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樸農民淘出金蠶,拒絕文物販子獻國家,再現繁盛的古絲綢之路

導讀:之前,我們講了陝西西安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董欽鎏金造像。其實陝西西安作為我國的13朝古都,這裡的博物館,還有更多的國寶和歷史傳奇。今天,咱們來看一件造型小巧,個體單一,卻極其生動可愛的小東西,那就是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珍藏的一級文物,鎏金銅蠶。

淳樸農民淘出金蠶,拒絕文物販子獻國家,再現繁盛的古絲綢之路

西安歷史博物館擁有無數的國寶和傳奇

關於這件寶物的珍貴之處,咱們先說幾點。第一、這件精緻的鎏金銅蠶,在中國是首次發現;第二、到目前為止也就只是首次發現,僅此一件沒有第二件;第三、它有著超過兩千年的歷史,這是來自漢代的一件珍貴文物。

那有人可能要說了,養蠶,那應該是江南一帶的生產技術。這樣的鎏金銅蠶按說應該出現在江南才對啊,它怎麼就會被陝西曆史博物館收藏了呢?這裡咱們先說說這枚銅蠶是怎麼被發現?

那是1984年12月的一天,家住陝西安康石泉縣的農民譚福全,像往常一樣帶著幾個孩子來到附近的池河下水淘金。沒辦法呀,雖然北方的冬天寒冷刺骨,可是因為窮,他們必須淘金,以補貼家用。

這裡有個背景,必須要說一下,池和隸屬漢江水系,自古就出產沙金,這裡的沙金蘊藏量排全國首位。早在春秋時期,這裡就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批淘金客。到了唐朝,那就更不得了了,這裡出產的沙金是作為貢品獻給朝廷的。

淳樸農民淘出金蠶,拒絕文物販子獻國家,再現繁盛的古絲綢之路

漢朝鎏金銅蠶是目前唯一的,沒有第二件

再說那天,譚福全來到池河之後,選了個地方就開始淘金工作了。當他挖到近兩米多深的時候,在挖出的泥沙中他發現了一個全身裹著泥沙的小東西,分量很沉,不是石頭,很可能是一塊天然的金礦。

當時譚福全連忙用水沖洗一下,結果發現這個東西不僅金光閃閃,而且它的造型就是一條活脫脫的蠶,這就是這條鎏金銅蠶被發現的過程。譚福全挖到金蠶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十里八鄉,也引來了一個神秘人。

幾天之後的一個晚上,一個神秘來客的造訪讓譚福全陷入了不安之中。這個人是個文物販子,他要求以八千塊的高價收購他挖到的這枚金蠶。注意啊,現在說八千塊好像沒多少。可是1984年,當時人們奮鬥的目標叫萬元戶。八千塊,差兩千塊就是萬元戶了。

面對這樣的高價,當時譚福全的家人動心了。可是誰也沒想到。面對突如其來的橫財,譚福全卻幹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第二天,譚福全對家人說,他去找親戚商量一下,就帶著金蠶出門了,他找親戚幹嘛呀?借錢,他向親戚借了五十塊錢當路費,趕到省城西安,找到當時的陝西省博物館,也就是現在的陝西曆史博物館,直接把寶貝上交了。

淳樸農民淘出金蠶,拒絕文物販子獻國家,再現繁盛的古絲綢之路

一個農民在淘金的時候,淘出了金蠶

讓人感動啊,自己大冬天下河淘金,就為了掙點錢補貼家用,可是他不光擺在眼前的萬元戶不當,還自己借錢當路費,只為把寶物交給國家,這就是咱們中國的農民,厚道、淳樸。要不然,這枚寶物很可能就流落到民間了,而且有可能文物販子幾經倒手就出了國了都說不定啊。

經過專家鑑定結,這是全國唯一一枚來自漢朝的鎏金銅蠶,極其珍貴,當屬國家一級文物。不過,這枚鎏金銅蠶的意義還不僅限於這個,它更大的意義是填補了中國考古史上的一段空白。

這裡咱們得補點史料了,其實關於金蠶的記載,歷史典籍當中早已有之,像晉代史書《鄴中記》就有記載:“永嘉末年,在齊桓公的墓裡發現了金蠶數十枚”。在南朝時期,梁任昉所著的《述異記》一書中,也記載了在吳王闔閭夫人的墓裡,發現金蠶玉燕千餘雙。

但是,千百年來這些記載僅限於文字,世間難尋真正金蠶,誰沒見過?而直到譚福全挖出這位漢代鎏金銅蠶,史書記載的金蠶才終於有了實物佐證。那麼,在陝西安康的石泉,為什麼會出現鎏金銅蠶?它又為什麼會孤零零的被深埋地下?

淳樸農民淘出金蠶,拒絕文物販子獻國家,再現繁盛的古絲綢之路

金蠶出現,史書記載才有了實物佐證

為了解開這個謎題,專家仔細觀察鎏金銅蠶的造型,發現蠶的造型極其逼真。它一共有九個腹節,胸足、腹足、尾足,都惟妙惟肖,尤其是蠶頭向上的翹起,呈現出吐絲的體態,更是生動無比。

這說明當時人們通過蠶桑生產,已經非常熟悉蠶的生理結構了。另外,將蠶製成鎏金銅蠶,工藝如此精美,這也說明當時人們對養蠶,對絲綢業極其重視。那咱們又要說到一個重要問題,一直以來,在人們的印象當中,養蠶業主要是江南一帶的產業,那製作鎏金銅蠶,表達對絲綢業的重視,也應該出現在江南才對啊?為什麼這鎏金銅蠶會出現在陝西石泉呢?

我告訴你,根據史料研究,專家們挖出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眾所周知,漢朝時期,中國開通了一條重要的國際貿易路線,那就是北方的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一路向西,經過西域,中國的貨物源源不斷的向外輸出,到達西亞到達歐洲,這其中最受歡迎的當然是中國的絲綢。

相傳當時,西方人對中國絲綢的喜愛幾乎到了迷戀的程度,說一件事,公元前47年,也就是中國的西漢時期,當時羅馬帝國主政的正是凱撒大帝。一天,凱撒帶著大臣去一個新建成的劇院看戲。可是沒想到,當凱撒出現在劇院的時候,全場轟動,那些看戲的人,一邊注視著凱撒,一邊還交頭接耳地議論著什麼。

淳樸農民淘出金蠶,拒絕文物販子獻國家,再現繁盛的古絲綢之路

凱撒穿著絲綢長袍出現,引起劇院轟動

按說凱撒來戲院看戲也不是頭一回了,而前幾次來看戲也沒有出現這麼轟動的情況啊。這次是為什麼呢?那些看戲的人為什麼一邊看著凱撒,一邊還議論紛紛呢?原來,問題出在凱撒的新衣服上,那天來劇院看戲,凱撒穿了一件用特殊材料製成的長袍,這種材料看起來質地輕盈,色彩豔麗,華貴,光彩奪目。

這和羅馬人平時穿的完全不一樣啊,那麼羅馬人平時穿什麼呢?亞麻和毛呢,人們議論的就是凱撒長袍到底是什麼料子,是什麼呢?來自中國的絲綢。而打那起,人們紛紛效仿凱撒,中國的絲綢也就成為了西方人的最愛。

由於西方人對絲綢的熱愛追捧,導致絲綢的價位非常的高昂,大概12兩黃金才能購買一磅的中國的高端絲綢。據說,每年他們要花掉國庫的四分之一,來用於購買絲綢,進而帶來了這個巨大的貿易的逆差。

那這西方人愛絲綢,跟石泉出現金蠶有什麼關係呢?其實在漢朝時期,桑蠶絲織業發達的地方,並不僅僅在江南,這裡還有一個故事。張騫,咱們都知道,打通北方絲綢之路的大功臣。

淳樸農民淘出金蠶,拒絕文物販子獻國家,再現繁盛的古絲綢之路

鎏金銅蠶是石泉養蠶業曾經繁榮的見證

話說當年回來,他因為離鄉多年了,很想念家裡的母親,就向漢武帝告假,要回漢中老家省親。就在行軍途中,途經石泉池河驛站時,他看到池河遍地種植桑麻,隨處可見紡織作坊,一派繁華和諧的景象。

省親結束之後,他就把沿途所見上報給了朝廷。漢武帝一聽,龍顏大悅,於是提出要獎勵興桑養蠶者。也就是說,其實早在漢朝時期,石泉這個地方桑蠶絲織業早已興盛。

當然了,這種興盛跟絲綢之路的開通有著密切關聯,因為石泉距離長安並不遠,而且水路交通都很便利,氣候也很適宜養蠶。那麼,為了多賺外國人的錢,漢武帝是怎麼獎勵興桑養蠶人的呢?

當時有人提議獎勵物資,有人提議給官職,漢武帝都沒表態。倒是張騫的建議讓漢武帝又再次龍顏大悅,張騫給出什麼建議了呢?他建議漢武帝效仿夏朝時期的蜀王蠶叢氏,蜀王蠶叢為了鼓勵農戶養蠶,曾經鑄造了數千只金蠶,獎勵給那些養蠶人。

在漢武帝的大力促進下,石泉這個地區的養蠶業非常的發達。所以,您別看這枚鎏金銅蠶很小,它卻是石泉養蠶業曾經繁榮一時的光榮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