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微光:正月初一,她从20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郑州……

根据全省教育系统“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安排,省教育厅机关团委日前开展了“记录青春的身影,寻找平凡的微光”典型人物事迹推荐活动。

作为普通教育工作者,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虽不能像医护人员那样成为“最美逆行者”, 但同样可以在平凡岗位上,以简单的举动做出感动的事迹。

青年微光:正月初一,她从20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郑州……

平凡的微光凝聚战“疫”的力量

青年微光:正月初一,她从20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郑州……

张雪媛(右) 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冯喆 摄)

她是体卫艺处的张雪媛,从大年三十坚守至今,她担起“责任”两个字,度过了不平凡的春节、被遗忘的生日和一个个紧张忙碌的日子。

疫情期间,她对家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不用等我吃饭了”。她的坚守源自家人的理解、领导的关怀、同事的帮助。建立工作台账、收集汇总病例、材料整理归档、文件起草下发、处室清洁消杀……疫情的“大考”见证了这位新进公务员的成长。

疫情之下,她竭尽所能,分担重任;面对工作,她干劲十足,从不抱怨。她用平凡的微光凝聚战“疫”的力量。

志愿服务,为抗击疫情贡献微薄力量

青年微光:正月初一,她从20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郑州……
青年微光:正月初一,她从20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郑州……青年微光:正月初一,她从20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郑州……

冯喆 省教育厅体卫艺处

正月初一,接到单位因疫情全员返岗的通知,冯喆立即收拾行囊、告别家人,从20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郑州,结束“最短”春节假期。

抗击疫情的日子紧张有序、忙碌充实,她克服数日前足部骨折手术引起的脚部不适,与家人微信视频过生日,自立自强,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听从指挥,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分类全部重点学生信息、统计全省教育系统防控联系方式,并积极参与正光路社区的志愿服务等。很荣幸能为抗击疫情贡献微薄力量。

退伍不褪色展硬汉风采

青年微光:正月初一,她从20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郑州……

省教育厅办公室

一位退伍老兵、一只负伤的手臂、一摞厚厚的文件、一阵奔走的匆匆忙忙……在我们的身边,这熟悉的身影,用军人的干练、青年人的朝气做着平凡的工作。

教育厅办公室的杨奎在疫情来临时,没有因右臂骨折负伤而遵医嘱“静养”,而是选择在工作最吃劲时坚守岗位。右臂不能用,便用左臂怀抱文件取送;不能驾车通勤,就把被褥搬进办公室。这里,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但“责任”二字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倒映出“铁军”精神的荣光!

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青年微光:正月初一,她从20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郑州……

杨会勤 省教育厅体卫艺处

杨会勤同志第一时间返回岗位,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每日向教育部值班室报送信息,向秘书处报告汇总和工作开展情况,及时给每位厅领导呈送详细信息。

分类整理在豫湖北籍、在鄂河南籍学生信息,梳理我省高校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情况。详细登记确诊病例信息并跟踪治疗情况,记录疫情值班表,填写28个省辖市、直管县及厅直属学校“日报告、零报告”制度记录表和所属人员行程轨迹,统计支部疫情捐款,提醒同事健康扫码。

孩子出现急疹仍坚守岗位,加班加点,为同志们订餐取餐,保障饮用水,办理通行证,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平凡如沙粒,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就这样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这微光时刻,折射的是责任感

青年微光:正月初一,她从20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郑州……

马晓平 省教育厅办公室

总有一些人、总有一些事让平凡的瞬间闪光,有些事就在我们身边,有些人就是我们熟悉的身影,平凡的小事,也许微不足道,也许只是简单的动动手,但他们做了。教育厅办公室的马晓平在中午休息时间为办公室附近公共区域的绿植细心浇水、打理。疫情发生以来,马晓平每天负责运转催办文件。工作和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的惊心动魄和生死以赴,这微光时刻,折射的是责任感,为他们的闪光点赞!

认真做好网上授课是她的初心信仰

青年微光:正月初一,她从20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郑州……

蔡莉媛 河南省实验小学(王国栋 摄)

90后党员,青年教师,初为人母……在这次抗疫大战中,老师承担了全省“名校同步课堂”二年级美术课的录制重任,成为一名校园“逆行”者。从2月2日接到通知后,进行了5次录课任务,共顺利完成了10节,尽管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但收到摄像师、剪辑师,以及专家老师们的肯定,她心里自然多了几分自豪。她说:“面对这次疫情,认真做好网上授课是她的初心信仰,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更是她的责任和义务。”

坚守岗位闪耀着“平凡的微光”

青年微光:正月初一,她从20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郑州……

刘畅 河南省实验小学(韩世雄 摄)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全国春季学期开学不得不按下“暂停键”,一场“停课不停学”的战斗也在教育系统打响。河南省实验小学肩负着“名校同步课堂”的录制任务,教职工刘畅负责学校门口的体温测量工作,她正在整理入校老师登记表,工作虽平凡但责任在肩,虽不是“最美逆行者”,但默默地坚守岗位也闪耀着“平凡的微光”。作为一名90后青年教师,她不惧风雨,勇挑重担,在艰苦奋斗中砥砺前行。

一丝不苟,只为点亮每个孩子的梦

青年微光:正月初一,她从20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郑州……

席肖敬 河南省实验小学(白春源 摄)

在这个与众不同的寒假,每位教师都经历了一场疫情“大考”:变身“直播主持人”进行线上教学;化身“知心姐姐”关注每一位同学的身心健康。

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我校席肖敬老师接到了“名校同步课堂”的录课任务,从研讨教学设计到正式录制,再到剪辑审核,席老师都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这些普通的教师们,为了把最生动的课堂呈现给每一位同学,将自己的爱与责任凝聚成最美的声音,用平凡的微光,点亮每个孩子的梦想之路!

用行动展现责任与担当

青年微光:正月初一,她从20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郑州……

王一行 河南省实验小学(郭丙委 摄)

在这个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活跃着这些青年。他们有的为了理想,奋斗在一线战场;有的逆行冲锋,跨越千里去武汉守望;有的志愿奉献,响应号召投身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春乐章。

河南省实验小学的王一行疫情期间在家乡挺身而出、主动请缨成为社区志愿者,在辖区内巡逻参与疫情联防联控,修补铁丝网防护栏,严防人员聚集,解答居民疑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出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汇聚起战疫的强大青春力量。

当微光汇聚,定迎来破晓的光明

青年微光:正月初一,她从20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郑州……

录课老师苏霞和助手王小玉 河南省实验小学

每一束微光都是力量!3月17日15点26分,青年教师王小玉与苏霞老师坐在临时组建的剪辑室里目不转睛地看着每一帧画面。

这已是团队无数次修改完善、专家多遍审核通过后,她们再一次观看录课视频,以确保每一秒画面、每一个字的发音和书写、每一个手势都准确适宜。一节课只短短20分钟,背后是整个团队至少100个、甚至几百个20分钟高强度、高质量的努力。微光吸引微光,微光照亮微光,当微光汇聚,定迎来破晓的光明。

严守各个关卡,阻止病毒进入校园

青年微光:正月初一,她从20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郑州……

史文驰 河南省实验小学(韩世雄 摄)

这位90后小伙儿叫史文驰,是一名行政后勤老师。疫情期间,他每天坚守在校园,为师生筑起一道安全屏障。早晨六点钟打开手机做好信息报备,七点来到学校进行全面消毒,例行盘点防疫物资,为各位录课老师和工作人员消毒、测体温,严防死守各个关卡,坚决阻止病毒进入校园。

他经常工作到很晚,因为他要在老师们下班后对所有公共区域再次消毒。像史文驰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他们的工作看似平凡,但却为“停课不停学”做着最坚实的保障!

微光

青年微光:正月初一,她从20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郑州……

郭欠欠 河南省实验学校鑫苑外国语小学

哄睡了宝宝,又坐下开始备课。自从开始录《同步课堂》,工作到半夜就是标配。最愧对的是宝宝,最开始几天还是又哭又闹要妈妈,几次拒绝后,都是怯生生的看着我,眼神中都是渴望,如果我伸一下手,她的脸上立马写满了惊喜,赶快从爸爸怀里探身子让我抱。

专家要求要上出水平,而我要求必须让孩子们有所收获,教参、课本、课程标准不知道翻阅了多少遍,每一个教案都是修整五六遍以上,每一个设计都力争完美,为学生,累却值得!

衣柜里的录歌者

青年微光:正月初一,她从20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郑州……

梁晶晶 河南省实验学校鑫苑外国语小学

疫情期间,音乐组梁晶晶老师在家改编并录制了歌曲《祖国不会忘记》,为了音效不被干扰,她躲在自家的衣柜中反复用手机录制,克服了没有专业音响设备的困难。历时两天,完成了相对满意的歌曲音效。

她说“看到很多医护人员不顾家人的反对甚至瞒着家人投入到抗疫一线,这种大爱深深触动着我。我们能做的不多,只能以己所长,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基层工作人员以及各行各业中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致敬!”

与你们为伴,何其幸也

青年微光:正月初一,她从20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郑州……

李芳芳 河南省实验学校鑫苑外国语小学(孙晓宁 摄)

疫情阻挡不了温情,开学日益临近,李芳芳老师以一己之力筹得医用口罩900个,消毒机器及消毒液若干捐赠给学校。她说:“假期领导和值班老师不分昼夜的辛苦忙碌,我只想尽自己一份力,能够为更多孩子提供健康保护。希望疫情赶紧过去,我们相聚学校,有说有笑。”捐赠时刘程元校长亲自接收,她竖起大拇指称赞道:“与你们为伴,何其幸也”。

“疫情当前,大爱无疆,个人助力,温暖前行!”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相信大家携手同心,守望相助,拨云见日,毕见旭阳。

名校课堂背后的故事

青年微光:正月初一,她从20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郑州……

刘晓露(左) 河南省实验学校郑东小学

为了让教育资源共享,让更多在家上网课的孩子不掉队,省教育厅组织了“名校课堂”的录制活动。从2月17日起,备课团队披星戴月,从教案到课件,一张张、一句句,精细到标点;剪辑老师坚守岗位,从剪辑到合成,一分分、一节节,精致到每一帧;专家团队从教学设计到视频审核,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精细到每句导语……再辛苦,只要有团队,只要学生有收获,在阳光下老师们依然笑的那样灿烂,这就是乐观的坚守,平凡的伟大!

防疫工作从我做起

青年微光:正月初一,她从20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郑州……

姬嘉豪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戏曲表演2019级学生

姬嘉豪,是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戏曲表演19级的学生,青马班学员以及学生会干部。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各省纷纷启动重大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鹤壁市各地也面对严峻的形势,各社区发出志愿者号召,我所在的小区也发出了相关号召,在我了解情况后,毅然报名参加了志愿者,主要负责卡点工作,每天定点消毒,登记来往人员信息,辅助社区人员挨家挨户入户排查人口。同时也认真劝解外出人员返回家中,登记“三返”人员并及时隔离“三返“人员,切实做好保障自己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对着次抗击疫情当中跟我一样志愿的共产党员以及帮助社会的人士,对我也是深有感触,这次疫情当中体现出了人民群众的力量以及团结的力量!对此我想表示志愿做好卡点防疫工作,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保护社区以及家人的安全,防疫工作从我做起!

疫情之下,帮忙父母干一些农活

青年微光:正月初一,她从20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郑州……

任佳敏 河南财税金融学院(任明凯 摄)

人讲礼仪为先,树讲枝叶为源。滴水之源,当涌泉相报。现在这种的特殊时期,也正好给了我们一次机会。生活在农村,疫情没有城市那么严重,跟着父母学了很多东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跟着父母上山在干柿子,这不仅锻炼可以自己的毅力,还帮忙父母干一些农活。

坚守抗“疫”,尽自己所为

青年微光:正月初一,她从20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郑州……

郭丽娜 河南财税金融学院(申会敏 摄)

今年与以往不一样,今年新型冠状病毒引发了肺炎,病毒向全世界扩散,武汉疫情,本是热热闹闹过大年,所有人都集中在一起,团团圆圆。因为这次突变,所以现在都在家,没有过年时那么热闹。现在病毒具有传播性,最好是在家,这样可以避免传染。无数白衣天使,现在还在岗位上奋斗,稍有不慎就会被感染上,他们在死亡边缘,救助着那些危险的人。

我们所能做的,不过是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为国家添乱,为自己的家乡尽一点绵薄之力,为那些在前线奋斗的医护人员加油,为做贡献的所有人致敬,加油中国,加油武汉。

真诚志愿奉献,书写战役青春

青年微光:正月初一,她从20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郑州……

牛依琳 河南轻工职业学院

2020年的这个冬天好像注定不平凡,在这个冬天,武汉受到一种可怕的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危害,牵动全国人民的心。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在这个病情飞速发展的时候,一些人迎疫而上,从世界各地奔向武汉,向党和国家发出请战书。她们也是父母的孩子,却不怕危险勇往直前。在那厚重的防护服下是都么强大的身躯,接连数日的忙碌不但没有把她们压垮反而让她们越战越勇。她们也是孩子呀,可她们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去战胜疫情。她们奉献青春,为的就是让武汉在樱花盛开的时候大家一同赏花。

爱的传递,从卷起袖子开始

青年微光:正月初一,她从20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郑州……

李洋宛 河南轻工职业学院

2020年伊始,一场因新冠病毒引起的疫情,让中国人民过了一个独特的正月,在这躺在家中为国家做贡献的特殊时期,我们不是医护人员,但真的想为疫情做些什么。

3月16日,河南轻工职业学院嵩山路校区高职食品184班李洋宛同学偶然间看到一条钟爷爷的视频,钟南山院士发声,呼吁大家献出一份血,传递一份爱,温暖每颗心。来吧,尊重生命从无偿献血开始,口罩可以挡住我们的脸,但挡不住我们为爱逆行的脚步,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动中来。我们虽做不了冲在疫情防控最前沿的逆行者,但可以做撸起袖子的无偿献血者。

3月17日14点,她准时来到河南省南阳市中心血站接待厅,在护士小姐姐的引导下,有序进行登记、体检、化验、采集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虽然我们没有能力做“逆行者”直奔前线,但是我们可以在后方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真情时时暖我心

青年微光:正月初一,她从20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郑州……

陈安然 河南轻工职业学院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生活中一些最具真挚感情的事,却往往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天河路社区党办志愿者河南轻工职业学院嵩山路校区高职自动化181陈安然,从小事做起,为党办做宣传语,并每天坚持细心打扫,所有标语都擦的一尘不染,不怕脏不嫌累。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能时刻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微小处见证细节,小简单折射大不凡,他用实际行动为自己的青春画上了浓墨出彩的一笔!

细微之处见真情

青年微光:正月初一,她从20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郑州……

张悦 河南轻工职业学院

细微见真情,生活中不经意的流露,便是“微”,而习惯便是“微”的日积月累。刚下过一阵大雨,街边小水沟不通,街道被雨水冲刷的泥泞不堪。河南轻工职业学院嵩山路校区高职自动化182班张悦,刚好路过,看见此景,立马跑回家顺手拿起铁锹,一步步的把整个街道水沟所有堵塞的地方都进行了疏通,此刻脏和泥泞她已经浑然不顾,一心只想街道的整洁和群众的方便。

经过一阵挖铲,雨水顺流而下,她会心一笑,满满的喜悦感。生活中一点一滴,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诠释无悔青春,不负韶华。

站好岗位,为疫情防控做努力

青年微光:正月初一,她从20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郑州……

张宏怡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作为一名大学生预备党员,我深知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我会在党组织需要我的时候挺身而出,勇于站在队伍的前列,我十分有幸参加这次志愿者活动,我会站好岗,值好勤,记录好每一次工作,在这次战胜疫情奉献自己的一份力,“2003年非典,全世界守护90后,2020年,换90后守护这个世界。”加油!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

青年微光:正月初一,她从20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郑州……

王一帆(右)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学校推迟开学时间,各家各户为了安全着想足不出户,在饮食的问题上面对着很大的难题,所以为了解决村里人的饮食,我们村建立了“防控志愿者队”,我有幸成为里面的一名队员,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对于我而言: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凝心聚力,众志成城。人人奉献担当个个从我做起,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国家有难,八方支援,为了打赢这场阻击战,主动请缨、赶赴抗击疫情。向所有仍然奋斗在疫 情一线的人们,致敬!任何疫情都打不倒我们,“疫情在前,我们不退”。等花开时刻,我们再次相见。

青年微光:正月初一,她从20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郑州……

审核 | 陈 凯

责编 | 黄发强、程世超

青年微光:正月初一,她从200公里外的老家赶回郑州……

平凡的微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