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鵰俠侶》結局看蒙古汗位繼承製度,多因素干擾下的帝國傳承

從《神鵰俠侶》結局看蒙古汗位繼承製度,多因素干擾下的帝國傳承

歡迎賞閱

金庸小說是一代人的美好記憶,以此拍攝的電視劇亦深受大眾喜愛。其根源不僅在於作品的經典,更因為一系列題材中穿插了大量歷史知識,為文學作品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以《神鵰俠侶》為例,故事的背景發生在南宋風雨飄搖之際,蒙古汗國揮軍南下,襄陽大戰等皆是有史可依之事。金庸先生將虛擬的小說角色代入其中,輔以二次創作,使整部文學作品猶如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相應的,若能瞭解其中的歷史知識,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劇中原委。

從《神鵰俠侶》結局看蒙古汗位繼承製度,多因素干擾下的帝國傳承

《神鵰俠侶》大結局中,楊過發揮主角光環,將蒙古大汗蒙哥一擊斃命,襄陽得保大快人心。但將視角聚焦蒙古一方,主帥一死,眾將士皆作鳥獸散,蒙古大軍如潮水一般退去,即使兵力尚存也不帶一絲留戀與不甘,用郭靖的臺詞講就是“蒙哥一死,蒙古諸王將為爭奪汗位大戰,短時間內不會再來攻了”,要弄懂這一幕,則有必要探討一番混亂的蒙古汗位繼承製度

從《神鵰俠侶》結局看蒙古汗位繼承製度,多因素干擾下的帝國傳承

總覽:蒙古汗位更替情況

蒙古汗國作為元朝的前身,是一段十分值得研究的歷史,但不少朋友對其瞭解仍停留在一種模糊的印象中。追其根源,除了蒙古與中原王朝迥然有別的各項制度外,他們拗口的名字往往也令讀者們倍感頭疼,更別提留下深刻印象了。

因此在探討蒙古汗位繼承製度前,我們通過下圖先捋一捋人物關係及汗位交替情況。

從《神鵰俠侶》結局看蒙古汗位繼承製度,多因素干擾下的帝國傳承

第一次傳遞:成吉思汗——窩闊臺。1227年,成吉思汗撒手人寰,此後遵照其生前指示,三兒子窩闊臺拿起接力棒成為新任蒙古大汗,在這一次“父死子繼”的交接中,雖有一定波折,但成吉思汗留下的遺命基本得到了遵守。

第二次傳遞:窩闊臺——貴由。由於縱慾過度,窩闊臺暴斃提前交出了接力棒。其生前意志打算交棒給孫子失烈門,最終卻在皇后脫列哥那的運作下,汗位傳遞到了長子貴由手中。

從《神鵰俠侶》結局看蒙古汗位繼承製度,多因素干擾下的帝國傳承

第三次傳遞:貴由——蒙哥。如果說前面兩次交替是子承父業,汗位傳遞在本系中縱向交接,那此次傳遞則因拖雷系的突然介入爭奪,使汗位橫向傳遞到蒙哥手中,在關係上貴由與蒙哥是堂兄弟。

第四次傳遞:蒙哥——忽必烈。蒙哥身死釣魚城,在《神鵰俠侶》中應劇情需要改成了襄陽,但忽必烈接棒卻是事實,這場爭奪在橫向的本系中展開,相關討論我們在後面展開。

解讀:蒙古汗位交替中體現的影響因素

從上述交接情況來看,蒙古汗位的傳遞似乎與中原王朝的皇權更迭也沒什麼兩樣,無非就偶爾出現兄弟相爭的局面,實則不然,裡頭藏著不少門門道道影響著每一任汗位的爭奪。

忽裡勒臺會議選舉。蒙古汗位的傳遞看似遵從先汗的遺志,若沒有再展開爭奪,實際上在此間蘊含了一條基本原則,便是遵守忽裡勒臺製度,每一任大汗上位都須召開一次這樣的會議,會上的推選或針鋒相對,或大局已定而流於形式,大汗的產生總歸要經過一道這樣的程序方能名正言順。

從《神鵰俠侶》結局看蒙古汗位繼承製度,多因素干擾下的帝國傳承

成吉思汗的汗位便是這般來的,帝國未成前便已有通過忽裡勒臺會議推舉部落首領的習慣,成吉思汗在會議中脫穎而出,憑藉著卓越的才能建立起帝國後將此寫入《大扎撒》,形成了一套固定制度。

“第三條:大蒙古國選舉汗位繼承者、任命札爾忽赤(斷事官)、發動戰爭和進行重大決策實行忽裡勒臺(會議)制度。忽裡勒臺由黃金家庭主要成員、萬戶長、千戶長和主要那顏組成。各汗國確立汗位及作出重大決策也按照該規則進行。”——蒙古法典《大扎撒》

以窩闊臺為例,雖然他的老爹成吉思汗已指定他為繼承人,但最終他也需要通過忽裡勒臺會議的選舉方能通過,在此期間,他的兄弟朮赤與拖雷都或明或暗地成為他的主要競爭對手,最終窩闊臺爭得了兄長察合臺與叔叔斡赤斤等勢力的支持,方從選舉中脫穎而出問鼎汗位。

從《神鵰俠侶》結局看蒙古汗位繼承製度,多因素干擾下的帝國傳承

獨特的“幼子守灶”傳統

。為什麼拖雷明明是小兒子卻能量巨大,甚至到後期拖雷系幾乎一家獨大?根源正在於蒙古人“幼子守灶”的傳統,由於擴張需要,兄長被派出去攻城略地以獲得更多的領土和資源,而小兒子則理所應當地繼承家業。

在這樣的傳統下,拖雷繼承了不少成吉思汗的家業,實力雄厚。值得一提的是後來忽必烈與其弟阿里不哥爭雄時,阿里不哥也是以幼子的身份自居,佔據著後方大本營的有利地位,具備了爭奪汗位的資本。

從《神鵰俠侶》結局看蒙古汗位繼承製度,多因素干擾下的帝國傳承

監國攝政帶來的干擾。在蒙古汗位的更替中,並非一蹴而就,譬如在窩闊臺上位前,他的弟弟拖雷監了兩年國,《元史》有證“方太祖崩時,太宗留霍博之地,國事無所屬,拖雷實身任之。”無獨有偶,窩闊臺離世後,貴由上位前,又由窩闊臺的皇后脫列哥那攝政。

監國與攝政帶來的結果是什麼?代理人具備了影響汗位繼承的超然地位。在拖雷身上的體現是,即使窩闊臺具備了先汗遺志,拖雷仍遲遲不願交權。而在皇后脫列哥那攝政期間,干擾得更加徹底,窩闊臺生前傾向於孫子失烈門繼承汗位,而在皇后攝政的運作下,反倒是兒子貴由成了新任大汗。

從《神鵰俠侶》結局看蒙古汗位繼承製度,多因素干擾下的帝國傳承

總的來說,蒙古汗位是多因素干擾下的爭奪。先汗遺志、忽裡勒臺選舉、幼子守灶傳統、監國攝政乃至競爭者本身的實力,每一樣因素單獨的力量都是有限的,但當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就從方方面面影響到了汗位的繼承。所以我們說蒙古汗國的汗位繼承是混亂的,這也符合這個帝國本身的定位,一個遊牧民族突然建立起了偌大基業,方方面面的制度都有待完善。

答疑:《神鵰俠侶》背後的歷史底蘊

迴歸到神鵰的劇情中,此處我們不議文學作品與歷史真相之區別,只從劇情設定的背後,感受金庸先生卓越的歷史功力。

還是那個問題,蒙哥被楊過一擊斃命後,兵力尚存,為什麼蒙古軍瞬間瓦解回撤?這個劇情設定是荒唐還是細節體現?在我看來,這個設定是歷史背景下的利弊衡量,即攻南宋重要還是爭奪汗位重要。

從《神鵰俠侶》結局看蒙古汗位繼承製度,多因素干擾下的帝國傳承

看看歷史是怎麼說的,蒙哥在攻宋前線身死道消,尚未來得及對汗位交接留下旨意,留守後方的弟弟阿里不哥在汗位角逐中佔盡先機,獲得了大多數人的支持,當時的局勢對仍在攻打鄂州的忽必烈可以說是刻不容緩,諸多影響汗位繼承的干擾因素下,由不得他不星夜北返。

從《神鵰俠侶》結局看蒙古汗位繼承製度,多因素干擾下的帝國傳承

《神鵰俠侶》中蒙古大軍匆忙回撤的劇情符合在混亂汗位繼承製度下的分秒必爭,這一細節足以見證金庸先生嚴謹的歷史功底。

我們在瞭解這段歷史的過程中,亦以點觀面,瞭解到蒙古帝國突然崛起後,各項存在缺陷的制度所暗藏的隱患,他們尚未如中原王朝一般形成一套完備合理的皇權繼承體系,元朝時期雖有所改觀但仍爭鬥不斷,而權力傳承事宜,恰恰干係著一代王朝的興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