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渔农村电商发展如何破局?

互联网时代,电商风起云涌,给我市渔农产品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近年来,我市渔农村电商发展迅猛,已逐渐成为创新农产品交易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也推动着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然而,这些渔农村电商普遍存在着基础薄弱、产业化程度低、缺乏有效监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等短板,也面临专业人才匮乏、物流成本较高等瓶颈。业内人士认为,加快渔农村电商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仍需多方破局。

海岛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遇阻

岱山的潘洁是市政协委员,曾针对海岛渔农村电商做过一番调研。

“我们岱山目前电商企业只有10家,规模普遍较小,且缺乏抱团发展意识。发展势头虽猛,投资农村电子商务的企业和市场主体也越来越多,但成功率不高,很多电商都是昙花一现。”潘洁说。

同时,政府对电商的扶持缺乏针对性,组织电商培训的单位很多,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市场也缺乏有效监管,普遍存在质量标准与销售价格不统一,导致用户的信任度降低,这无疑对电商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渔农村电商人才匮乏的现状依旧存在。”潘洁说,以岱山为例,既缺少电子商务技术人才,也缺少对接电商发展的产业规划和品牌规划人才,更缺少市场推广和品牌推广人才,严重影响了我市渔农村电商的普及与应用推广。

更重要的是,渔农村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不畅。因为海岛村镇物流布点成本高,出于利润考虑,一些物流、快递公司不愿涉足海岛网点建设,稀缺的物流和不便捷的交通更增加了电商成本。

“比如岱西葡萄,很多电商并不情愿在线上销售。”潘洁说,因为水果要保鲜必须用冷链,再加上摆渡费,物流成本要比本岛高不少。

打造舟山渔农村电商“一张网”

潘洁认为,电商平台应该充分发挥重塑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作用,让小农户与大市场实现低成本对接。

“据我所知,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外地很多电商和物流企业利用自身优势,为滞销的农产品打通销售渠道,有效地维持了市场供求平衡,解决了农民生计问题。”潘洁说,在岱山,滞销的渔农产品可依托的电商平台非常有限,主要还是依靠乡镇、涉农部门的公众号以及农民信箱的短信进行推介。

为此,潘洁建议打造舟山渔农村电商“一张网”,对全市渔农村电商进行整合打造,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为原则,在合适的时机推出市级层面的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

“目前舟山的农产品电商经营大多依托于大型的电商平台或个人平台,这些增加了业主之间的价格战和个人平台的排他性,不利于舟山农产品的整体发展,也很难形成电商规模化发展。”潘洁说,若能打造统一的网上交易平台,将有助于引导电商企业抱团发展,形成良性发展势头。

同时,政府还需出台扶持农村电商发展和加强电商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建立“政府统一领导、一个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建立线上销售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对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缺斤少两的网店和从业人员进行严厉打击并建立黑名单。

打通渔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为了增强渔农村电商经济的发展后劲,潘洁认为,有必要培育舟山农村电商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培养一批专业人才。

“相对于城市区域,海岛渔农村地区人口专业素质较低,信息流相对薄弱,需要完善的电商培训与服务体系支持。”潘洁说,建立健全人才队伍是完善渔农村电商建设的重要内容,政府除了加大对现有渔农村电商从业人员的针对性培训力度,还可以设置一些渔农村电商发展的奖励补贴,以吸引、留住电子商务人才,同时应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技术型人才为渔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

针对物流成本过高的问题,潘洁建议促进产业融合,整合电商物流配送服务能力。

比如,推动物流企业与农村电商企业衔接共享,建设更多的农村配送网点;建设区域物流配送中心,优化重组传统的物流体系;充分学习和借鉴外地经验,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用本地的物流体系建设之路。

“只有不断加强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才能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助推海岛渔农村电商发展。”潘洁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