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使用農藥小技巧令農藥更安全

眾所周知,農村最基層的種植人員大部分都不懂植保病蟲測報技術。打藥憑傳統經驗或按照一定的間隔期打農藥。一年下來,打二、三十次藥,這樣投資多,效果差。

不能按照防治指標打藥,許多菜農大多不懂什麼叫“防治指標”,只憑感覺,覺得該打藥就打藥,想打就打。

不能根據農藥的持效期打藥。只是定期打藥,如隔5天或10天或半月打藥1次。假如有的殺菌劑持效期只有7天,要是菜農間隔半月或20天打藥1次,蔬菜就會因為失去藥效控制而導致被病菌感染。假如有的殺蟲劑持效期是10天,要是菜農間隔5天就再打1次藥,這樣不僅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有可能還會中藥害。

對藥劑選擇不夠嚴格。國家明令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致畸、致癌、致突變等農藥,其中如氧化樂果、福美砷、1605、甲胺磷等,可是目前生產上防治白粉蝨、蚜蟲、根線蟲等還有使用的。這個問題一時不好徹底解決。

病殘體處理不當。很多菜農將病果、病葉採集後,只是將其帶到棚外堆積在溝內,不做任何處理,這樣不但沒有減少病原基數,反而給病菌的二次侵染增加了儲備病源;從而又增加了用藥量。

解決對策:為了避免蔬菜生產中以上問題的發生,需要有關部門及相關的農技服務部門積極地輔助菜農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搞好病蟲害預測預報。每鄉鎮級或其他農技部門要配備專業的植保技術人員,隨時為菜農提供病蟲害防治信息。推薦用什麼藥、用藥時期及配比濃度等。

積極引導菜農要科學用藥。注意一定要輪換用藥,可有效避免病蟲產生抗性。再就是保護天敵,選擇藥劑時要選用選擇性強的藥劑,儘量保護天敵。

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致畸、致癌、致突變的農藥,限制使用中毒農藥,提倡使用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和生物農藥,這樣更有利於生產無公害、綠色蔬菜。

根據農藥的持效期長短來確定用藥的間隔期和採收前最後一次用藥的時間,以保證上市蔬菜的安全性。

採集病果、病葉等病殘體後應集中燒燬或挖坑深埋。避免病菌再次侵染,儘量減少用藥次數。

科學使用農藥小技巧令農藥更安全
科學使用農藥小技巧令農藥更安全
科學使用農藥小技巧令農藥更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