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誘審肖國興”,是如何讓胤禩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的?

一句“奴才這就去殺了肖國興”,讓人們認識了圖裡琛,這位《雍正王朝》中看似憨直、實則精明的“戲精”。

其實圖裡琛這樣說並不是明知故問,因為他是真的不確定,康熙那句“其心可誅”,到底是因為肖國興沒有“大局意識”,將所有事情和盤托出進而“出賣”了太子胤礽而有所不滿,還是對於八阿哥胤禩假借皇命誘審肖國興,套出胤礽罪證,使得胤礽陷入不利境地而產生了極度的憤恨。

所以,當康熙說出那句“誰讓你去殺肖國興”的時候,圖裡琛明白了,此時的胤禩已經讓康熙極度的厭惡,並且也就此看出康熙再無想法將皇位傳給胤禩。於是,在此之後的圖裡琛開始有意無意疏遠與八阿哥胤禩等人,為的就是保持距離,避免引火燒身,為康熙皇帝或者未來的新君所遷怒。

透過圖裡琛在此前後的表現,我們便可以充分的看出“誘審肖國興事件”對於八阿哥胤禩的負面影響。而縱觀整個事件的始末,胤禩的舉動完全可以用“聰明反被聰明誤”來形容,這也使得最終的結果對於胤禩來說,也只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雍正王朝:“誘審肖國興”,是如何讓胤禩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整個“誘審肖國興事件”中,胤禩無時無刻不在動著他的“小心思”。

刑部出現的“以錢買命”的荒唐案件,不僅充分暴露了整個朝廷各級司法系統的腐敗,同時也將太子胤礽管理無能、治下無方的缺陷展露無疑。

對於胤禩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打擊胤礽的機會,與此同時,主動向康熙請旨接下審理刑部冤案的差事,也是胤禩所必須要把握住的“自我救贖”的機會。

一來,胤禩作為主管戶部的阿哥,正是由於他的默許與縱容,才導致了國庫被朝廷官員們“借空”,以至於當災患來臨,康熙竟然無錢可以進行賑災,對於此,胤禩是難辭其咎的。

二來,既然國庫虧空,導致朝廷面臨危局,胤禩應該將功補過,亡羊補牢,然而胤禩卻在這個時候選擇了主動退讓。他既沒有主動請纓,南下籌款賑災,而面對康熙即將要追比戶部欠款的時候,又是主動退縮,辭去主管戶部的差事進行逃避。這樣只顧爭名望、爭人心,而全然不顧朝廷大局的行為,必然也是為康熙所不滿的。

三來,此前雍正在江南籌款賑災和追比戶部欠款的過程中,儘管有著各種反對的聲音,但是其能力卻得到了展現,同時也贏得了康熙的讚賞,更重要的是雍正此時已經被加封為了雍郡王。如此一來,雍正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與胤禩一較高下的能力,這也是志在謀求儲君之位的胤禩所不希望看到的。

於是乎,胤禩果斷了抓住了這次機會,目的就是要通過此,改變其在康熙心中的印象,重新獲得康熙的認可。

雍正王朝:“誘審肖國興”,是如何讓胤禩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在審理這樁案件的整個過程中,胤禩也一次次的施以了自己的心機。

首先,便是大義滅親。

案件的兩位主犯任季安和劉八女,都是九阿哥胤禟的門人,自己的門人出現如此的行徑,九阿哥必然是難辭其咎的,甚至還有可能被扯上干係。於是,胤禩讓胤禟自己將兩位犯事的門人綁上刑部大堂,在向眾人說明,胤禟本人與此案無關,並且不會袒護門人,進而將胤禟與此事徹底撇清了關係。

與此同時,這樣的舉動實際上也是在逼迫著太子胤礽,使其無法為刑部的三位堂官,即司馬尚、黃體仁、肖國興進行開脫,進而無法干涉案件的審理,而胤禩則可利用胤礽與這些人隔絕的契機,逐個擊破,以實現自己的目的。

雍正王朝:“誘審肖國興”,是如何讓胤禩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次,便是誘審肖國興。

胤禩支開了同樣參與審理此案的十三阿哥胤祥,連夜審問肖國興,並且假借康熙皇帝的名義,迫使其就範,進而獲取了關於太子胤礽的一系列罪證。

可以說這一次,胤禩是將一個“詐”字,展現到了極致。

雍正王朝:“誘審肖國興”,是如何讓胤禩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再次,就是連夜將供詞送給康熙。

雍正的幕僚鄔思道在勸阻雍正不要參與審理此案的時候,給出了這樣的理由。

“這次刑部冤案審結之時,就是太子被廢之日!”
“所謂名分早定,盤根錯節。無論是誰,扳倒了太子,他都將不容於天下,不容於朝廷,最終也將不容易皇上!”

這一點,雍正非常的清楚,但是胤禩也並不會不知道這其中的利害關係。

如果將這樣的一份供詞公之於眾,進而讓太子胤礽的罪行昭然於天下,這無疑是在逼著康熙廢黜胤礽的皇太子之位,那麼胤禩也將因為此為康熙所記恨,同樣不會有好的下場,這無異於“偷雞不成蝕把米”。

所以,胤禩要做的就是將胤礽的罪狀呈現於康熙面前,讓康熙自己來裁決,與此同時,也算是在康熙面前表現出了自己忠於帝王、顧全大局的一面,這樣一來,反而會贏得康熙的好感。更重要的是,還可以藉此機會瞭解康熙對於胤礽的真實想法,為後面的奪位行動做好規劃,可謂是“一石三鳥”。

雍正王朝:“誘審肖國興”,是如何讓胤禩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果然,在全然不知胤禩手段和方式的情況下,康熙除了將肖國興連夜送往寧古塔羈押,並將任季安、劉八女等一眾罪犯進行懲治的同時,還加封八阿哥胤禩為廉郡王。

一方面,這是康熙對於胤禩維護太子胤礽聲望、維護皇家顏面,進而顧全了大局,所進行的表彰與褒獎;另一方面,則是康熙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胤禩就此打住,不再去徹查以及找尋牽連,並且要將肖國興的供詞內容沉在心中,而這也算是對其的一種安撫與拉攏。

雍正王朝:“誘審肖國興”,是如何讓胤禩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然而, 在康熙得知胤禩是誘審肖國興後,瞬間對其充滿了厭惡。

前文中也說到了,康熙將胤禩封為廉郡王,除了對其的褒獎,更多的還是一種安撫和拉攏,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不要將此事的進行聲張。

在此之後,康熙在熱河秋闈期間,安排胤禩頂替太子胤礽賜宴蒙古王公,實際上並不代表康熙是真的喜歡胤禩,而是藉由這樣的方式,為胤礽製造威脅感與緊迫感,對其進行警醒、刺激的同時,使胤礽能夠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雍正王朝:“誘審肖國興”,是如何讓胤禩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然而,從康熙的本意來說,胤禩的表現並不能讓他滿意。

胤禩縱容官員借款,讓不少官員堂而皇之的從中牟利,胤禩卻對此視而不見,這是赤裸裸的在用國家的資源為自己增加聲望,並且是置國家和朝廷的安危於不顧。

而在之後的江南籌款賑災和追比戶部欠款中,胤禩選擇了沉默,可最不應該選擇沉默的就是他。江南地區是“八爺黨”成員九阿哥胤禟的“小金庫”,如果胤禩出馬,籌款的過程將輕鬆許多,效果也會好許多,而包括十阿哥胤䄉在內的挪借庫銀的眾人,也是在胤禩沒有對其進行正面勸導的情況下,選擇暴力對抗,讓雍正的追比欠款進程舉步維艱。所以,胤禩的不作為讓其在康熙心中減分不少。

這一次又出現了假借皇命,誘審肖國興的事情,不僅充分暴露了胤禩對於皇位的覬覦之心,更是將自己的陰險與陰狠展示在了康熙面前。同時,胤禩還“假仁假義”般的連夜求見康熙,假惺惺的表現為擁護太子、忠於康熙的形象,更讓一向非常看重“仁德”的康熙皇帝異常的反感。

雍正王朝:“誘審肖國興”,是如何讓胤禩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經此一來,胤禩在康熙心中的形象被重新定義:表面上的為人和善,為的是邀買人心;表面上的賢能幹練,實則在居功邀寵;而表面上的德才兼備,卻無時無刻不在想著扳倒太子胤礽並取而代之。

於是,康熙也就才從這一刻起,對於胤禩進行了更為徹底的否定,並且就此貼上了“其心可誅”的標籤,胤禩也就此註定終將無法染指皇位了。

雍正王朝:“誘審肖國興”,是如何讓胤禩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管是《雍正王朝》中的胤禩,還是歷史上的胤禩,之所以會在很早的時候就為康熙所厭惡,進而從“九子奪嫡”的進程中出局,都是因為犯了一個非常致命的錯誤,就是過早的暴露了自己的奪位想法,並且是始終想要用盡手段將太子胤礽扳倒。

然而,胤禩忽略了一個最為本質性的問題,那就是由誰來做太子,由誰來繼承皇位,不是由能力決定,更加不是由“民意”來決定,能做出最終決定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康熙皇帝本人。

而此時的康熙並沒有想要就此廢黜胤礽,更加不希望看到有皇子來挑戰胤礽的皇太子位置,所以八阿哥胤禩所表現出來的對於皇位的強烈覬覦之心,不僅是在威脅著太子胤礽,同時也對康熙皇帝的皇權威嚴產生了威脅,最終的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雍正王朝:“誘審肖國興”,是如何讓胤禩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反觀雍正,一直在隱藏自己的奪位想法,只是埋頭做好自己的事情,用“爭是不爭,不爭是爭”的策略,最終在康熙去世後,成功繼承了皇位。

所以,對於八阿哥胤禩,只能將其評價為“聰明反被聰明誤”,最後結果也只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而這也決定了其終究無法實現登上皇位的夢想。

雍正王朝:“誘審肖國興”,是如何讓胤禩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