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比肩卓文君,凄情堪似杜十娘,大唐奇女子薛涛小记

才华比肩卓文君,凄情堪似杜十娘,大唐奇女子薛涛小记

引子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撷一段文字,唤起一段记忆,记忆一座城,记忆一段遗落的历史。因一句千古绝联,记起那座矗立在锦江畔历经古楼—望江楼,锦水潺潺,古楼苍苍;因一座楼,记起穿越千年而来的那缕芳魂和才思。江楼依旧,斯人已杳,独留一座孤坟述说幽远的痴念与绮情。

才华比肩卓文君,凄情堪似杜十娘,大唐奇女子薛涛小记

薛涛雕塑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诗词群星璀璨,在中国华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能够名垂史册的“才女”是寥寥无几。那些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子,才华横溢、德才兼备,令多少后人无比向往、敬仰这些女子,真正揭示了一句话——谁说女子不如男!

薛涛其人

巴山惹醉,蜀水多情,温婉、毓秀的巴山蜀水除了美食、美景,更多孕育奇才。薛涛,字洪度,大唐京城人氏(今西安),出身官宦家庭。隔着巍巍然的秦岭山脉,她本与巴山蜀水并无太多纠葛,然风无定,人无常,人生如浮萍。年幼时薛涛随被贬谪的父亲入川,便与这片乐山乐水深度结缘,这一来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在这生,在这恋,在这挥洒才情,在这泼洒清丽。

才华比肩卓文君,凄情堪似杜十娘,大唐奇女子薛涛小记

薛涛盛名,青史传之,后人述之。依其才情,后世有好事者将其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也有一说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虽无据可考,窥豹一斑,在千百年来男权思想为盛,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王朝中流芳百世,足可证其才情难得。如若不是生得女儿身,定在唐朝的诗词长河占得一份不轻的分量。

薛涛其才

薛涛其才,始于诗词。薛涛早慧,八岁那年随口吟唱的一句: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技惊四座,与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的七岁之作《咏鹅》可谓相得益彰,由此而言诗歌这玩意是有一定天赋的。如我等之辈八岁还在和水玩泥巴,承欢父母膝下。

才华比肩卓文君,凄情堪似杜十娘,大唐奇女子薛涛小记

据史料记载才女薛涛诗作500余首,在历史的长河中多数已随风散失,流传至今仅存不足100首,十分令人惋惜。薛涛流在世诗词代表作有《送友人》、《题竹郎庙》、《池上双鸟》、《十离诗》等篇,以清词丽句见长,其中也不不乏关怀现实的作品,如《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薛涛 .池上双鸟

洪度诗作,笔者最为推崇《送友人》。送别诗一直以来都是诗歌长河中的一朵奇葩,李白、王维、王昌龄等大师都是个中高手。较之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意境悠远,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浑然天成,我更喜欢薛涛此作的婉转、含蓄,巧妙化用了前人名句,诗意层层推进,娓娓道来,不事藻绘,实乃佳作名篇。

才华比肩卓文君,凄情堪似杜十娘,大唐奇女子薛涛小记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薛涛 .送友人

薛涛其才,二则是其大唐女校书之名号。才名初显的薛涛在唐朝贞元年间迎来了人生的大转折,在一次平常的酒局上初逢贵人韦皋。一首从容不迫临场即席写就的《谒巫山庙》深得韦皋之心。由此薛涛有了更大的空间恣意挥洒其才情。

先说说与薛涛人生密切相关的一个人物韦皋,韦皋,字城武,唐朝中期名臣、诗人,治蜀二十一年,执行联合南诏、东蛮打击吐蕃的战略,保障了西南边陲的安定,又重启南方丝绸之路,推动了唐王朝与外交流合作 ,坊间有称之为诸葛亮转世一说。

较之史册于韦皋文治武功的叙说,另一则与乐山大佛相关联的故事笔者更为感兴趣。乐山大佛是四川省乐山市的著名文物古迹,由海通和尚主持修建,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反复中断,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才华比肩卓文君,凄情堪似杜十娘,大唐奇女子薛涛小记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自薛涛与韦皋宴席初逢,薛涛逐渐成为了时任西川节度使韦皋身边的红人。除了迎来送往,侍宴左右,风花雪月,把酒言欢之外,薛涛也参与了大帅府里的一些案牍工作。按现在的官阶来说,薛涛这是干了政府办公厅秘书长的职责。话说案牍劳形,不过这事对于才情满满的薛涛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

大唐才女写起公文来洋洋洒洒,文采斐然,结合女性天生的特性,文书工作细致严谨,很少出纰漏,深得韦皋之心。韦皋也是可爱之人,投桃报李,竟为薛涛破天荒向时下朝廷申请薛涛作“校书郎”,“校书郎”官阶九品,旧时只有进士及第尚能有资格担当此任,但因格于旧例,韦皋美好愿望未能实现,但人们仍然喜闻乐见亲切称薛涛为“女校书”。虽是一桩美谈,实乃薛涛才情洋溢的另一佐证。

才华比肩卓文君,凄情堪似杜十娘,大唐奇女子薛涛小记

薛涛其才,再则是其独创的彩色小笺。古时巴蜀地区是重要的产纸地区之一,盛产麻纸、褚纸等,质量上乘,但美观略显不足。薛涛为弥补美观上的缺点,其独创采用木芙蓉皮作原料,加入芙蓉花汁,制成深红色精美的小彩笺,方便其书录诗作、信函。薛涛用深红色的小纸笺写诗填词,分赠友人,清新淡雅,小女儿情趣满满。一时在社会上盛传开来,并誉以美名,称为

“薛涛笺”

才华比肩卓文君,凄情堪似杜十娘,大唐奇女子薛涛小记

薛涛其情

才女们智慧、唯美、浪漫,诗书精致了思想和气质,也同时纯粹了她们的情感生活。知书识礼,气质脱俗,是才女这一角色所包含的基本属性;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是才女之爱情观欲实现的根本诉求。自信自己的爱情一定不会是世俗的,一心想摆脱世俗的烦扰,到头来那一份的爱情依旧如雾里看花一般。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这样,跟才子纠缠不清的才女常常被才子所伤。才女们的爱情,越是悲剧越容易被传成佳话。鱼玄机与温庭筠,李清照与赵明诚,蔡文姬与卫仲道,张爱玲与胡兰成均复如是,任谁也没逃过这样命运的捉弄。

才华比肩卓文君,凄情堪似杜十娘,大唐奇女子薛涛小记

元稹,唐朝大臣、文学家。元稹与白居易是当时唐代齐名的大诗人,世称“元白”。二人诗歌唱和,共同

提倡新乐府,结成了莫逆之交。若论才情,元稹还是有几把刷子的,君且看其诗歌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意蕴深厚,“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的清新自然,亦有“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的深情,陈寅恪曾有评阅:“微之以绝代之才华,抒写男女生死离别悲欢之感情,其哀艳缠绵不仅在唐人诗中不多见而影响及于后来之文学者尤巨。

才华比肩卓文君,凄情堪似杜十娘,大唐奇女子薛涛小记

然而,文才是一方面,人品却是另一方面。纵使元兄才高八斗,诗文字字珠玑,文学地位斐然,却也难逃一个“渣男”标签。先弃初恋崔莺莺,尔后为了攀附政治资源与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女韦丛结为发妻,尽管韦丛中年病逝,元稹写了很多深情的悼亡诗文,但韦丛尚在之时,这位元兄又与本文的主角开始了另外一段恋情,完了之后又弃薛涛而去,移情刘采春。

那是唐元和四年的春天,元稹奉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巴蜀大地,慕名拜会薛涛,二人初见便迸发了爱的火花(此时元稹发妻韦丛尚健在),真可谓郎有意,妾有情,从未如此动心的薛涛像一只斑斓的彩蝶一样义无反顾向爱的烈焰奔赴而去,二人你侬我侬,共论时政与风月,共赏春月秋华,过了一段所谓的“举案齐眉”的幸福小日子。期间郞妾更是诗词互赠,薛涛此间作《池上双鸟》、《送友人》赠送元稹,元稹也回赠了《寄赠薛涛》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元稹.寄赠薛涛

才华比肩卓文君,凄情堪似杜十娘,大唐奇女子薛涛小记

原本一段情缘佳话就此而立,可曾想这只是一段笑话。新鲜感一过,多情的元稹怎肯为薛涛停留。从相识到离别仅仅三月有余,元稹便决绝而去,留下痴情的薛涛孤单伫立在汤汤的锦水边,痴痴守望,朝也思君,暮也思君。奈何,那个人却再也不会回来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这样一位叹绝千古的奇女子始终也没走出情爱的桎梏。

玲珑骰子安红豆,刻骨相思知不知。万千的相思,痴念全都汇聚那四首《春望词》中,情怨幽幽,离恨绵绵。花开的时候你不能和我一起欣赏,花落的时候你无法与我一起悲伤,清晨对镜梳妆时垂下两行泪,春风啊!你是否知道我的心境呢?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薛涛.春望词其一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薛涛.春望词其二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薛涛.春望词其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薛涛.春望词其四

才华比肩卓文君,凄情堪似杜十娘,大唐奇女子薛涛小记

此情过后,于薛涛而言,便再无人间四月天。心灰意冷的薛涛选择了一袭灰色的道袍,在清静的浣花溪畔了却余生。二十三年后,薛涛含恨而终,一代才女画下了人生的句点。第二年,宰相段文昌为她亲手题写了墓志铭,墓碑上写着“唐女校书薛洪度墓”。

后记

关于元稹,还是借用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另一段评述,为这一段凄情进行了最终定论,足以表达余等愤慨也……

然则微之乘此社会不同之道德标准及习俗并存杂用之时,自私自利。综其一生行迹,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为可恶也。岂其多情哉?实多诈而已矣。——陈寅恪

若干年后,宋代的陆放翁一首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钗头凤》亦足以描述薛涛那恸不忍言、恸不能言的人生况味,若洪度有知,亦可瞑目噫。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才华比肩卓文君,凄情堪似杜十娘,大唐奇女子薛涛小记

PS: 薛涛墓位于成都市望江楼公园西北角的竹林深处,桃花、翠竹环绕,为世人凭吊。

END

免责声明:本文所有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作者声明:本文内容原创,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