了。

懷著對布巴的懷念,他用這些年攢下的全部積蓄在布巴的老家買下了一艘捕蝦船。丹中尉在從戰後創傷走出後也來幫助他一起發展捕蝦事業。

他們一開始一塌糊塗,但在一場颶風的侵蝕後,只有阿甘的船倖存了下來。自然而然的,收成來了。

他們成了一家擁有12艘捕蝦船和一個大倉庫的大公司——布巴·甘捕蝦公司。

後來阿甘的母親不幸病重,阿甘離開公司陪伴了母親最後一程,並在家鄉當起了園丁。

丹中尉把公司經營得有聲有色,甚至投資了蘋果公司。

自然而然,他們的錢多到花不完了。

阿甘,一個智力有限的孩子,成了眾人羨慕的富翁。

收穫這枚巧克力,阿甘吃得甜蜜又滿足。

《阿甘正傳》:一盒純粹的巧克力不該有愛情口味

“你就是他爸爸,弗雷斯特。”

———珍妮對阿甘說

你一定看出了破綻,我們的分標題裡混入了奇怪的東西。

你也一定發現,我之前的文章少了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一直都在顧左右而言他。

是的,那個跪在苞米地裡的珍妮,為不經事的阿甘的人生不幸埋下了伏筆。

說是伏筆,也可以說是風險。在大多數評論中,大家為了一個偉光正的結局而不敢面對這一風險,因為這部影片已經被神化成了勵志神作,似乎任何一點黑化的勢頭都要被用罵聲扼殺。

但導演的拍攝方式確實沒有做出明確的說明,而阿甘如此一帆風順似乎也有政治正確的意義在裡面。那麼,刨除那些固有印象,是否我們可以假設一個阿甘的悲劇結局呢?

《阿甘正傳》:一盒純粹的巧克力不該有愛情口味

從在校車上與珍妮並排而坐的那一刻起,阿甘的心裡就有了珍妮的位置。

是啊,除了珍妮,別人都在欺負阿甘。阿甘唯一的朋友,只有珍妮。

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阿甘無疑一直愛著珍妮,但珍妮愛阿甘嗎?

我們不能道德綁架讓珍妮必須愛上痴痴傻傻的阿甘。從小便遭遇不幸的珍妮充滿叛逆,在大學時因拍攝色情寫真而被開除,之後輾轉唱過裸體民謠、反抗社會成為嬉皮士、沉浸於迷幻藥和毒品、私生活十分混亂。

在這期間,阿甘多次表達對珍妮的愛戀。這也成了珍妮最後的救命稻草。

走投無路的她來到已成為成功人士的阿甘家中,就像過去一樣維持著欲說還羞的友誼。

在一個煙花滿天的夜晚,阿甘終於控制不住內心的情愫,向珍妮表白。珍妮拒絕了,並獻出了自己的身體,隨後離開。

幾年後,又是珍妮主動給阿甘寫了一封信,讓阿甘和她見面。

見面時,她抱出一個孩子,說是阿甘的。並在隨後的談話中,說她生病了。

這種病,應該是艾滋病。

一個關乎到阿甘和阿甘孩子的身體健康的巨大問題出現了:

珍妮究竟是什麼時候得的艾滋病?

如果是在與阿甘產生關係的那夜之前,那阿甘也很難倖免,因為肯定沒有安全措施,否則不會懷上阿甘的孩子。

如果是在與阿甘產生關係的那夜之後,那阿甘的孩子很難倖免,懷孕了繼續與別人亂搞,感染病毒時孩子已在體內。

我們再看看之前珍妮離開阿甘家時對接她的人所說的話:

《阿甘正傳》:一盒純粹的巧克力不該有愛情口味

這至少證明當時珍妮不是自由身,而是與別人還有不清不楚的關係。那回去之後又有誰能保證這個孩子肯定是阿甘的呢?

所以,一個黑暗的結局有很大風險會發生:

阿甘和他的孩子都染上了病毒,甚至連孩子都不是他的,而阿甘還在繼續回味著那些與珍妮的過往,並與孩子一起幸福地生活。

直到病發的那天。

這樣還勵志嗎?不勵志。所以過去有這種聲音的評論都被罵慘了。據說原著也是親生。

但又有誰在第一次看這部影片時沒對這個孩子起過懷疑呢?

要想勵志,還不如一開始就不設珍妮這個角色,因為我們看到,整部影片她與阿甘之間的愛都是不對等的。阿甘其實一直處在一個舔狗和被歧視的地位。

或許愛情,根本就不該在阿甘的人生中出現,這樣才是保持阿甘人設完美的最佳方式。

如果拍電影的目的只有勵志,我建議採納我的辦法。


因為阿甘的一生已經夠假了,不介意再假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