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樹葉的正確打開方式(上)

最近湖南省博物館又在搞事情了啦。一連開了四個展覽,其中的《根魂》更是幾十件國寶雲集,吸睛無數。其中的“唐鎏金銀茶碾及碾輪”和“北宋《鬥漿圖》”也是勾起了大傢伙對中國古法飲茶的興趣,接下來我們就聊聊這一片樹葉的正確打開方式。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茶樹和飲茶的國家,自古以來飲茶之風盛行,尤以唐宋之時更為講究。


一片樹葉的正確打開方式(上)

唐代以前無製茶法,往往是直接採生葉煮飲,稱為煮茶法(或羹飲法),即把鹽、蔥、姜、棗、橘皮、薄荷、茱萸等物放在一起充分煮沸,可想而知,口感辛辣,故而有提神醒腦之用。雖然茶聖陸羽認為這種粗暴的方式破壞了茶葉本身的口感,並且到了唐代這種飲茶的方法就已經過時了,但傳到現代,民間喜愛的打油茶、擂茶等卻還保持著原始煮茶的遺風。

唐代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陸羽隱居江南,開始撰寫《茶經》,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茶葉的著作。陸羽之前的時代,“茶”寫作“荼”,是一種屬於藥物的植物,可以說“茶”字始於陸羽。

我們下面所說的內容基本以《茶經》為參考。在中國茶文化史上,陸羽所創造的一套茶學、茶藝、茶道的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經》,都是一個劃時代的標誌。

關於唐代的製茶分為七步:


一片樹葉的正確打開方式(上)

唐代製茶、吃茶流程圖


一,採茶

茶葉的採摘約在農曆二、三月間,且須是晴天才可採摘,茶芽的選擇,以茶樹上端長得挺拔的嫩葉為佳。至於現在說的什麼處女用嘴咬下來的嫩芽,那都是噱頭,騙人多掏錢的。

二:蒸茶

採回鮮葉放入木製或瓦制的蒸籠裡,再放在鐵鍋上,鍋中加水置於灶上,蒸籠內擺放一層竹皮做成的箅子,茶葉平攤其上;蒸熟後取出即可。

三:搗茶

茶葉蒸熟後,趁其未涼前,迅速放入杵臼中搗爛,搗得愈細愈好,之後將茶泥倒入茶模,模一般為鐵製,模子有圓、方或花形,因此餅茶(或稱團茶)的形狀也有很多種。

四:拍茶

先在茶模內放置一種褶紋很細,表面光滑的綢布,再固定好茶模,將茶泥倒入模後,再加以拍擊,使其結構緊密堅實,不留有縫隙,等茶完全凝固,拉動綢布即可輕易取出,如果水份並未乾燥,就先置於竹簍上透幹。

五:焙茶(又稱炒茶)

餅茶水份如果沒幹透,容易發黴腐壞,難以貯存,所以必須焙乾以利收藏。晾乾後的餅茶,先用錐刀挖洞,再用竹筒將已乾的茶餅打通,最後用一根細竹棒將一塊塊的茶餅串起來,放在木架上焙乾。

六:穿茶

焙乾後的餅茶按重量分別用線貫穿成串,有點像中國古代的銅錢,中間有圓孔或方孔,以便貯蓄或攜帶,也較利於運輸和銷售。

七:藏茶

餅茶的貯藏是件重要的工作,若收藏不當則茶味將大受影響。當時用的是一種叫“育器”的裝置,這是一種用來貯茶的工具,它以竹片編成,四周糊上紙,中間設有埋藏熱灰的裝置,可常保溫熱,在梅雨季節時可燃燒加溫,防止溼氣黴壞餅茶。

唐朝中葉盛行煎茶。煎茶法的用茶就是這種製作好了的餅茶。

煎茶法也分為六步:

一:炙茶

就是先將茶餅反覆烘烤乾燥,等到茶餅變軟或透出香氣時,趁熱用紙袋包好,以避免茶香過多的飄散。


一片樹葉的正確打開方式(上)


二:碾茶

等茶葉冷硬後,取出打碎,碾成粉末狀,好的茶末像細米粒,差一點的像菱角,顆粒比較大。


一片樹葉的正確打開方式(上)


這就是本次湖南省博物館《根魂》展中出現的“唐鎏金銀茶碾及碾輪”,接下來再放一張高清圖


一片樹葉的正確打開方式(上)

唐鎏金銀茶碾及碾輪



三:羅茶

即是篩茶,用細篩把茶末中的雜質或較大塊的茶葉篩出來,即成待烹的茶末,放入茶盒中暫時保存。


一片樹葉的正確打開方式(上)

鎏金仙人駕鶴紋壼門座茶羅子



四:煮水

陸羽《茶經•五之煮》說,煮茶“其火用炭,次用勁薪”。也就是說煮水用的燃料以木炭為最佳,其次是火力猛的木柴,如桑、槐、桐、櫟等類的木柴。但是像烤過肉、染有羶味和油膩的木炭,或是含有油脂的木柴,如柏、桂、檜之類以及朽壞了的木器,都不可用來煮水。水的選擇,以山水最好,江河之水次之,井水再次之。

煮茶分成三個階段,即“三沸”。當水煮到出現魚眼大的氣泡,並微有沸聲時,是第一沸,謂之“沸如魚目,微微有聲”。這時根據水的多少加入食鹽、椒粉或薑末,調成鹹香味,嚐嚐水味,不要因為味淡而多加鹽,寧可偏淡。當鍋邊緣連珠般的水泡向上冒時,是第二沸,謂之“邊緣如湧泉連珠”。此時舀出一瓢開水,放置在旁邊。


一片樹葉的正確打開方式(上)



五:煎茶

用竹夾在水中攪動形成水渦,使水均勻沸騰,用量茶小勺(即茶則)量取一定量的茶末,緩緩投入水渦中心,再加攪動。這一步叫“擊拂”。過一會兒,水面波浪翻騰著,濺出許多沫子時,稱為“騰波鼓浪”,也就是第三沸了。將原先舀出的那瓢水倒回去,使開水停沸,生成茶沫這一步叫“育華”或“救沸”。此時,要把茶沫上形似黑雲母的一層水膜去掉,因為它的味道不正,這叫去水膜。而且“三沸”之後,不宜接著煮,因為水已煮老,不能再飲用。即所謂“水老,不可食也。”

陸羽認為茶湯的精華是湯麵的沫餑(bo1)。薄的叫沫,厚的叫餑,細而輕的叫花。沫就像浮在水邊的青苔,又像散在杯盤裡的菊花瓣。餑是指煮茶的渣滓,水一沸騰,就有很多白色泡沫重疊積聚於水面,一片純白,狀如積雪。花就象浮萍一樣在茶水上面浮動。


一片樹葉的正確打開方式(上)



六:酌茶

即用瓢向茶盞分茶,其基本要領是使各碗沫餑均勻。如煮一升水,可分作五碗,每碗的沫餑要均勻。從鍋中舀出的第一碗茶湯叫雋永,雋味永久的意思,也指最好的東西,舀出放在一個茶盂裡面,以備育華的時候用。要想喝到鮮香、味濃的茶,除雋永外,一鍋煮出的頭三碗最好,較次一等的最多煮到第五碗。若有數個客人,就可以用雋永補給喝不足的人。趁熱連湯帶茶粉一道喝下去,謂之“吃茶”。


一片樹葉的正確打開方式(上)



唐代飲茶除了前面說的煎茶法和煮茶法外,還有一種庵茶。就是將茶葉先碾碎,再煎熬、烤乾、椿搗,然後放在瓶子或細口瓦器中,灌上沸水浸泡後飲用的,稱庵茶。“庵”(yan1)字原意為半臥半起的疾病,在此用來稱庵茶,是夾生茶的意思。 所以當時的人們認為這樣泡出來的茶不會全熟,只能喝而不能吃。

唐代所制的茶葉,除主要的是餅茶外,還有粗茶、散茶和末茶,只是由於用煎茶法沏茶處於主導地位,所以餅茶比較興盛罷了。

(未完)


一片樹葉的正確打開方式(上)


喜歡就點一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