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由影視劇入手,淺談李鴻章的功過是非

看過很多的影視劇,從來沒有被哪部劇深深的打動過,即使是童年神劇《西遊記》,也沒有如此的吸引我,直到遇到《走向共和》,它是一部歷史恢弘的影視劇,它展現的不僅僅是晚清那一段坎坷的歷史,更是那一代人為不被滅國,不被列強欺凌而做出的種種努力。在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中,湧現出很多值得稱頌的人物,他們為國家的富強,為不被外強欺凌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劇中的李鴻章更是一個不可繞開的人物,今天我們就從該劇入手,談談歷史上的李鴻章的功過是非。


 <div class=
<<走向共和>>由影視劇入手,淺談李鴻章的功過是非">

《走向共和》歷史劇照

眾所周知,李鴻章是晚清歷史上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與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並列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李鴻章的一生經歷了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作為北洋水師的統帥,洋務運動的領導者,李鴻章經歷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中日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等重大歷史事件。終其一生,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最終在簽訂《辛丑條約》後不久,與世長辭。


 <div class=
<<走向共和>>由影視劇入手,淺談李鴻章的功過是非">

洋務運動主要工礦企業


影視劇中的李鴻章為了大清不被外強欺凌,為了大清能夠昂首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與守舊派代表鬥志鬥勇,與洋人據理力爭。為了建設強大的北洋水師,不惜破口大罵兩朝帝師翁同龢;為了少賠銀子,拿受傷的臉面與伊滕博文交涉,最終少賠一億兩白銀;為了儘量少的割地賠款,與八國聯軍唇槍舌劍,據理力爭。奈何國力衰微,只能任人宰割。


 <div class=
<<走向共和>>由影視劇入手,淺談李鴻章的功過是非">

甲午中日戰爭


但是從這些事情中,我們至少看出了李鴻章這個大清最後的“裱糊匠”並不是一個唯唯諾諾的小人。這部劇把李鴻章放到了一個客觀公正的角度去看待,以往我們常常說李鴻章是賣國賊,孰不知在那個等級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作為大清的臣子,如果沒有最高層的指示,即使給李鴻章天大的膽子他也不敢簽訂那些不平等的條約啊。


 <div class=
<<走向共和>>由影視劇入手,淺談李鴻章的功過是非">

鎮壓太平軍時的李鴻章


從這部劇中,我們看到了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李鴻章;一個忍辱負重,砥礪前行的李鴻章;一個試圖挽大廈於將傾的李鴻章,一個奉行經世致用,埋頭苦幹幾十年終免不了悲劇的李鴻章。林則徐曾說:“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李鴻章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大清,但終免不了大清走向滅亡。劇中有一個橋段我記得是這樣的,梁啟超勸李鴻章做大總統,但李鴻章拒絕了,他說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從這句話中我隱約的感覺到李鴻章的無奈,作為大清的封疆大吏,他是希望國家富強的,但是囿於封建制度的束縛,他不得不盡力而為即使什麼也改變不了。


 <div class=
<<走向共和>>由影視劇入手,淺談李鴻章的功過是非">

晚年李鴻章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可以知得失,我們應該從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中總結出其值得稱頌的地方,而不是緊抓其缺點不放。身處那段屈辱的歷史時期,想為而不得為,我們應該學習李鴻章公忠體國的精神,身處這個和平的年代,做為一個普通的民眾,我們應該做的是在做好自身的前提下,不給國家添麻煩,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果可以那就為國家做一些貢獻,只有強大的國家才能護佑我們的平安。


 <div class=<<走向共和>>由影視劇入手,淺談李鴻章的功過是非">

強大的現代中國


分享到:

關鍵字: 淺談 洋務運動 條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