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為何能受到當時國王們的歡迎?和它的這一主張有很大關係!

佛教為何能受到當時國王們的歡迎?和它的這一主張有很大關係!

(北暮講古印度文化第72期)

文|北暮

雅利安人在入侵古印度之後,制定了嚴格的等級制度,而等級制度的最頂端是當時的婆羅門宗教。可這個統治古印度人民思想的婆羅門宗教最後卻被佛教取而代之。

究其原因,佛教贏得了當時古印度各階層的認可,或者說佛教受到了當時古印度各個國王的歡迎。

早期的婆羅門教還沒有特別大的權力,也並沒有站在古印度等級制度的頂端。他們主要負責當時的祭祀活動,只是在當時的各種儀式和祭祀活動中擁有著極高的地位。

佛教為何能受到當時國王們的歡迎?和它的這一主張有很大關係!

為了保障自己的權利和生存,舉行儀式和祭祀活動的祭司們讚揚和膜拜一些自然之神,並將祭祀用的禱文編輯成冊形成了他們的聖典。《梨俱吠陀》就是在這樣一種大的環境下彙編而成。

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祭司們逐漸形成了固定的集團,這才有了後來的婆羅門教。而婆羅門教在古印度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這些祭司被看作“天神”和人間溝通的使者,他們的權力也越來越大,以至於在古印度等級制度形成之後,他們竟然處於最頂層。

為了保證自己的地位他們將各種典籍講解的非常深奧。甚至規定:只有當時的婆羅門和剎帝利階層才有資格學習知識。

佛教為何能受到當時國王們的歡迎?和它的這一主張有很大關係!

也就是說,當時的普通大眾是根本沒有受教育的權利的。並且每個階級之間不能相通,出生於哪個階層,世世代代都是這個階層的人,這就意味著:普通人根本不可能成為剎帝利階層和婆羅門階層。

對於早期的古印度,身為當時統治者的剎帝利階層,樂意看到婆羅門控制整個古印度人民的思想。對他們來說,只有人民不思進取,不懂得反抗,才有利於他們的統治。

這種局面一直到大約公元前7世紀才被打破。這一時期,一些小型的獨立王國開始出現,此時的婆羅門教經過長期的發展,隱約間凌駕於王權之上。這是很多國王們不想看到的事情,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對婆羅門教。

佛教為何能受到當時國王們的歡迎?和它的這一主張有很大關係!

也正是在同一時期,古印度大地上興起了沙門思潮。沙門思潮是當時古印度思想文化的一場運動,相當於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沙門思潮是一個思想不斷迸發的時期,新出現的教派和學派有96種或“六十二見”。

佛教正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誕生的。當時的佛教並不否定種姓制度的存在,和其他的教派一樣,佛教對於壓迫人民上千年的婆羅門教進行了強烈的反對和激烈的抨擊。

另外佛教還主張剎帝利階層應該位於四大種姓之首,解釋道:沒有王權就不能治理好整個國家,也就沒有社會的存在,婆羅門教只能居於第二。這一主張受到了當時國王們的歡迎。

佛教為何能受到當時國王們的歡迎?和它的這一主張有很大關係!

除此之外,最初的佛教還主張眾生平等,種姓之間不應該有差別,人人皆可加入佛教,反對複雜的祭祀活動等,這些主張和措施,得到了當時底層人民的歡迎。

同時,佛教最初的傳教活動,大部分通過一些商道進行,這也讓他們和當時的商人們建立了良好的關係,為後來的佛教傳播奠定了物質基礎。

對於這件事,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我是北暮,喜歡我的文章,就點贊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