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在司马迁心中的位置说明什么,历史将为你打开他的隐情

《史记》中,司马迁对留侯张良可以说写得非常传奇而且有神采。可以说司马迁倾注了一种浑厚的感情,可以说在司马迁的世界里,张良就是个完人。

张良在司马迁心中的位置说明什么,历史将为你打开他的隐情

张良其人,敢于挑战权威的人,而且深谋远虑。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封为留侯,谥号文成,颍川城父人。张良因暗杀秦始皇失败,为躲避追查而改其他名字。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与萧何、韩信同为汉初三杰。

出生在富有之家,张良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他在成长中见识到韩国的灭亡,而他的家庭也受到影响。他弟弟因为秦国进攻韩国时死亡,张良与弟弟亲厚,他决定为弟弟报仇,加上五代人都为韩国相国,家庭的荣耀也因为秦国的入侵成为泡影,他痛恨秦始皇,就花钱聘请力士刺杀秦始皇。张良曾经到淮阳去学礼,又到东夷去拜访仓海君,募到一位大力士,又特地替他订做了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椎,恰逢秦始皇到东边来巡游,张良就带着那位大力士,预先算好他东行的路线,就在博浪沙那儿埋伏,等到秦始皇的车驾到来时,就叫力士把那一百二十斤的大铁椎,猛力向秦王乘的那辆车掷去,可惜一个偏差,铁椎打中了旁边的副车。秦始皇见有人想谋刺他,大为震怒,发令大事搜索刺客,限期捉到,搅得天下不安,就是因为张良这一椎的缘故。

在张良的世界里,权威是用来反对的,秦始皇是他一生的敌人,所以只要谁反抗秦朝,他就投靠他,听说陈胜吴广起义反对秦朝,他就跑去投奔,在路上遇到刘邦,所以就加入了刘邦阵营,从此,他就跟随刘邦反对秦朝统治。

张良在司马迁心中的位置说明什么,历史将为你打开他的隐情

面对强大的秦朝兵力,他避重就轻,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

沛公想派二万人的军队去攻打秦守峣关的守军,张良劝道:“秦的部队还很强大,不可轻视小看它,我听说峣关守将是屠夫的儿子,这种市侩之人,用点财帛,就可以把他打动了。希望您且留在营中,坚守阵地。另外派出一支先遣部队,预备五万人的粮饷。并且在四周那些山头上,增设许多部队的旗号,作为疑兵。一方面派郦食其带着很多贵重的宝物,去诱惑秦将。”
  
刘邦一路打到咸阳,就是因为得益于张良的计策。但面对投降的秦将,张良却道:“这次只不过是将领受了财宝想背叛秦皇罢了,恐怕部下士卒们不一定也跟着叛秦。如果部下不听从,那就很危险了!不如乘他懈怠,我们去攻打他。”沛公于是领兵攻打秦军,打得落花流水,追逐败兵一直到咸阳附近的蓝田。两军在此又作战,结果,秦兵完全溃败,于是兵临秦都咸阳城下,秦王子婴就出城向沛公投降。


张良在司马迁心中的位置说明什么,历史将为你打开他的隐情

当刘邦进入秦皇宫殿,一看宫室、帷帐、名犬、良马、贵重的珍宝、美女,数以千计,真动了心,想留下来享受一番。樊哙劝沛公住到宫外去,沛公不听,张良因为秦皇无道,我们才能到这儿来。如果大王你想代天下百姓消灭无道的暴秦,应该生活节俭,作风淳朴,现在就想沉迷于享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助桀为虐’了,而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您沛公接受樊哙的建议。”于是沛公就回到霸水之滨扎营。

由此可见,刘邦非常欣赏张良,听众他的建议,这也许就是刘邦会成为一代君王的原因。当然这跟他的妙计有着巨大的关系。如果张良跟随陈胜,也许陈胜就成就一番霸业。

张良在司马迁心中的位置说明什么,历史将为你打开他的隐情

计谋安天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刘邦狼狈逃至下邑,惊魂未定,心灰意冷,万念俱灰。他沮丧地对群臣说:“关东地区我不要了,谁能立功破楚,我就把关东平分给他。你们看谁行?”在此兵败危亡之际,又是张良匠心独运,为刘邦想出了一个利用矛盾、联兵破楚的策略。他说:“九江王英布,是楚国的猛将,与项羽有隙;彭城之战,项羽令其相助,他却按兵不动。项羽对他颇为怨恨,多次派使者责之以罪;彭越因项羽分封诸侯时,没有受封,早对项羽怀有不满,而且田荣反楚时曾联络彭越造反,为此项羽曾令肖公角攻伐他,结果未成。这二人可以利用。另外,汉王手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托大事,独当一面。大王如果能用好这三个人,那么楚可破也。”这就是著名的“下邑之谋”。在张良的劝说下,刘邦得到了这有一个人的帮助,刘邦听罢,认为这确是一个以弱制强的妙计,于是派舌辩名臣隋何前往九江,策反九江王英布;接着又遣使联络彭越;同时,再委派韩信率兵北击燕、赵等地,发展壮大汉军力量,迂回包抄楚军。最后终于打败了项羽。

张良在司马迁心中的位置说明什么,历史将为你打开他的隐情

刘邦成就了张良,张良帮助刘邦成就了天下,这就是张良为汉朝立国建立了自己丰功伟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