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统五十回合战平张辽,五十回合战平乐进,他到底有多厉害?

佳宁姐姐说历史


凌统,字公绩,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凌操之子,从小便勇猛无敌。他的父亲凌操在孙权讨伐江夏黄祖的时候,轻舟当先,第一个杀入夏口,被甘宁一箭射杀。当时,凌统年仅15岁,还未成年,看到自己父亲惨死后,奋勇上前,夺下父亲凌操的尸身而还。

在凌操死后,凌统被孙权任命为别部司马,继承了父亲凌操的军队。孙权发动的多次战斗中,凌统都骁勇善战,没有给自己父亲凌操丢人。那么,凌统的武功到底有多高?他竟然能分别曹魏五子良将之首张辽、五子良将第二位乐进五十回合战平,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凌统五十回合战平张辽

第六十八回中,孙权得知曹操带领四十万大军驰援合肥,于是准备奇袭曹军,给曹操一个下马威,以报被张辽逍遥津大败自己之仇。他询问道:“现在曹操远道而来,立足未稳,谁敢前去破敌?”凌统立即请命,前去破敌,而且只需要3000士兵。旁边的甘宁说道:“3000人太多了,我只需要100百人百骑,就可以破敌。”凌统听完之后,大怒,却毫无办法。

这两人在孙权面前争吵起来,新仇旧恨一起算。孙权想了一下,也认为甘宁的百骑太少了,不是曹军的对手,于是派凌统,带领3000人,离开濡须口,寻找曹军交战。凌统碰上曹军先锋张辽,与之交手,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孙权担心凌统,怕其有所闪失,让吕蒙前去接应而回。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乃命凌统带三千军出濡须口去哨探,遇曹兵便与交战。凌统领命,引着三千人马离濡须坞。尘头起处,曹兵早到。先锋张辽与凌统交锋,鬬五十合,不分胜败。孙权恐凌统有失,令吕蒙接应回营。

甘宁见凌统无功而返,再次自告奋勇,带领100铁骑,前去劫曹营,还立下军令状,如果折损一人一骑,便不算功劳。最后,甘宁还真带领100铁骑在曹营杀了一个人仰马翻,天亮前回来,没有损失一人一骑,创造了这个奇迹。

由此看出,凌统虽然和曹操手下五子良将之首的张辽战成平手,却无功而返,而甘宁却能取得百骑劫曹营全身而退的战绩,得到孙权的高度赞赏,认为其是一个和张辽一个级别的大将,有甘宁,不再害怕张辽了。

如果不是孙权派出吕蒙接应凌统,凌统还可能败在张辽的手上。凌统只是和张辽交手,才勉强战平,而甘宁冲进曹营,大杀四方,还能全身而退,通过比较,凌统和甘宁武功高低立判,自然是甘宁更厉害。

凌统五十回合战平乐进

在甘宁百骑劫曹营的第二天,张辽为了面子,带兵挑战东吴众将。凌统看见“仇人”甘宁立下大功,而自己却无功而返,感到耻辱,于是奋然道:“统愿敌张辽。”孙权也认为凌统武功不错,于是答应了他。凌统这次带了5000士兵前去大战张辽。

孙权远远眺望,只见张辽带着李典、乐进两员大将出战。凌统纵马提刀,来到两军阵前。张辽本来想会一会昨晚奇袭曹营的东吴大将,结果来了一个勉强战平自己的吴将,不屑于出战。他于是派出手下乐进出战。凌统和乐进大战五十合,未分胜负。

曹操得知有人能够和自己手下大将战成平手,非常好奇,亲自带人来到阵前观看。他看到凌统如此神勇,令曹休放冷箭。曹休躲在张辽背后放箭,一箭射中凌统战马,凌统翻落下马,乐进便上前刺向乐进面门。甘宁看到之后,急忙放假,射中乐进面门,救下凌统。演义中相关内容如下:

次日,张辽引兵搦战。凌统见甘宁有功,奋然曰:“统愿敌张辽。”权许之。统遂领兵五千离濡须。权自引甘宁临阵观战。对阵圆处,张辽出马,左有李典,右有乐进。凌统纵马提刀,出至阵前。张辽使乐进出迎。两个鬬到五十合,未分胜败。

由此可知,凌统和五子良将的第二位乐进五十回合战平,再打下去,也难分伯仲,是真正的平手。

结语

凌统是东吴新生代猛将,15岁便上战场,冒死抢回自己父亲的尸身,并大战黄祖军队。他勉强和曹操五子良将之首张辽、第二位乐进五十回合战成平手,也就是说,凌统分别和曹操手下五子良将之中的前两位张辽、乐进五十回合战成平手,说明凌统是二流武将之中的佼佼者,但是他无法和东吴超一流大将甘宁相比。

前往“魁哥说三国”公号,观看更多三国精彩文章。


魁哥说历史


首先要说一下,凌统对战乐进打了不止五十个回合,他的武艺在演义中大致属于一流水平。

逍遥津之战孙权被击败后,在濡须调集兵马打算报仇雪恨。曹操亲自统帅四十万大军前来救援。凌统请缨出马,遇到张辽战了五十合未分胜负。孙权担心凌统有失,命吕蒙接应凌统回营。

次日张辽再来挑战,凌统出来应战。张辽命乐进出马,凌统和乐进战了五十合不分胜负。曹操得知以后,亲自出营观战。见凌统和乐进战的难分高下,命曹休冷箭助战。曹休一箭射中凌统的战马,凌统被掀翻在地,差点被乐进所杀。幸亏甘宁放箭射中乐进面门,救下了凌统。
曹操是在凌统和乐进战了五十合以后才出营观战,因此凌统和乐进前后打的回合数肯定不止五十,要更多一些。

一般来说,在演义里战斗超过五十个回合的,大致可以视作武艺相当,不过也有例外。像徐晃曾经和许褚大战五十多合不分胜负,理论上他和许褚武艺接近。但是从徐晃此后二十合败给颜良看,他的武艺还是要比许褚差一些。

所以不能简单的而说凌统的武艺就和张辽、乐进一样,只能说大致相当,属于差不多的水平。而张辽战平过夏侯惇、张郃,乐进和臧霸等人打平。因此凌统的武艺大致也和张辽、乐进、夏侯惇、张郃、臧霸等人差不多,在演义中也可以算一流身手了。


不沉的经远


《三国演义》武将的武力值规律:蜀汉阵营主力强,曹魏阵营是板凳深度厚,替补队员强,而东吴阵营老中青三代都普遍弱。

做为东吴后辈中的佼佼者,凌统就算是很能打的了,但是战斗力仍然不理想,与曹魏、蜀汉方面比较起来,仍然有差距。咱们就通过凌统历次的战斗表现来分析一下这个年轻人的武力值大致的水平:

1.凌统初次登场是在夏口水战。当时凌统才“年方十五岁”,他的父亲凌操当时为水军队的前锋部队,在这次战斗中,东吴获得胜利,击退了黄祖,凌操奋勇突前,“轻舟当先”追击黄祖。当时“锦帆贼”甘宁在黄祖麾下效力,奉命断后,一箭射来,正中凌操咽喉,顿时身死。少年凌统奋力冲杀,“奋力往夺父尸而归”。

从这场战斗来看,凌统和他父亲一样,属于勇猛型的战将。

2.赤壁之战中,周瑜点兵派将,在陆路上派出四支人马:太史慈、甘宁、凌统、吕蒙四将各率一队,从陆路上截击曹军。陆地作战,当然要求领兵之将必须武艺高强,刀马娴熟,而做为东吴的年轻一辈,凌统能够侪身于四路人马中的其一,他的武艺自然也得到了周瑜的认可。但这次战斗中,凌统表现差强人意,他正率兵在山谷中伏击曹操,“忽刺斜里一彪军到”,徐晃领兵杀到,拦住凌统,“彼此混战一场”,曹操脱身而走。

年轻的凌统在曹魏猛将徐晃马前没有占得半点便宜,被徐晃成功阻住。

3.孙权率兵攻打合淝,兵至逍遥津,张辽率兵半路迎击,孙权中央遭到伏击,顿时溃不成军,凌统率三百人“翻身死战”,掩护孙权马跃小师桥,凌统部下全部战死,“身中数枪”,绕河而逃。

凌统在这次战斗中表现勇猛,奋身死战,为孙权脱逃赢得了宝贵时间,立下了救驾之功;

4.孙权兵退濡须口,张辽主动率兵进攻,凌统率三千兵马迎战,“尘头起处,曹兵早到”,张辽杀到,凌统策马出战,“斗五十合,不分胜败”,后方观战的孙权“恐凌统有失”,下令收兵。

这场战斗虽然是不分胜负,但从孙权的担心来看,可以判断凌统在场面上毫无胜算,他的武力值应在张辽之下;

5.甘宁百骑劫曹营,大出风头,凌统不服,再次请战,曹魏军中乐进挺枪出马,与凌统厮杀,“两个斗到五十合,未分胜败”,曹军阵中曹休躲在门旗后暗施冷箭,“正中凌统坐下马”,凌统栽落尘埃,乐进趁机来杀,被甘宁一箭“射中乐进面门”,救下了凌统。

从这场战斗来看,凌统的武艺与乐进基本上旗鼓相当。

不可否认,在东吴的年轻一代中,凌统的武艺是最出色的,作战也非常勇猛。但是在凌统参加的这几次战斗中,他获取的战绩非常一般,即没有斩杀过任何一名敌将,也没有获得过一次胜利。这也暴露出了凌统的一个巨大弱点――进攻能力偏弱,缺乏杀伤力。

所以说,根据凌统的历次战斗表现来分析:

凌统的武力值低于张郃、张辽、魏延这些“中一流”猛将,与乐进、臧霸基本上在同一层次上,进攻能力偏弱,属于“弱一流”武将。

以凌统这样的武艺,在三国武力排名榜上连前三十名都难以挤进去,远远不如他的杀父仇人甘宁(斩敌8名,重伤1人)。

(本文根据《三国演义》分析而来,与正史无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