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使用农药小技巧令农药更安全

众所周知,农村最基层的种植人员大部分都不懂植保病虫测报技术。打药凭传统经验或按照一定的间隔期打农药。一年下来,打二、三十次药,这样投资多,效果差。

不能按照防治指标打药,许多菜农大多不懂什么叫“防治指标”,只凭感觉,觉得该打药就打药,想打就打。

不能根据农药的持效期打药。只是定期打药,如隔5天或10天或半月打药1次。假如有的杀菌剂持效期只有7天,要是菜农间隔半月或20天打药1次,蔬菜就会因为失去药效控制而导致被病菌感染。假如有的杀虫剂持效期是10天,要是菜农间隔5天就再打1次药,这样不仅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有可能还会中药害。

对药剂选择不够严格。国家明令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致畸、致癌、致突变等农药,其中如氧化乐果、福美砷、1605、甲胺磷等,可是目前生产上防治白粉虱、蚜虫、根线虫等还有使用的。这个问题一时不好彻底解决。

病残体处理不当。很多菜农将病果、病叶采集后,只是将其带到棚外堆积在沟内,不做任何处理,这样不但没有减少病原基数,反而给病菌的二次侵染增加了储备病源;从而又增加了用药量。

解决对策:为了避免蔬菜生产中以上问题的发生,需要有关部门及相关的农技服务部门积极地辅助菜农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搞好病虫害预测预报。每乡镇级或其他农技部门要配备专业的植保技术人员,随时为菜农提供病虫害防治信息。推荐用什么药、用药时期及配比浓度等。

积极引导菜农要科学用药。注意一定要轮换用药,可有效避免病虫产生抗性。再就是保护天敌,选择药剂时要选用选择性强的药剂,尽量保护天敌。

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致畸、致癌、致突变的农药,限制使用中毒农药,提倡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生物农药,这样更有利于生产无公害、绿色蔬菜。

根据农药的持效期长短来确定用药的间隔期和采收前最后一次用药的时间,以保证上市蔬菜的安全性。

采集病果、病叶等病残体后应集中烧毁或挖坑深埋。避免病菌再次侵染,尽量减少用药次数。

科学使用农药小技巧令农药更安全
科学使用农药小技巧令农药更安全
科学使用农药小技巧令农药更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