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之吴令:县令当街打城隍,掏鸟窝摔断腿,死后和城隍对骂

聊斋之吴令


聊斋之吴令:县令当街打城隍,掏鸟窝摔断腿,死后和城隍对骂

0

1

原文

吴令某公,忘其姓字。刚介有声。吴俗最重城隍之神,木肖之,衣以锦,藏机如生。

吴县,过去的称呼,在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这个地方有个县令,忘了县令叫什么名字,是在他当县官的时候,发生的这么一件事。


这个县令连名字都没人知道,可却能让记住,肯定有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这个县令是个直男,耿直。


老百姓喜欢这样的官,正直,清廉。因为这个,才让人记住。就像现在一提起古代的官,都知道包公,海瑞,狄仁杰。这都是文官。


当然像和坤那样的大贪官也比较出名。什么事做到极致都不容易,哪怕是做坏事。


在吴县当地,有个民俗。当地的百姓比较敬重城隍神,就是当地的土地爷。按现在说这是迷信活动。


好像南方现在还有这种活动,每年固定时节,都会接神仙之类的。


按说当地有这种民俗活动,也算是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是好事。可这个活动闹得有点大。


把土地爷的神像做得很大,而且做得很生动。还得穿上好衣服。这就有点过分了。

聊斋之吴令:县令当街打城隍,掏鸟窝摔断腿,死后和城隍对骂

0

2

原文

值神寿节,则居民敛资为会,辇游通衢;建诸旗幢,杂卤簿,森森部列,鼓吹行且作,阗阗咽咽然,一道相属也。习以为俗,岁无敢懈。

正好这一年,土地爷的生日。也不知道谁给土地爷定的,这天是他的生日。


当地的老百姓开始众筹,为城隍过生日。弄辆好车,拉着城隍的神像,排场弄得挺大,排着整齐的队伍,打着各种颜色的旗子。


一路吹吹打打,比皇上出门还热闹,全县的老百姓都挤在街道两边,一时就戒严了。


就这样的活动,一年举办一次,已经成了习惯。不知道当地有没有专门的组织,借此来捞钱。


老百姓每年都掏这笔没用的钱,没有人敢说闲话,都习惯了。


这确实有点不理解,现在每年过一回年,老百姓吃好的喝好的。好歹这钱都落自己肚子里了。


这个是图什么?花这么多钱看热闹,一年一回的。看来迷信的力量挺大。

聊斋之吴令:县令当街打城隍,掏鸟窝摔断腿,死后和城隍对骂

0

3

原文

公出,适相值,止而问之。居民以告。又桔知所费颇奢。公怒,指神而责之曰:“城隍实主一邑。

这一年,这位直男县令来了,估计他是头一年上任,不然他不可能不知道每年有这么个隆重的活动。


他看见外面这么热闹,他也出来看,拦住了老百姓游行的队伍,问:这是什么事啊?这么热闹。


当地百姓一看县长问,就如实回答,这是在祭祀城隍神。每年都要搞这个活动,已经连续搞了很多年了。每年因此要花多少多少钱。


县令一听就急了,这什么乱七八糟的,花这么些钱。有这钱干点实事不好,修条路也是好的。


他听完,不理老百姓,指着那神像骂:你是城隍,这一个城都归你管。

0

4

原文

如冥顽无灵,则淫昏之鬼,无足奉事;共有灵,则物力宜惜,何得以无益之费,耗民脂膏?”

你自己说你到底灵验不灵验?你要是不灵,我们凭什么每年花这么多钱哄你玩。


你要是灵,看当地百姓这么穷,还花这么多钱给你过生日,你就这么浪费老百姓的血汗钱。


蒲松龄借着直男县令的嘴,把他想说的话说了出来,说天下的这些贪官。估计这话说谁说的也不合适,就没给直男起名字。

0

5

原文

言已,曳神于地,答之二十。从此习俗顿革。公清正无私,惟少年好戏。居年余,偶于廨中梯檐探雀鷇,失足而堕,折股,寻卒。

说完,他让人把拉着的神像拽下来,放倒在地上,打了二十板子。


神仙是管那个世界的,你弄这么个代言的形象,跑这个世界来祸害老百姓,现在归我管,我打你一顿。


从这天开始,这个延续了多年的风俗就废除了。其实像这种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风俗,现在一样也有。国家也在慢慢废除。


就像现在国家不再允许放鞭炮,觉得这真是个好事。因为放鞭炮,每年出事的人不在少数。浪费钱不说,真是一点好处都没有。还污染空气。


这个直男县令人挺好,就是爱玩。童心未泯。都当县官了,还上树掏鸟窝。


结果一年以后,就因为掏鸟窝,摔下来,把腿摔断了,养了些日子,养死了。


这真是命里该着,按说腿断了,不至于出人命。可能那个世界的城隍借此报复他吧。

0

6

原文

人闻城隍祠中,公大声喧怒,似与神争,数日不止。吴人不忘公德,群集祝而解之,别建一祠词公,声乃息。

直男县令死了以后,当地百姓就听当地的城隍庙里有声音。仔细一听,就是这县令在里面大声喊。


听着好像是跟神仙吵架,一吵吵好几天不停。看来人死以后,就不知道累了。脾气还那么大。


当地百姓因为这是好官,一帮人跑到城隍庙里帮神仙劝架。


结果也没劝好,当地百姓就出钱又盖了一个庙。给直男县令也弄了个像,供到里面。


两个神仙别打架,一人一间房。这回不吵了。

0

7

原文

祠亦以城隍名,春秋祀之,较故神尤著。吴至今有二城隍云。

直男县令的新居,起名字也叫城隍庙。每逢春秋两季,老百姓都来直男这个城隍庙祭祀。


感觉这个庙,比原来那个城隍要灵验得多。


一直到今天,吴县这个地方,还是有两个城隍庙。


看来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神仙也是要拼服务的。


不能因为你是垄断行业,你就不努力,老百姓也不傻,但凡有辙,肯定就找别人,不找你了。


—WeAre Original—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系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