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學區總結

首先,我再次和大家強調一個問題,現行的北京中考政策,跨區讀高中的難度很大,這樣的情況,現在選擇了那個城區讀小學,就等於替孩子選擇了那個城區中考,考那個城區的高中。如果說那個城區好,大家可以看一下那個城區優質高中多,城區內中考升入優質高中的比例高。這個選擇做為一個選擇的前提。另外還有一個問題需要重視,就是北京市高考是自主命題,如果有渠道的也可以問一下,那所高中的老師有參與高考命題,或者那個城區的高中參與高考命題多一些,也可以作為選擇的依據。所以,選擇好在那個區中考,是學區中選擇那個那個城區小學的前提。也間接的爭取到了讀城區內優質高中的前提條件------學籍。

然後,選擇好那個城區以後,就是對應城區內,區域的選擇。海淀和東城,在19年元旦以後,實行多校劃片,這個小升初的升學政策,這個情況就要對這些學區來甄別。現在,很多微博,公眾號,網上,都有關於學區的簡介,更有甚者,一些app都會做一些參考資料,來讓給各位家長做參考。但是大家不要迷信這些資料。首先,關於學校學區的情況,不是一成不變的,尤其是教學質量這一塊,中考成績這些,有一些變動都是很正常的。這些資料都有滯後性,所以,我感覺兩個最權威的參考資料,片區內的小學官網,中學的中考成績,是比較有參考性,所謂的成績我指的是平均成績,各例的某個狀元,不代表整體,在東城和海淀,這樣的多校劃片的背景下,綜合對比片內的小學和中學才能選擇出那個區域內水最淺。也就是比較優質的區域。

然後是西城,西城對比東城和海淀來看,多了一條小升初的渠道,即直升加派位,多了一個直升渠道,在西城有15所直升小學(注意這個直升有比例,個九年一貫不是一個情況)。分佈在11個區域,所以,選擇上較東城和海淀好比較一些。除了宏廟是個特例之外,即優質小學直升入優質初中。其他的直升,大部分都強帶弱的形式。這個依據14年教改的教育均衡來做。這個時候,選擇區域或者小學就好辦了,看中初中教育階段的家長就可以選擇優質初中區域,選擇一所直升的小學,如果看中小學,那就選擇一所優質的小學。

另外,各個學校也有一些以文體見長的小學,如果孩子有相應的文體特長,也可以選擇這一類的學校就讀。

當然,我也再次強調一個問題,選擇學區等於選擇房產,也就是說自己財力,還是要評估一下。綜合對比,第一篇關於學區的文章,我強調了,不要在此詳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