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雷德克里夫,曾經叫做哈利·波特的男人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飾演哈利·波特第一部的時候11歲,直至哈利·波特最後一部上映,他才21歲。這對於一個演員來說,既是好事,又是壞事。畢竟,作為全球票房達到77億美元的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主角哈利·波特已經心入民心,載入影史。而作為飾演哈利·波特的丹尼爾·雷德克里夫,之後的電影作品將如何擺脫這個形象,成為了他一個無法避開的話題。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曾經叫做哈利·波特的男人

2020年3月上映的英國電影《逃離比勒陀利亞》,作為主角的丹尼爾·雷德克里夫顯得格外令人期待。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曾經叫做哈利·波特的男人

雖然在此之前,丹尼爾·雷德克里夫已經不斷突破自我,在2012年參演了驚悚電影《黑衣女人》,2013年參演了同性電影《殺死汝愛》和奇幻電影《復仇之角》,甚至在2016年的《瑞士軍刀男》裡面扮演屍體,2017年的《叢林》裡面弄得滿身汙泥。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曾經叫做哈利·波特的男人

通過這幾年的形象改變,丹尼爾·雷德克里夫那滿臉鬍子,不修邊幅的模樣,已經和哈利·波特時候相差甚遠。而這一部《

逃離比勒陀利亞》,又將會呈現怎樣的光影呢?

電影《逃離比勒陀利亞》改編自真實事件,講述的是一個關於“越獄”的故事。而這種題材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則是著名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或是美劇《越獄》,正是在如此既定先入為主的情況下,如何創新和突破,也就成為了這部電影成功的關鍵。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曾經叫做哈利·波特的男人

影片前半段的述說基本都是鋪墊,丹尼爾·雷德克里夫飾演的主角Tim Jenkin和丹尼爾·韋伯飾演的Stephen Lee由於積極推動反種族隔離運動而在南非遭到了逮捕併入獄,在監獄裡面,他們一直都想方設法越獄,在這個過程中Tim Jenkin研究出了用木頭仿製鑰匙,還成功打開了監獄一系列的門。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曾經叫做哈利·波特的男人

當他們確認通過這些仿製鑰匙已經破解了相關的門鎖後,後半段基本上就是越獄的過程。包括他們如何避開守衛,如何計算逃跑路線等等,在劇情推進中節奏明朗迅速,通過人物之間,或者說與監獄守衛之間的鬥智鬥勇,將這個越獄的過程進行得既讓人緊張又險象環生,同時牽引著觀影者的每一條神經。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曾經叫做哈利·波特的男人

也許是基於真實事件改編,電影《逃離比勒陀利亞》的劇情雖說簡單,也省略了不少的支線,但是勝在緊湊不拖拉,講述完監獄整體情況後,就直接進入主題,從籌劃越獄、尋找同伴、破解鑰匙、演練實踐、越獄成功,一環扣一環,有種一氣呵成的痛快。

特別是破解鑰匙後的演練,這個過程尤其設定得巧妙,通過蒙太奇的剪切方式,主角和監獄守衛之間的動態交錯,加上配樂的渲染以及角色的面部特寫,把那種即將暴露卻還是順利過關的氛圍演繹得淋漓盡致。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曾經叫做哈利·波特的男人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飾演的主角Tim Jenkin是整個電影的關鍵人物,仿製木頭鑰匙的成功讓Tim Jenkin看到了越獄的希望,同時與監獄守衛的鬥智鬥勇,表現得冷靜和沉著,而這些丹尼爾·雷德克里夫都詮釋得恰如其分,可惜的是丹尼爾·雷德克里夫由於外形的緣故,雖說滿臉鬍子,卻缺乏受盡生活滄桑的樣子,雖說演繹到位,總不知不覺讓人出戏,感覺是哈利·波特在使用魔法來越獄。

這就是丹尼爾·雷德克里夫無法避免的尷尬,他的形象過於稚嫩,雖說早就過了而立之年,也飾演了不少突破性的角色,但表演的方式卻保留著哈利·波特那時候的痕跡,某些細節讓人容易出戏。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曾經叫做哈利·波特的男人

同樣參演了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艾瑪·沃森卻和他不一樣,2012年參演的《壁花少年》還略有赫敏的痕跡,但到了2015年的《尊嚴殖民地》就已經讓人只記得她是艾瑪·沃森而不是赫敏了。之後2017年的《美女與野獸》,2019年的《小婦人》,完全讓她踏入好萊塢新生代的佼佼者。

雖說有諸多不利條件,但是丹尼爾·雷德克里夫接下來還有很長的演藝道路要走,他認識到自己還處於後哈利·波特時代,而轉型過程總會充滿了質疑。只需要找好自己的定位,相信丹尼爾·雷德克里夫終將獲得屬於自己的肯定,這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