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多國產電影一直無法登上世界舞臺?

漢樂府影視


電影登上世界舞臺的標誌往往以在國外電影節獲獎或獲得國外高票房兩個標準。國外知名的三大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在娛樂報道中我們經常聽到某某明星到戛納電影節蹭紅毯之類的新聞,說的就是國內部分明星出席和參加國外的知名電影節,三大電影節被看成國外電影業的大聚會,媒體雲集,國外著名影星都會參加。

國產電影從上映數量上2019年上映422部,但在能通過國際電影節評選和獲得高票房的電影卻寥寥無幾。這其中既有不同文化差異的影響,也有影片本身質量不高的硬傷。國產電影出現高產低質,無法大量登上世界舞臺的原因:

一是影片內容單一,劇本雷同抄襲多

大部分的同類國產影片,在劇情設計與其他影片存在雷同現象,跟風拍攝的陋習嚴重。很多影片的劇本單一、情節簡單。如很多愛情劇、戰爭劇、武俠劇劇情雷同嚴重。

正如威尼斯電影節評委談選片時說:“當所有人一起看完這部電影后,我們是否覺得有東西可以談,如果沒什麼好談的,那麼觀眾也會覺得沒什麼可說的,沒什麼感觸,也就不會喜歡這部電影,這樣的電影我們就不會選。”

二、影片後期製作粗糙,亂用特效場景

《復仇者聯盟》、《變形金剛》、《速度與激情》等系列影片之所以深受歡迎,每次上映都能帶來票房大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影片後期製作的精良和技術的運用純熟,而對比國內部分影片特效應用上只是照搬照抄,過分追求畫面唯美,而忽視了影片的整體性,只是給人片刻的激動。

國際電影節的評選設有導演、編劇、演員、攝影、作曲、剪輯、服裝、美工、特技等獎項,涉及到影片的各個工種,這體現了影片中每個環節都很重要,都不可忽視。

三、明星片酬過高,壓縮了影片製作投入

對照國際獲獎的著名影片,除了有主要演員的精彩演繹,還包括配角、場景環境的打造,對比國內電影拍攝過程,部分明星片酬佔去了製作成本的超過一半,用於特效、配音、其他角色片酬等方面的投入少,造成很多影片是部分明星的個人作品,影片的整體高度大打折扣,這也背離了影片拍攝的初衷。

四、文化差異影響,影片接受度不高

國際電影主要以歐美為主,歐美電影主要以大型商業片和精緻文藝片為主。商業片中會請當紅影星出演,場面宏大,後期影片的製作精良,具有很強的吸引觀眾眼球能力,主要以好萊塢商業電影為代表。文藝片文藝氣息濃厚,多是探索人類心理,直擊人們的內心深處,也是獲獎較多的領域。

國產電影要想登上世界舞臺,就要在影片情節和劇本設計上往高層次走,以打造精品為目標,在作品打磨上下功夫。

相信中國電影終會走上更高的舞臺。


娛樂小扇貝


東西方文化差異,加之大國沙文和我們影視作品的質量,使我們的電影在國外會受到有意無意的排斥,任重道遠。


雲淡風清2944


受傳統文化影響嚴重,侷限性太大,國際性元素太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