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文帝屈在長沙的賈誼鬱郁不得志,被景帝處死的晁錯身首異處

賈誼和晁錯因勸各自的皇上採取堅定的措施而獲的人們的讚譽;他們都力主削弱諸王、加強中央集權。他們兩人都可被視為具有時新派精神的人,因為他們希望維護當時國家的統一和加強帝國的結構。但是令人唏噓的是,賈誼和晁錯都未能施展開他們的政治才能。賈誼至死也未擔任過國家的任何重要職務,而晁錯則被判以公開處死。

賈誼

賈誼幾乎已成為中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他在歷史上儼然是其美德在當時未得到賞識的政治家典型。他的文章和詩被人們稱頌,其中有的流傳至今。賈誼的很多觀點都被後人認為是孔子的思想和社會觀念,所以他經常被歸入儒家學派。賈誼最有名的文章當屬《過秦論》,此文通過短短數語便將秦王朝的優缺點描述得淋漓盡致,是一篇非常優秀的政論文章。

被文帝屈在長沙的賈誼鬱郁不得志,被景帝處死的晁錯身首異處

雖說後人將賈誼歸為儒家學派,但是這並不能完整地概括他的思想。在政治思想方面,賈誼是漢帝國原則的維護者,高帝建立漢朝時以秦朝的政治制度為模板,所以漢朝也是以法家為基礎。賈誼雖然在《過秦論》中批判了秦朝,但是並沒有批判商鞅、李斯和始皇帝的政策、律令。相反賈誼指出秦朝的滅亡是並未完全遵從這些政令所致。

賈誼的《過秦論》是為了漢朝統治者所寫,所以這篇文章是通過分析秦朝的滅亡原因給漢朝皇帝做警醒提示作用。賈誼認為秦帝國的滅亡是未能很好地將法家和儒家相結合所致,他熱切的希望自己的皇上能夠採取相應的措施避免重蹈秦朝的覆轍。

被文帝屈在長沙的賈誼鬱郁不得志,被景帝處死的晁錯身首異處

賈誼擔任過得最高職務是太中大夫,雖然漢文帝對他非常欣賞,但是由於政敵的阻撓與構陷使得他無法升任高級職務。後來賈誼被文帝任命為長沙王的太傅,後來又被任命為梁懷王太傅,但是由於梁懷王墜馬而亡,導致賈誼愧疚抑鬱,最後鬱鬱而終。賈誼死時非常年輕,僅33歲,在諸侯國當太傅時,賈誼向漢文帝建議削弱諸國國的權力,並且漢朝應該注意尋機解決北方鄰居匈奴。

被文帝屈在長沙的賈誼鬱郁不得志,被景帝處死的晁錯身首異處

晁錯

晁錯也是獻身於漢帝國大業的政治家,他在公元前155年至前154年曾任御史大夫。晁錯比賈誼更具有務實精神,他是一個能有條理和系統地分析當時問題的政治家。他勸諫景帝要勇敢地接受諸侯的挑戰,他總結了影響與匈奴關係的戰略和戰術,他力主國家要重視農業生產並提供了相當的舉措方針。

被文帝屈在長沙的賈誼鬱郁不得志,被景帝處死的晁錯身首異處

賈誼和晁錯的區別並不是根本性的,而是某些方面有些不同。晁錯是在商鞅和申不害的著作基礎上深造,所以比較務實;而賈誼則受《詩》《書》的影響較多,所以更加的像個文人。從《漢書》中記載的晁錯著作來看,他一生幾乎沒有涉及過儒家的倫理和社會思想,所以晁錯被更多的認為是法家。

賈誼和晁錯都向自己的皇上提出了類似的建議:削藩和對抗匈奴。但是賈誼由於未身處高位且英年早逝,所以一直被看作是英雄傳奇般的人物。而晁錯由於深陷七國之亂的政治構陷之中,名聲一直被詆譭。看賈誼和晁錯兩人的命運,既和當時的環境有關,又和後世的儒家思想有關。

被文帝屈在長沙的賈誼鬱郁不得志,被景帝處死的晁錯身首異處

​由於賈誼被當成純正的儒者,所以後世的儒學都讚賞他,並替他坎坷的命運鳴不平。而晁錯雖然位居高位,但是由於行事太過法家,導致其得罪不少人,後世儒家對其也不甚宣揚。命運這東西是何其的玄妙,賈誼和晁錯的遭遇讓我們感受到命運是何其的殘酷:一個讓你鬱郁不得志,一個讓你身首異處並遭到後人詆譭。雖然他倆的命運都是個悲劇,但是賈誼和晁錯的觀點確是代表了大漢的未來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