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語文劉老師:為什麼年紀越大,越覺得孔子值得尊敬

對於孔子的歷史價值,我們在年紀小的時候,基本是沒有多少認識的。即便是成年人,如果沒有對儒家文化有一定的涉及,一定的研究,也不會懂得儒家文化和孔子對於我們這個民族,這個國家,有什麼重要的意義。

孔子是儒文化的創始人,所以我們在談孔子的價值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把儒家文化帶上一起講,因為孔子的價值,都體現在儒家文化及該體系對於我們這個民族的價值貢獻上。


麻辣語文劉老師:為什麼年紀越大,越覺得孔子值得尊敬

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我所認識的孔子:

第一、孔子是中國知識平民化的第一人。想要知道孔子的價值,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到孔子生活的年代。孔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整個春秋戰國時期都一樣,知識是被貴族階級壟斷的,包括政治,屬於貴族政治。也就是說,我們平民是接觸不到知識的,當然也就被政治排除在外。舉個例子,秦末的張良,是韓國貴族,韓國從滅亡往回數連續5位丞相,都是張良家的,一輩一輩傳下來,與他人無關。這就是貴族政治,你懂了嗎?

孔子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正式提出知識平民化的教育家,而且身體力行,把自己的知識進行廣泛傳播。他的弟子中,多數都是平民。這個舉動,是具有歷史價值的,是打破貴族知識壟斷的第一人,也是打破貴族政治的奠基者。

到隋朝我國正式施行“科舉制度”的時候,儒學的價值就最大化地發揮出來。這個時候的儒學,不僅僅是一種工具,還是一種目標,是一種追求,更是一種精神。而且“科舉制度”正式將貴族知識壟斷和貴族政治壟斷打破,製造了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至上”的思維,把中國代入一個“知識治國”的境界中。

第二、孔子是儒家學說的開創人,奠基人。這個學派後來成為整個封建時代的皇權御用學派,自然有他的道理和價值所在。儒家學派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們這個多民族國家共同的精神家園。正是有這個學派在,使中華大地上生活的無論哪個民族哪個地方的人,都有同一種學習的目標和工具,也擁有了一種共同的追求,比如“仁義禮智信”,比如“忠義”,比如“齊家治國平天下”等,都是儒家學說帶給我們的。也正是有一種共同的精神支柱,所以,無論這個民族曾經經歷多少磨難,到最後,大家還是會追求走到一起來,成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

第三、儒家學說的崛起,使我們這個民族在春秋開始,就正是擁有了自己民族獨有的精神圖騰,而避免了被外來宗教浸染。當儒家學說正是成為國家的治國學說的時候,外來的宗教勢力對於我們民眾的浸染,已經處於很弱勢的地位了。這個,現在我們看看國外的宗教戰爭,就可以知道,我們是多麼的幸運。

第四、儒家學說的博大和包容,是它本身的特色之一,但也同時造就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博大和包容之精神。所以,我們這個民族在歷經多次的外民族入侵,甚至多次面臨亡國滅種的時候,都最後堅強地活過來,並且把外來民族外來文化順利地融入到儒學的精神家園之中,成為其中多元化文化的一員。

所以,對於孔子,對於儒學,我們應該有一個更加清醒的認識,並將儒學的博大精深傳遞到世界人民的心中,將中華人民的精神傳遞到世界人民的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