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標代銷時代終結,三方財富大逃殺

三方財富大逃殺

基金銷售新規落地

進入2020年,“證監會發布”的每週推送意味深長。

週五盤後17:00-19:00的黃金檔,永遠留給主板IPO批文核發,科創板IPO註冊和創業板IPO註冊;至於20:00-22:00的深夜檔,則留給基金託管、側袋機制、證券服務、基金銷售等“資本市場基礎設施領域”的新規和動向。

非標代銷時代終結,三方財富大逃殺

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01

2019月2月22日,首次發佈於2004年,歷經2011年、2013年兩度修訂,足足暌違六年的基金銷售新規終於發佈徵求意見稿。

2020年8月28日,經過長達18個月的公開徵集,彙總了126 家機構和21 名個人的多方意見,基金銷售新規終於落地。

這期間,尋瑕先後撰寫了三方財富現形記和三方財富飄零錄,文中的舊友新知,汪靜波的諾亞踩雷承興供應鏈34億的羅生門後,宣佈放棄“非標類固收”產品的投放;找不到胡天翔的鉅派連續兩年虧損過億,客戶數減少六成,一年關25家線下門店;梁越的恆宇天澤遭多次維權、被北京證監局採取行政監管措施。

這期間,多家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風雨飄搖。網信、諾遠、恆宇天澤等10家機構爆雷,9家機構遭監管整治,朝陽永續、上海景谷、深圳錦安、中民財富等8家機構被中基協叫停私募基金募集業務。

這期間,與三方基金銷售機構糾葛不斷的P2P平臺迎來大面積出清,按照郭主席最新的官方表述,高峰時多達五六千家,到6月底,全國僅剩下29家平臺仍在運營,並謀求向小貸、消費金融的持牌機構轉型。

這期間,最高人民法院修改了2015年延續至今的民間借貸司法解釋,改變原有“兩線三區”的利率分檔,明確以一年期LPR的4倍,作為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小貸、消金受到直接衝擊。

草蛇灰線,隱於不言。


非標代銷時代終結,三方財富大逃殺


債務擴張的時代,影子銀行的時代,非標漫溢的時代,紅利造富的時代,終將落幕。

根據證監會披露的數據,截至2016年9月份,共有425家機構持有基金銷售牌照,其中商業銀行154家,證券公司103家,期貨公司27家,證券投資諮詢機構9家,保險公司5家,保險代理公司和保險經紀公司5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122家。

央行口徑的數據更為驚人,8月22日,央行副行長範一飛在中國財富論壇上表示,目前共有5000家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有相當多是無牌照銷售保險、基金等產品,甚至違規開展資金池業務,嚴重威脅金融穩定。

治亂交替的中國式監管,又到了牌照清理整頓加碼的時刻。

02

對於122家獨銷機構來說,此次落地的基金銷售新規,相較於一年半之前的徵求意見稿,可謂是開大門,關小窗。

一是新註冊牌照的准入門檻,增加彈性。

徵求意見稿的實繳資本5000萬,調整為淨資產5000萬,具備基金從業資格的人數從徵求意見稿的30人降低到20人。

二是增量牌照或存量牌照更換新股東,要求細化。

5%以上機構股東,淨資產由徵求意見稿的不低於1億元調整為不低於5000萬元;機構控股股東,需連續三年盈利,淨資產不低於2億且不低於實收資本的50%;自然人股東則在徵求意見稿10年從業經驗或5年高管經驗的基礎上,增加了個人金融資產3000萬的要求。

隨著審批趨緊,從百萬級、千萬級到上億級,基金銷售牌照的倒賣價格一路水漲船高,但實際獲批轉讓者寥寥,市場也因此異化出,“轉讓少數股權”+“剩餘股權質押”+“人員全盤接收”的實質轉讓模式。

此次新規堵上了這一漏洞,約定獨銷機構股權對外質押的,質押比例不得超過持股的50%,且不得變相轉移控制權。“同一實控人名下的基金銷售機構只能一參一控”也得以保留,存量股東不符合股權質押、一參一控規的,須在兩年內整改。

三是獨銷機構展業範圍,鼓勵標準化產品銷售。

獨銷機構可以銷售公募基金和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標準化產品”),但不再允許銷售私募股權基金和非標債權類產品(“非標準化產品”),存量非標準化產品有2年整改期,整改期內規模需有序壓降。

從業務導向上,非標產品銷售與獨銷機構徹底絕緣,徵求意見稿中的非標“直銷代辦”模式在正式稿中再無提及。

四是牌照續展,對新不對老

新註冊機構牌照有效期三年,不予續展的三種情形,不符合基礎展業條件;合規內控嚴重缺失;未實質開展公募基金銷售業務,最近一年度基金銷售日均保有量(貨基除外),也從徵求意見稿的10億降低到了5億,存量牌照則沒有牌照有效期和續展的要求。

五是規定尾傭上限,立足長遠

基於基金銷售的保有量,基金銷售機構可以收取客戶維護費,但個人銷售不得超過基金管理費的50%,機構銷售則不超過30%。推動構建基金銷售的長效機制和持續發展。

03

曾經,三方財富的草莽年代,依託著非標債權、私募基金、關聯交易、自融項目和資金池業務,延攬了一批傳統金融機構的私行客戶經理、零售個金負責人、券商營業部老總,帶來了大量的高淨值客戶,亦受到資本的追捧。

儘管權益化、標準化、淨值化轉型的春風從資產端一路吹向資金端,但對於三方財富股東而言,無限續杯的快樂如鴆酒般不可言說,豐厚利差的誘惑更是令人難以抗拒。

如今,監管終於磨刀霍霍,三方財富在大浪中奔襲,倖存者無幾。


非標代銷時代終結,三方財富大逃殺


對於存量的122家獨銷機構,雖然擁有了一塊永久牌照,且凍結已久的轉讓審批有望開閘,迎來一波老牌照出售的機會;但展業範圍被大大限縮,且面臨非標產品的2年整改壓降大限;嚴苛的100億日均保有量要求,大量的線下分支機構面臨關停,自建線上渠道成為轉型必經之路。

對於躍躍欲試的新晉股東,遊戲規則已經明晰,沒有足夠強大的公募基金和私募證券基金銷售能力做支撐,三年有效期屆滿,依然淪為一塊廢牌。脫離了非標金融牌照(和非標資產獲取能力的非標銷售能力再無用武之地,基金銷售,也不可避免走向頭部集中。

對於PE/VC基金和部分地產基金的管理人,除了等待證監會另行規定PE/VC基金的銷售管理辦法外,自建直銷團隊、綁定機構資金和大LP變得尤為關鍵,畢竟未來能夠准入的私募基金銷售機構,既少而精,將擁有很強的渠道議價能力。

對於廣大的三方理財師群體,要找到與自己的能力圈匹配的機構,除傳統的銀行、券商、保險、信託等金融機構外,標準化銷售能力見長的,可以鎖定頭部獨銷機構,賭標準化業務轉型的放量機會;非標銷售能力見長的,則迴歸金融機構的直銷隊伍,祖傳非標,還是直銷的好。

中國經濟發展的過去十年,也是債務規模一路狂奔的十年,更是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和影子銀行大幅擴張的十年。

非標資產在一輪輪的泡沫飛舞中,早已幻化出千般變種、萬般模樣,隨著券商資管和信託公司接連受到政策調控,劃定監管紅線後的非標資產也將面臨投放量限縮、兌付高峰來臨,收益率下滑的多重考驗。

優質的標準化資產,爆款公募基金,明星證券私募基金,標準化債券基金、FOF,MOM乃至公募REITS,則會成為頭部基金銷售機構爭搶的對象。

基金銷售生態深刻變革的背後,是市場結構和資產配置的變革,一個時代的終結,往往是另一個時代的開端。

敬請期待尋瑕記後續推出的大時代系列:《致行將落幕的利差時代》《奔湧吧,股權投資大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