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白水出聖人 看凡塵印象之雷祥的前世今生

自古白水出聖人 看凡塵印象之雷祥的前世今生

大雷公村中的雷祥塑像

雷祥,故居是今天陝西白水縣馮雷鎮的大雷公村。黃帝時代的醫藥官,卒後葬於大雷公村。現今雷公墓冢仍在。公元1352年,貢生潘墾重修雷公祠,豎有石碑。明清《白水縣誌》中均載有雷祥生卒地和他的功績。

民以食為天,無碗不能餐。足見陶器是人類生活的必需品。提到陶器,不能不說中國,說中國必然提到陶器。在《全英詞典》中,瓷器就是中國。足見中國陶器文化源遠流長,而中國陶器業的祖先就是雷祥。因其製陶有功,後人尊他為“雷公”,又因他是中國醫藥學創始人之一,後人又尊稱為亞父雷公。

自古白水出聖人 看凡塵印象之雷祥的前世今生

修建的雷公“行宮”

清代道光二十一年,先民對雷祥感恩戴德,興修雷祥廟宇,紀念亞父雷公的弘德。修建了“行宮”,“戲樓”,以表示對亞父雷公的深切緬懷。

有石碑記載了清代道光二十一年所修“行宮”、“戲樓”的精雕細刻。

自古白水出聖人 看凡塵印象之雷祥的前世今生

修復的“戲樓”

“行宮”,雕樑畫棟,壁畫精緻。中央雷公坐像,素冠蒼衣,鬚眉若霜,面帶微笑,和藹慈祥。宮外廊下,懸掛大鐘,香火盛會,鐘聲陣鳴,餘音不絕。

“戲樓”坐落在東,與“行宮”相忘。樓頂五脊六獸,臺中明祝硃紅。簷板浮雕,游龍戲鳳,龍爭虎鬥。中壁板刻,“福祿壽”字,神韻飄逸,一筆成趣。樓內壁畫,千姿百態,工藝絕倫。“戲樓”定位,卜基溝沿,迴音絕妙,管絃清越,唱腔悅耳,聲蕩空谷,餘音渺渺。

由於歷經滄桑,廟祠已毀。但雷祥的精神永在人間!

自古白水出聖人 看凡塵印象之雷祥的前世今生

雷公陵園

2003年夏季,雷公村內五名離退休幹部,呼籲搶救雷公文物。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雷公村村民熱情響應,同心同德,投資投勞。歷時半年有餘,終於在原雷公廟廟址上建成了“雷公陵園”。

2004年,又重建了“行宮”,修復了“戲樓”,使其恢復原貌,再現當年輝煌,修復後的“行宮”、“戲樓”美輪美奐,悅目賞心。並將原雷公廟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二日的香火盛會,改定為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二日。

自古白水出聖人 看凡塵印象之雷祥的前世今生

大雷公村的雷公廣場

2017年,新時代的大雷公村堅持文化自信,在縣、鎮的大力支持下,繼承和發揚雷公的勇於創新、持之以恆的精神,在“行宮”南邊,“戲樓”的西南邊,擴建了雷公廣場,使“行宮”、“戲樓”與廣場渾然一體,亭臺樓閣,燈光照明,4G發射塔高聳挺立,一個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旋律,充滿現代文明的新雷公村展現於世!

雷公精神,激勵天下,日升月恆,山高水長,恩德聖陶,世代承傳,千秋萬代,永不泯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