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在中国的犹太人,重回以色列后接受总理接见,儿子成亿万富豪

散落在中国的犹太人,重回以色列后接受总理接见,儿子成亿万富豪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世人只知家有儿女,便是欢声笑语、和乐融融,却未曾设想母亲鬓角忽起的白发从何而来。光鲜亮丽总归受人羡慕,但并不知晓儿女双全的背后,乃母爱之无疆。

沙拉·伊马斯便是如此伟大的母亲,他是散落在中国的犹太人,重回以色列后接受了总理的接见,她的儿子在后来成为了亿万富豪。

动荡岁月中的身不由己

沙拉·伊马斯是在一片故乡之外的土地诞生和长大的,而一切的根源,便是战争。她的父亲是犹太人,在二战时期遭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为了生命安全,其父选择逃离故乡,寻找一片暂时栖息之地。

美国是接纳犹太人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虽在当时势弱,也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许多犹太人选择奔赴上海谋生,也算躲避“法西斯”的残忍肆虐。沙拉的父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了中国,并且在此扎根。

散落在中国的犹太人,重回以色列后接受总理接见,儿子成亿万富豪

不久之后,沙拉诞生。原本,一家人也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可其父不幸离世,其母不堪家庭重担,选择抛家舍业,一人独自离去,留下年幼的沙拉独自求生。就此,这位散落在中国的犹太女孩,开始了漫漫成长之路。

沙拉长期生活在中国,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却无人教授其母语应当如何讲述。周遭的一切和生活的苦难,让年幼的她对从未蒙面的故乡有着一份谜一般的梦幻想象,在其心中,故乡应当是鲜花烂漫的美丽之地,承载了她半生的期望。

沙拉的生活注定她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升入初中不久之后,她便因无力承担学费转而辍学寻找工作谋生。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并无优秀学历的她,注定无法寻找到优质的工作,故沙拉只得从事一些低廉的体力活。

生活的忙碌和窘迫,令沙拉迫切渴望解脱,婚姻一度成为了她最大的期许。于是,沙拉先后三次结婚复离婚,一次次的婚姻失败,让她明白,或许自己并非一位合格的妻子。但看着三段婚姻之后留下的几个可爱的孩子,沙拉暗自下定决心,自己再不能成为一个失败的母亲。

散落在中国的犹太人,重回以色列后接受总理接见,儿子成亿万富豪

母亲是沙拉童年的梦魇,父亲的离去全然是无可奈何,而母亲的抛弃,令她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故她在内心暗暗发誓,决计不能重蹈覆辙,纵然再过艰难,亦要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童年,将他们培养成才。

这便是母爱,如此无私且伟大。为了抚养三个孩子,沙拉任何脏活累活都不在意,纵然如何艰难,她看着三张笑脸便感到十分知足。可忙碌的生活之下,沙拉始终未曾忘却自己的故乡,她魂牵梦萦的,便是那片从未到达的土地。

1992年,中国同以色列正式建交,沙拉对此激动不已。她深切地知晓,自己的故乡梦近在眼前。于是,她立刻收拾行囊,带着孩子们一同回归以色列。就此,这个散落在中国的犹太女性,终于踏上了故乡的土壤,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与征程。

总理接见,一家人的新起点

沙拉回到以色列之后,很快接受到了当时的以色列总理接见。总理告诉沙拉,犹太人对于儿女的热爱之情,是无比炙热与浓烈的,他深信沙拉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寻找到爱的秘籍。

散落在中国的犹太人,重回以色列后接受总理接见,儿子成亿万富豪

对于这段对话,沙拉表示大受鼓舞。原先,她是有所彷徨的,不论如何热爱故乡,这终归是一片陌生的土地,两眼一抹黑的环境与无法理解的语言,都是一家人需要克服的难关。

幸好,沙拉在长期的奋斗中,最先学会的便是不服输,她并不认为自己会被眼前暂时的困境所难倒。可看着茫然、胆怯的孩子们,她陷入了深思。沙拉明白,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令孩子们适应以色列的环境。

首先需要攻破的,便是遇难难关。沙拉利用自己微薄的积蓄,支起了一个小摊子,规划生计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和来往之人交流。

从最初的一无所知,到后来的沟通无阻,她前后耗费不过半年时间。母亲这样优秀的榜样在前,孩子们看着自然是充满动力,为了追赶自己的母亲,他们也是拼尽全力。

散落在中国的犹太人,重回以色列后接受总理接见,儿子成亿万富豪

沙拉亦是清楚知晓榜样的作用性,言语再多,不若实际行动来的震撼人心。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的便是适当引导,积极鼓励,以及更加优秀。

而沙拉的邻居在围观一家人的相处日常之后,给予了她一个十分有用的建议。邻居告诉沙拉,互动教育十分有必要,不能以孩子尚小作为借口,将他们排除在一切家务之外,要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

这样的一番建议,也令长期生活在中国的沙拉开始跳脱出传统的“中国教育”,她忽然意识到,过去的教育或许存有缺漏之处,至少在孩子担当和责任方面,明显有所不足。于是,沙拉鼓励孩子们参与到家务当中,并且实行有偿劳动的家庭制度,只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沙拉还会制作春卷,而后告诉自己的儿子们,她用成本价将春卷批发给他们,他们转手贩售,多少定价自行决定,所赚收入亦由他们自行保管。孩子们对此自然是兴奋不已,毕竟稚龄孩童,无法拥有过多的零花钱。

散落在中国的犹太人,重回以色列后接受总理接见,儿子成亿万富豪

于是,两个儿子便开始了一番规划,大儿子通过学校的讲座赚了个盆满钵满。小儿子更是举一反三,又自行购买了许多中国特色的物品,连带春卷一同销售,引发了一小波抢购热潮。

而沙拉,则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以色列拥有了一家中国餐厅。眼看着生活愈发好转,她小儿子的叛逆期却提早到来。某日,小儿子忽然告诉她不想继续读书,只想尽快赚钱。

闻言,沙拉并没有苦口婆心的劝说,或是呼天抢地的剧烈反应。她略显惊讶的询问孩子是否确定,得到了肯定回复以后,便告诉小儿子,她同意其辍学,并给他安排了一份面包房的工作。小儿子得到了母亲的支持,并且拥有了工作,一时之间欢呼雀跃。

可上班赚钱的新鲜劲没过两日,小儿子便后悔了,他感受到这样日复一日的体力工作,只是在虚度自己的时间,并且回报甚微。最终,他选择回到校园自己学习,并且在后来从事钻石生意,成为了亿万富翁。

而沙拉看着小儿子重拾学业,也仅是微微一笑。她所做的,便是令其通过实践明了学习的重要性。沙拉的教育,十分值得借鉴,她并非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慈母,对待孩子,其鼓励的是独立和自主。

这样一位昔日散落在中国的犹太母亲,无怪乎最后能培养出亿万富豪的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