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原料奶生產佈局持續優化

奶業是現代農業的標誌性產業,也是健康中國不可或缺的產業。當前,我國奶業發展情況如何?各主要奶源地的區域分佈和變化情況怎樣,寧夏又有何優勢和潛力?對此,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產業經濟室主任劉長全。他長期從事奶業經濟研究,也是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

記者:今年我國奶業總體情況如何?

劉長全:2019年,中國奶業發展勢頭良好,全年牛奶總產量同比增長4.1%,是自2014年以來牛奶總產量增幅最大的一年,有效保障了非洲豬瘟疫情下國內對畜產品的消費需求。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又專門強調了支持奶業生產。根據年初的預測,2020年乳製品消費需求還將有明顯增長,原料奶價格也將維持較高水平。

不過,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奶業發展受到了很大沖擊,養殖環節所受影響尤為突出。根據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調查,疫情期間進口飼料成本、物流成本、人工成本普遍上漲,奶牛場養殖成本上漲10%以上。同時,消費需求受到抑制導致原料奶過剩,乳品加工企業每日通過噴粉轉為庫存的原料奶超過1萬多噸,原料奶收購價格也有明顯下降。雖然疫情衝擊自3月中下旬開始有所緩解,但疫情防控常態化及經濟下行壓力仍對奶業經濟恢復和發展產生持續影響。

記者:近年來,主要奶源地的區域分佈有何特點,有何比較優勢?

劉長全:在《全國奶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劃分的五個產區中,東北和內蒙古產區是適宜奶牛養殖的傳統優勢產區,養殖成本低,2018年原料奶總產量佔到全國的38.8%;華北產區、西部產區也有適宜的氣候和豐富的飼草飼料資源,養殖成本較低,兩個產區2018年原料奶總產量分別佔全國的29.1%和18.9%;南方產區人口規模大、經濟發展水平高,雖然氣候條件不是最優,但市場規模優勢明顯,2018年原料奶總產量佔全國的9.4%;大城市周邊產區的養殖成本更高、環保要求更嚴,但有較好的養殖基礎,也有乳製品消費水平高的市場優勢,2018年原料奶總產量佔全國的3.8%。

從2015年至2018年期間各產區原料奶產量佔比變動情況看,原料奶生產正在向資源條件優越的西部產區和市場優勢明顯的南方產區集中。具體來說,西部產區佔比增幅明顯,上升了4.7個百分點,南方產區增長了1.1個百分點,東北和內蒙古產區大幅下降了7.1個百分點,華北產區下降了2.4個百分點,大城市周邊產區穩中有降,下降了0.4個百分點。

記者:寧夏奶業發展有何優勢和潛力?

劉長全:寧夏是全國奶業主產省(區)之一。地處奶牛養殖黃金地帶,依託適宜的氣候條件、優質的飼草料資源以及河套地區的區位條件,近年來寧夏將奶牛養殖業打造成自治區“五優”農業特色產業的重點產業,以吳忠、銀川市為核心區的奶業產業帶正在形成。2018年,寧夏全區牛奶總產量168.3萬噸,佔全國牛奶總產量的5.5%,在全國各省區市中排第7位。2015年至2018年期間,寧夏牛奶總產量增長了23.3%,增速在全國排第2位;在全國牛奶總產量中的佔比上升了1.8個百分點,增幅也在全國排第2位。

未來,在做好糞便資源化利用、確保環境可承載的情況下,充分發揮稟賦優勢,寧夏奶牛養殖業仍有較大增長潛力,在實現全國奶業振興和畜產品穩產保供發展目標中還將發揮重要作用。(經濟日報 記者 喬金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