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歲仍抱病遊化,覺悟後的釋迦牟尼,為何從不以神靈自居?

八十歲仍抱病遊化,覺悟後的釋迦牟尼,為何從不以神靈自居?

(北暮講古印度文化第73期)

文|北暮

釋迦牟尼作為佛教的開創者,在眾多佛教徒心目中擁有著很高的地位。即使對於不信佛教的普通人來說,釋迦牟尼也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哲學家。拋開宗教性的一面,他帶給整個世界的,也有很多積極向上的東西。

釋迦牟尼出生在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這個國家是當時古印度十六國中的憍薩羅國的一個附屬小國,大概在今天的尼泊爾境內,所以說到底釋迦牟尼是尼泊爾人。

釋迦牟尼的俗家名字叫喬達摩·悉達多。根據佛教典籍中的傳說記載,釋迦牟尼出生之時,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行走七步說道:“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當然這只是傳說,具體是否是真實的還有待考證。不過,釋迦牟尼從小聰慧過人,這點倒是真的。

八十歲仍抱病遊化,覺悟後的釋迦牟尼,為何從不以神靈自居?

釋迦牟尼的父親是淨飯王,他在釋迦牟尼7歲的時候,便為他請來了當時婆羅門非常著名的一位學者跋陀羅尼,希望他能夠當釋迦牟尼的老師。跋陀羅尼對於天資聰慧的釋迦牟尼早有耳聞,於是便欣然接受了這位弟子。

釋迦牟尼在跟隨他的老師學習時就展現了聰明的才智。他在5年時間裡便學完了“四吠陀”和“五明”的知識。除此之外釋迦牟尼還對天文、地理、算術、曆法等都有涉獵。

就在所有人覺得,釋迦牟尼會繼承他父親的王位,將整個迦毗羅衛國發揚光大時,他卻走上了出家的道路。

八十歲仍抱病遊化,覺悟後的釋迦牟尼,為何從不以神靈自居?

出家後的釋迦牟尼並不是一帆風順。他拜了很多人為師,可仍然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苦行六年仍然一無所獲之後,他毅然決然的放棄了苦修,接受了牧女的供養,在菩提樹下靜坐49天,最終修成了正果。

修成正果之後的釋迦牟尼,先去找了曾經因他接受牧女之供,離他而去的五位追隨者,向他們宣揚佛法,最終這五人都拜釋迦牟尼為師。佛教中,將釋迦牟尼向五比丘宣揚佛法的這件事稱為“初轉法輪”。

釋迦牟尼成佛以後,從未以神靈自居。他覺得自己和其他人一樣,只不過是一個修成正果的覺悟者罷了。他曾經對對弟子說過:“我今亦是人數”,“諸佛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這些話,並且告訴所有人,不要將自己看成一位高高在上的統治者,要將他當成平常人一樣對待。

八十歲仍抱病遊化,覺悟後的釋迦牟尼,為何從不以神靈自居?

釋迦牟尼一直把自己當作一個平常人,還體現在他的衣食住行上。作為覺悟者的他,經常和弟子們同吃同住,穿一樣的衣服,除了講經說法之外,他經常和弟子一同外出託缽乞食。

對於每一件和自己有關的事情,他也都親力親為,從不勞煩自己的弟子。看來,釋迦牟尼之所以能夠修成正果,完全有他的道理。

釋迦牟尼80歲涅槃,在他涅槃的前一段時間,他仍然抱病遊化,跟隨弟子們一起託缽乞食。在受了鐵匠純陀的供養後,不幸中毒腹瀉,病情加重,在告誡完弟子們認真修行之後便涅槃了。

八十歲仍抱病遊化,覺悟後的釋迦牟尼,為何從不以神靈自居?

也許,釋迦牟尼在創立佛教之初,並不想讓人們將他當成神靈一樣來供養。對於他來說,他只是那些修行者的一個指路人,帶他們叩開修行的大門。而釋迦牟尼在世之時,也一直為了這個目的,不斷的宣揚佛法、傳播佛教。

釋迦牟尼謙遜有禮的品格和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對於這件事情,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我是北暮,喜歡我的文章,就點贊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