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禹受禅”孔子为实现他的治国道统而撒下的谎言,最后反被利用

孔子是中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在古代,人们尊称他为“孔圣人”。自秦朝之后的所有王朝统治者可以说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因此,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人两千多年,深深的侵入了我们的骨肉,与我们融为一体。但是,谁能想到创造了推崇仁义礼智信,提倡礼乐、道统的儒家学说的至圣先师孔子为了实现他的治国道统竟撒下了一个弥天大谎。

“舜禹受禅”孔子为实现他的治国道统而撒下的谎言,最后反被利用

孔子的治国道统是将圣人化为君主。什么意思呢?就是天下德者居之。再说的明白点,就是像现代社会一样投票选举有仁德的人当皇帝,而不是子承父位。是公天下,而不是家天下。

这样的治国理念真的可以说是非常先进了,比当时的人的思想要先进了将近两千年。说孔子是穿越者,我想都没有人反对。

可惜的是,孔子的治国道统在那样的封建社会是一个极其理想化的。没有任何一个统治者会同意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一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甚至可能有仇的人,让对方坐到原本属于自己的至高无上的宝座上,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匍匐在对方的脚下吧。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时没有国家重用他们的原因吧。

“舜禹受禅”孔子为实现他的治国道统而撒下的谎言,最后反被利用

禅让在儒家道统中是最正确的政治举措,是孔子一生追寻,想要实现的治国道统(即现代社会的投票选举)。为了实现这样的治国理念,孔子以远古时代的尧、舜、禹三人并非子承父位为例,到处劝说各国君主提倡礼乐、道统,学习尧、舜、禹三位上古圣贤在离世时将皇位禅让给有德之人。

可是,即使孔子为了他的治国理念不惜撒下“舜禹受禅”这样的弥天大谎,仍然没有一个君主赞同并实现他的公天下的理想社会。反而被古代的历代君主所利用,将他的圣人化为君主的治国道统变为将君主化为圣人的治国政统,用以稳固他们的统治。

“舜禹受禅”孔子为实现他的治国道统而撒下的谎言,最后反被利用

“舜禹受禅”是说帝尧因舜有德,而其子不肖,故让位给舜;帝舜因禹有德,而其子亦不肖,故让位给禹。

魏文帝曹丕在接受汉献帝禅让帝位时曾说“舜禹受禅,我今方知。”这一句话就剥开了古代”禅让”的谎言。

以“禅让”为名目传帝位是从尧、舜、禹三人开始的。在帝尧之前的轩辕黄帝王朝一直是遵循子承父位的规矩的,一共传了七代君主。

“舜禹受禅”说舜、禹二人之所以能登上帝位是因为帝尧之子、帝舜之子不成器,不得民心,而舜、禹二人有仁德,受百姓爱戴。但是,真是如此吗?

“舜禹受禅”孔子为实现他的治国道统而撒下的谎言,最后反被利用

郑玄说:"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曰帝"。而《山海经》记载的古代首领有帝号的不多。但是帝尧之子丹朱却早早有了帝号,称作帝丹朱。这说明丹朱在当时是很有德望、声名显赫的人。

《竹书纪年》记载:"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不与父相见"。可见,并不是尧让位与舜,而是舜囚禁了尧和丹朱,篡夺了帝位。

韩非子说:“舜逼尧,禹逼舜。”

尧在位70年后,驸马舜已经大权在握,朝臣和百姓都已被其笼络。民心在舜,而不在尧与丹朱。当时已年近百岁的尧无可奈何,只好传位与舜。舜即位后立即除去了共工、终、鲧等尧的心腹重臣,之后,舜才稳坐帝位,天下臣服。正如《尚书》中记载:“尧使舜嗣位,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於羽山,四罪而天下服。”

“舜禹受禅”孔子为实现他的治国道统而撒下的谎言,最后反被利用

舜即位后杀掉的鲧是禹的父亲,舜是禹的杀父仇人。那么,禹又怎么会甘心为舜所用呢?舜又怎么会将帝位传给禹呢?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实是大禹用来笼络民心,显示其仁德、一心为公的方法。想要以此笼络百姓、朝臣之心来篡夺帝位,以报父仇。

由此可见,“舜禹受禅”不过是一个政治谎言罢了。只要人还有私心,就不会有真正的公天下。而所谓的天下唯德者居之,实际上应该是天下唯权者居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