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教育难?用对这4招,填满孩子的缺失感

愿每一个单亲孩子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单亲家庭教育难?用对这4招,填满孩子的缺失感

“我累了,身心俱疲的那种累。现在婚姻对我的诱惑度是0,甚至是负数,所以我选择离婚。既然孩子他爸不合格,那就不要了。现在我要好好完成身为一个妈妈的责任与义务,好好养育孩子。至于我作为女人自身的悲喜幸福,已经不重要了。”

朋友在离婚后的一段时间里,仍然对生活抱有希望。

可现实是,孩子幼儿园亲子运动会要求爸爸参加,当全班只有她一个妈妈带着孩子参加时,孩子在众人面前大哭:“小朋友们都是爸爸来参加,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没有爸爸?我就要爸爸来……”

单亲家庭教育难?用对这4招,填满孩子的缺失感

面对孩子任性的哭闹和众人异样的眼光,朋友开始变得自卑、懦弱,甚至有些祥林嫂,逢人就吐槽、抱怨:

我天天为了孩子累死累活的,孩子还这么不懂事、不知足,对得起我吗?

要怪就怪那不争气的爸爸,现在我们娘俩过成这样,全都是他的错,路上随便找个男人都比他强上百倍千倍。

当初真不应该生下孩子,这样我也不会变成黄脸婆,还失去自己的人生。

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真是挺不幸的。

单亲家庭教育难?用对这4招,填满孩子的缺失感

一、单亲是压力的源头

中国大百科全书给单亲家庭下的定义:单亲家庭是指由父亲或母亲一方与未婚子女共同构成的家庭。

单亲家庭之所以大量存在,除了父母一方死亡、夫妻长期两地分居、非婚生子女以及被抛弃的孩子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离婚造成的。

根据2019年数据统计,中国的离婚率高居世界第一,已经连续15年上涨,仅仅2019年三季度全国登记离婚人数就有310.4万对。随着离婚率的攀升,离异家庭的数量也在大幅度增加。

父母的选择本身没有对错之分,但因为一些生活和社会环境带来的压力与偏见,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单亲家庭的父母,既要当妈又要当爸,承受的压力也要比双亲家庭的父母大得多。

单亲家庭教育难?用对这4招,填满孩子的缺失感

二、真正伤害孩子的是家庭氛围和社会偏见

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个是家庭的氛围,一个则是社会的偏见。

1、真正伤害孩子的是家庭氛围,而不是单亲家庭这种家庭形态。

作家池莉曾经为了不影响女儿中考,刻意隐瞒了协议离婚的事实。直到女儿考上高中,她才小心翼翼地告诉女儿离婚的事情,没想到女儿早就知道了,还反过来安慰她:“如果婚姻不和谐,离婚对大家都好。”

单亲家庭教育难?用对这4招,填满孩子的缺失感

虽然和丈夫离婚了,但对于孩子的父亲,池莉并无多少怨恨。她说:“孩子的父亲,他当然也是这个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与我共同抚养孩子,音乐与绘画方面的才艺,他对孩子影响更大;为孩子营造这片绿色森林,他也付出了不少心血。我们这个家庭,对于孩子来说是唯一的,是她的草原牧场。”

正因为有了这么和谐的家庭氛围,池莉的女儿身心健康,学习快乐又成绩优秀,而且非常善解人意。在申请英国C.C高中的时候,池莉的女儿更是凭一己之力完成了学校选择、和校长沟通、网上应考、准备签证材料的一条龙工作。

单亲家庭教育难?用对这4招,填满孩子的缺失感

其实父母相不相爱,孩子是知道的,但不幸福的家庭氛围才是伤害孩子的根本。如果父母双方能心平气和的协商好,分开之后共同抚养孩子的策略和计划,带孩子的一方对单亲环境适应良好,这样,单亲孩子和双亲孩子显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差异。

有一项调查显示,影响孩子成长的最大因素是他们受到的养育质量。也就是说,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根源是低质量的养育水平、高频率的冲突事件、有不良的心理问题等,而绝非单亲本身。单亲只是现象和背景,不是问题的主要原因。

单亲家庭教育难?用对这4招,填满孩子的缺失感

2、社会对单亲家庭的负面、刻板偏见,会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究竟是什么在伤害单亲家庭的孩子呢?是社会对传统家庭的执念和基于这种执念产生的偏见,甚至是对一些单亲家庭的孤立和排挤。比如:

“单亲家庭的孩子心里很脆弱,都渴望爱与被爱。跟这种人相处,会很累吧。”

“单亲家庭的孩子是不是容易心理变态?很多杀人犯都是单亲啊!”

“单亲家庭的孩子控制欲超强,跟他在一起一定会很辛苦。”

“跟单亲家庭的孩子结婚,是不是更容易离婚,我的孩子一定不能找单亲家庭出来的孩子。”

单亲家庭教育难?用对这4招,填满孩子的缺失感

中国自古以来就信奉“家和万事兴”,对家庭形式完整的推崇和执着,让太多人认为:父母共同抚养长大的孩子才是健康、正常、可靠的;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会偏执、心理扭曲、人格有问题。

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可怕的不是生长在单亲家庭环境里,而是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为他们营造的充满偏见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对孩子的性格成长有着巨大的冲击力,有些伤害甚至是不可逆的。

单亲家庭教育难?用对这4招,填满孩子的缺失感

三、单亲家庭如何让爱不缺席

实际上,社会上有很多单亲家庭把孩子带得非常优秀,比如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克林顿,比如我们熟悉的周杰伦、张钧甯、孙俪等。

比起另一半是否缺席,单亲家庭里的父母是否优秀、乐观、坚强,是影响孩子成长更重要的因素。

那么,单亲家庭如何做到让爱不缺席?作为单亲父母,应该怎样在生活中引导和教育孩子呢?具体可以参考以下4种做法:

单亲家庭教育难?用对这4招,填满孩子的缺失感

1、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不管是再婚或是坚持单亲状态,会影响孩子的是你对孩子的态度以及你作为孩子的父母的榜样力量。

你可以和孩子认真交流家庭现状,列出家庭现在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家庭每个成员能够为增加优势和改进问题贡献什么样的力量。

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三个月、半年小目标,一年大目标,个人短期和长期目标,奖惩原则和激励措施等。所有这些做法的目的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这很重要。

单亲家庭教育难?用对这4招,填满孩子的缺失感

台湾演员张钧甯的父母在她小学三年级时离婚,爸爸另组家庭,留下她与妈妈、姐姐相依为命。

她的妈妈曾经分享过离婚时的心路状态:“来不及收拾震撼,首先想到的是两个女儿是否受伤,而家的温暖必须继续,厨房炒菜的声音要依然有力,餐桌前的谈笑声要依然响亮。我努力让家没有改变,只是这个家从此少了一个人回来吃饭。”

正是受妈妈教育的影响,张钧甯才能靠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片天地来,甚至被网友评论为:“一个人活成了千万人的梦想。”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独立的母亲始终都在给孩子树立对待生活最正确的态度,正直、勇敢、坚强、善良。这些都是孩子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单亲家庭教育难?用对这4招,填满孩子的缺失感

2、共同面对,让孩子学习承担家庭责任。

你可以将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分享给孩子,让孩子真实面对生活体验,一起坦然面对所有挑战。

你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参与、决策家庭的重大事务,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承担家庭责任。多鼓励、多肯定他们,从而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独立能力。

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说:“失去父亲或母亲也能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推动剂,促使孩子变得更坚强、更独立和更具有创造性。”

单亲家庭教育难?用对这4招,填满孩子的缺失感

3、积极参与,培养孩子多元化的兴趣爱好。

你可以陪孩子看看演出、听听讲座、欣赏艺术展,也可以陪孩子一起旅行、一起阅读,一起做有趣的亲子游戏。

你可以带孩子多参加一些适合他的社交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孩子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开拓孩子的心胸和视野。与此同时,提升作为家长的性情修养,让孩子和自己都能拥有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

单亲家庭教育难?用对这4招,填满孩子的缺失感

4、年龄小的孩子,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帮助理解离婚。

孩子年龄太小,他可能无法理解自己的家为什么跟好朋友的家不太一样,不能理解为什么爸爸和妈妈不住在一起……当孩子困惑时,你可以尝试这样跟孩子说:

“宝贝,现在爸爸没有和我们住在一起,你可能会觉得有些困惑。但是你要记住,虽然爸爸没有和我们住在一起,爸爸依然很爱很爱你。如果你想爸爸的时候,可以给爸爸打电话、发语音,可以约爸爸见面,告诉爸爸你的想法。”

“宝贝,现在爸爸妈妈没有住在一起,但这不是你的责任和错误。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一样的爱你。爸爸和妈妈都希望能够陪伴你一起长大,你有任何开心/不开心的事情可以跟我们分享,我们永远都是你的家人。”

单亲家庭教育难?用对这4招,填满孩子的缺失感

此外,如果你觉得难以开口,你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比如绘本。绘本通过儿童的视角和语言,用最简单朴素的方式解答人生的问题和困扰。其实绘本不仅适合孩子,也适合成年人。绘本有治愈心灵的力量。

这里重点推荐一本书:《妈妈家,爸爸家》

这本绘本的作者就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妈妈,她为女儿创作了这本书。故事讲了一个叫“小豆丁”的孩子,他不理解为什么别人的爸爸妈妈住在一起,而自己却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后来,他认识了一只带翅膀的鱼,小飞鱼带他去见了住在森林里的鸟儿爸爸和住在水里的鱼儿妈妈。

单亲家庭教育难?用对这4招,填满孩子的缺失感

这让小豆丁明白了爸爸妈妈各有各的生活空间,他们只有在各自的空间里生活才会快乐;如果勉强住在一起,就会有一方失去快乐。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孩子,尽管父母不住在一起,但是父母对他的爱是不变的,他依然能收到来自双方满满的爱意,还能感受到来自两个不同家庭的温暖。

读这本绘本时,我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飞鸟与鱼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曾经我以为这是凄美的爱情故事,但现在看来,也许飞鸟和鱼都有着各自的幸福呢。

单亲家庭教育难?用对这4招,填满孩子的缺失感

其他绘本推荐:

恐龙离婚记

妈妈你好吗

我永远爱你

小獾的两个家

妈妈的红沙发

周六到爸爸那里

蔻蔻熊,这不是你的错

妈妈爸爸不住在一起了

单亲家庭教育难?用对这4招,填满孩子的缺失感

四、结语

如果父母内心丰盈并能把正能量传达给孩子,孩子内心的缺失感自然不会太强,反而可以用平和、积极的态度看待和接纳父母离婚这件事。

只要单亲父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陪伴自己的孩子,并且与孩子建立起充满爱的情感链接,孩子一样能拥有健康积极的心态,孩子一样可以优秀、光芒四射。

最后,愿每一个单亲孩子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80后全职宝妈,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你分享这个星球的温暖与美好。关注我,一起做温柔、有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