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骗自己,关于改变现状,你不是真的没有选择

你有没有遇到以下情况?

我有理想,但是我需要养活自己,我没有选择,所以不能追逐自己的理想。

我也知道要去进步,但是工作内容都是些重复没技术含量的,还消耗完了我的精力,我没有选择,所以进步缓慢。

我有一个很想去的地方,但是我没时间,也没钱,我没有选择,所以我到现在都还没去。

没钱,没时间,没精力,只要你愿意,你总是可以找到借口,然后告诉自己,我没有选择。

但是,我们说的都是事实吗?我们真的困在绝境里,没有选择吗?

不要再骗自己,关于改变现状,你不是真的没有选择

1.没有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你是否意识到?你在找各种理由告诉自己,我没有选择的时候,你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我对自己的现状并不满,但是我不想做出改变。

你可能会急赤白脸的说,你怎么能说我不想改变呢,我很想改变。

事实上你确实不想做出改变,不是我说的,是你的行为说的。

你找各种理由的行为,你最后保持现状的行为,都在说明一个事实, 你做出了选择,而这个选择就是我不想改变。 只是很多时候,你没意识到,这其实也是在做选择。

很明显,这是一种经过权衡的选择,只是这个权衡比较隐蔽。

我们一直认为A选项和B选项同时存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才叫选择,当B选项不存在的时候,我们总是可以找到借口说我们没有选择,只是我们忽略了,我们继续保持A选项是一种选择,而我们寻找B选项也是一种选择。

"B选项"不一定存在,但是"寻找B选项"这个选项一直都在。

不要再骗自己,关于改变现状,你不是真的没有选择

2.我们一直都有选择

1972年,世界空难发生了一个奇迹:16名幸存者坠落3900米雪山,没食物却坚持72天。

在空难发生的第61天,3名幸存者决定不再坐以待毙,持续走了9天后,他们到达了一处的河谷地带,遇到了牧民,终于看到了逃出生天的希望。

即便在如此条件下,他们依然有选择,坐以待毙或者走出去寻找生路。

而我们总是轻易得出我们没有选择的结论。

我们一旦得出没有选择的结论,我们就像一个被生活迫害的人,开始向别人诉苦,我们不容易,但是我没有选择,我们期望别人的认同,来减少内心的不安。

我的同事老徐就是这样的。

老徐今年37岁,是个十几年的互联网老兵,但是时运不济,没有混到管理层。

和他熟点的人总是能听到他的抱怨,工作太累,领导不赏识,公司制度不合理等。他总是负面情绪很严重,工作状态也很差。

我问他,既然工作的这么不开心,为何不换个工作呢?

他说,你也知道,互联网公司都这个样子,到那都摆脱不了加班的命。

那为什么不换个行业呢?我接着问。

没办法啊,还得还房贷,养孩子啊,我没有选择啊。老徐这么回答。

然而,老徐真的没有选择吗?

后来,老徐感冒持续了一段时间,并且脖子也有些不舒服,就请假去医院看病。

医生确诊的竟然是脑梗前期,吓的老徐一身冷汗,心里一直庆幸自己及时检查没有耽误治疗。

在医院治疗1个月后,回到公司立刻办离职手续。原因很简单,互联网公司工作强度大,这种强度对他的身体恢复不利。

再后来,老徐开了一家茶馆,生意做的还不错,精神好了很多,身上也少了很多戾气。

所以,事实上老徐并不是没有选择,他在一场疾病的契机下,做出了离职和开茶馆的选择,而事实上这个选择一直都在,只是老徐拒绝承认。

其实对于老徐来说不是我没有选择,而是我还不愿意为另外的工作去承担风险,所以我可以忍受当前不满意的工作和不满意的状态。而当身体出现更大的风险的时候,老徐果断的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很多时候,我们也像老徐一样,背负着这样那样的负担,没有勇气去做出选择,然后找各种理由来告诉自己我是没有选择的。

而事实上我们也像老徐一样,我们总是有选择的,只是我们拒绝承认。

不要再骗自己,关于改变现状,你不是真的没有选择

3.没有选择的思维是如何产生的

经济学家曾做过这么一组试验,在下面两个方案中做选择:

  1. 100%的机会获得3000美金
  2. 80%机会获得4000美金, 20%机会获得0美金

如果理性的去选择,很显然,应该选择第二个方案,因为第二个方案获得均值为3200美金,高于方案1的3000美金。

然而,试验结果是,绝大多数人选择了方案1。

这就是行为经济学里著名的”损失厌恶“。

我们对风险和损失更敏感,而我们的选择通常会伴着风险或者损失,反而,站在原地不动会成为我们认为更安全的选择,所以我们排除掉各种选择,得出我们没有选择的结论。

在损失厌恶的影响下,我们会认为只有明显好于当前现状的选择才能称为选择,然而事实上大部分选择都是优劣并存,风险中包含着机会。这些选择会被我们忽略掉,最终觉得自己没有选择,陷入一种悲观情绪。

另一个使我们产生我们没有选择的错觉的背后心理是我们不愿意去承担选择的后果。一旦我们做出了选择, 我们就理应承担选择后的结果,而很多人会逃避这种压力,迟迟不做选择,并且,一旦我们承认我们有选择,我们就只能内归因,而不能将当前的不如意归因于外部环境了。

害怕承担责任而不选择在职场上很常见,有些领导总是不敢拍板做选择,等待上级的指令,其实背后的心理就是担心承担选择后的责任。

这个时候你问他,为什么不做决定,他会告诉你,我没得选择。

不要再骗自己,关于改变现状,你不是真的没有选择

4.没有选择的思维是如何伤害我们的

不管我们是因为担心风险,还是因为不想承担选择后的责任,一旦我们相信了我们没有选择,我们就不会再去尝试改变自己,然后很容易变成一个消极悲观的人。

首先,我们的情绪总是要找一个出口的,如果我们对环境不满意,而又觉得自己没有选择,往往会通过一种负面情绪表达出来,这种情绪会蔓延进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进而伤害到我们的家人,朋友,同事,再反过来伤害到我们自己。

另外,因为我们觉得自己没有选择,我们会给人以一种不果敢的形象,进而对方会认为我们是不可靠的人,一旦我们给人以如此形象,那么对方就很难愿意跟我们建立一种更紧密的关系。进而影响到我们的人际关系。

再者,小到换工作,大到创业,任何一个机会都包含了风险和收益的博弈,我们困在我们没有选择的结论中,我们认为我们没有换工作的选择,没有创业的选择。当然这些机会也就与我们无缘了。

而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凡是取得一定成就的人,都是把握住了很好的机会,只是他们经常自谦为运气。

不要再骗自己,关于改变现状,你不是真的没有选择

5.如何消除我们没有选择这种思维

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基因里写满了趋利避害。我们认为自己没有选择,然后保持现状,也是经过我们思考后所做出的选择。只是很多时候,这个选择很隐蔽,常常会给我们一种错觉,我们没有选择。

其次,当我们认为我们没有选择的时候,我们要去思考,是不是因为我们认为风险太高而得出的结论。机遇永远与风险并存,我们需要很客观的评估机遇和风险,而不能被损失厌恶的心理所影响,不断加重风险的权重,而忽略机会。

再次,我们要思考我们是不是害怕承担选择后的责任。其实,换一种思考方式,那怕我们最后的选择是保持现状,这个责任也需要我们来承担的,只是保持现状我们是被动承担,而我们主动做出改变是主动承担。当明白了这些,我们只需要客观理性的分析,而不是草草的下我们没有选择这样的结论。

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说,每个人在任何环境下,他都是有选择的。 

我们应该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们在任何环境下,都是有选择的。

这样,我们才能更乐观去分析我们当前所处的情景,进而做出更正确的选择,当然保持现状也是一种选择,但是应该是在理性分析下做出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