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歲宿管阿姨考研成功,42歲保安考研13次|因為相信所以才能看見

49歲宿管阿姨考研成功,42歲保安考研13次|因為相信所以才能看見

我以前總是認為自己作為一個工科男,應該具備強大的邏輯思維,要儘可能的抵抗非理性思維帶來的干擾,儘可能的對事情進行量化分析。

前段時間一個在華為的同學跟我溝通是否去創業公司的時候,我給他提供的方案是分析清楚各項利弊,把每一項利弊都評上分數,判斷好權重,然後利弊各自可以得到一個分數,根據分數做出選擇。

前幾天馬雲退休,我就在思考,如果馬雲當時也是這麼理性去做判斷,那今天是否還有阿里巴巴的存在呢?大概馬老師還在杭州師範大學教書。

這兩天又看了兩則新聞,一則為49歲宿管阿姨原夢園考研成功,一個是42歲保安考研13次依然未果,說自己還會繼續下去。

這兩位小人物小夢想更是是引發了我對於這種理性的思維方式產生了巨大的懷疑。

你可能會想,這是你的思維方式,不是我的,那我問個問題,你還在追逐你的夢想嗎?

如果你知道你一定可以追上,你會停下來嗎?

停下來的原因不就是因為我們理性的計算了得失,所以我們退縮了。

很多時候,我們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維判斷中沾沾自喜,我們停滯不前,卻以為自己高瞻遠矚,直到我們認為不可能的事情被別人做成了,我們才發出疑問,是我們錯了嗎?

原夢園和劉小平的勇氣和努力固然值得我們學習,但是更讓我觸動的還是他們沒有那麼理性的去分析成敗得失,而是堅定選擇了自己的目標,然後行動,堅持。

下面我結合我自己的人生經歷分析下原夢園和劉小平帶給我們的啟示。

01 不要太理性,留給理想一點空間

49歲宿管阿姨考研成功,42歲保安考研13次|因為相信所以才能看見

2016年,原夢園參加成人高考,順利考取了復旦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

後來,她成為了上海交通大學的一名宿管阿姨,2018年,她兒子準備考研,她決定和兒子一起考研。

在考研的過程中,原夢園遇到最大的障礙是記憶力差和英語。

面對記憶力差這個困難,原夢圓說:“我花很多很多時間,一遍遍重複,不氣餒不放棄。” 而在學習英語的路上原夢圓說她連續700多天背單詞,1天都沒有懈怠。

最終原夢園被廣西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錄取。

2019年9月8日,49歲的原夢園到廣西大學報到,開啟研究生求學之旅。

我想,如果原夢園理性的分析考研的勝算,記憶力和英語的兩座大山就已經足以讓她放棄了。她之所以敢於嘗試是因為她心中有讀研的渴望,所以她覺得她必須嘗試,而這才是成功的最重要的一步。

我們總是以為阻礙我們成功的是機會,是資金等等,但是當我看到當時拉我創業的同學取得成功,財富自由開始策馬奔騰時,我深刻的明白了,對於絕不多數人來說,不敢勇敢的走出去才是我們取得成績的最大障礙。

13年到15年的創業浪潮中,我數次被同學和朋友邀請一起創業,但是理性我的看到九死一生的創業成功率,還是堅決的一一回絕了。

看到同學失敗還覺得自己英明的決定,但是當看到同學成功後,我沉默了。

不曾想,我們行業受到國家管制,一蹶不振,日益衰落,很多企業已經不復存在,當年我所謂的安全選擇基於判斷的條件都不復存在。

世界唯一的不變就是變,今天我們以為正確的選擇在將來也可能變得面目全非。

90年代的國企大下崗,如日中天的諾基亞的轟然倒塌都在警示我們,這個世界是在變化的。

那我們何不像原夢園考研一樣勇敢一些呢?不要那麼理性,多留給理想一點空間。

我現在認為,人不能太理性了,還是得給夢想多留一些空間。但凡夢想,必定路徑曲折,這個賬是不能用理性去算的,如果你認真核算,我們大概率是要停步不前的。

對於夢想,我們都沒出發,又談何到達呢?

02 我們通常因為看見才相信,但是一些事情是因為相信了才看見

我們現在思考下我們是如何判斷一個事件是否值得做。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一些事,讀一些書,聽一些道理,然後經過我們大腦的加工,慢慢的形成我們的認知範式。

我們在對一件事做判斷的時候,先對這件事提取特徵,然後匹配我們已形成的認知範式,如果可以找到相應匹配的範式,那麼我們就根據我們抽象出來的這個範式對這件事的可行性為做判斷,如果找不到相關的匹配模式,那麼這就是超出了我們的認知,就是新事件,需要我們學習新的範式。

我們可以看出,對一件事的判斷一般有兩個結果,一個是在我們的認知範式裡面,我們根據這個範式進做出結果判斷,比如說一個學霸去考研,你會第一時間判斷出他很可能會考上。另一個結果就是不在認知範圍內,比如你去問一個人,我們能不能去火星,他大概率是沒概念的,不能給你答案。

從上面論述的判斷過程我們知道,我們看見的東西會成為我們大腦加工的原材料,而我們所做得判斷也是基於我們看見的東西,那麼我們很容易形成一個思維習慣:我們看見了我們才相信。

我們再回頭看原夢圓考研事件,當一個人給你說有一位49歲的宿管阿姨考研,你判斷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根據年紀我們判斷學習能力下降,根據職業我們判斷基礎偏弱,很快我們會得出一個結論,考試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如果你是原夢圓,你得出這樣的判斷,你會怎麼選擇?會選擇放棄吧。

然而,原夢圓沒有選擇放棄,她沒有被看見的東西嚇倒,她選擇了相信微乎其微的可能性,而最後正是因為她選擇相信這微乎其微的可能性,她看見了自己最終取得了成功,

49歲宿管阿姨考研成功,42歲保安考研13次|因為相信所以才能看見

劉小平,四川成都一名普通保安,43歲,2006年第一次考研,第13次考研浙江大學未果,他說,他不會放棄,會繼續下去直到成功。

這也是個典型的相信才會看見的例子,雖然劉小平還沒看見,但我相信他會看到的。

其實,但凡一些突破,都是打破了我們常規的思維方式,沒有侷限於因為看見所以才相信的思維方式,而是去選擇相信那微小的概率,甚至選擇去開拓全新未知領域的突破。

而如果我們還是把我們的認知停留在因為看見所以才相信的層面,那麼很可能我們是很難取得一些突破性進展了。

事實上我們走到一個瓶頸期也很可能陷進了因為看見才相信的認知方式。

49歲宿管阿姨考研成功,42歲保安考研13次|因為相信所以才能看見

03 後記

我不知道,你看到原夢園和劉小平的考研事件能讓你思考到些什麼,反正對我觸動是很大,尤其是思維層面,我覺得我以後在做一些選擇的時候不需要那麼理性,要多留給自己內心的渴望一點空間,再一個更需要打破因為看見才相信的思維方式,而是用一種更樂觀的方式去看待問題。

現在,中年危機這個詞被炒的很熱,也給很多人帶來了焦慮感。

然而我彷彿從他們身上看到了破解中年危機的鑰匙。

找到想做得事情,相信自己能做成,然後堅定的走過去,大概這就是就是破解中年危機的鑰匙,也是破解所有焦慮的鑰匙。

因為,往前走,總是會比站在原地更接近目標,也更接近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