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德舉,山東菏澤人,早年因家境貧困,棄農從軍。在魯西南國民黨第七軍劉耀庭部下的輕機槍班,任機槍射手。在攻打安徽碭山時,被日軍狙擊,肩部受傷,傷愈歸隊後,被提升為機槍班長。1938年攻打山東金鄉日軍據點時,抱著機槍身先士卒,由火力掩護直接衝鋒,一舉攻破日軍據點,時值臺兒莊戰役鏖戰急。
1939年冬天,日軍為了打通南下路線,駐紮在河南商丘附近的第七軍,就成了日軍最大的障礙。日軍想兵不血刃招降劉耀庭,劉耀庭第七軍為國民黨雜牌軍,卻建制不全,人員縮水。軍長劉耀庭還算是一個有骨氣血性的軍人,在日軍的重金利誘面前,不為所動。日軍大為光火,發動了對劉部的圍剿戰。強將手下無弱兵,孫德舉老人率領9個人的機槍班,抱著寸土必爭視死如歸的決心, 面對強敵,同仇敵愾,負傷不下火線,打得氣壯山河、地動山搖。無奈日寇火力強大,敵眾我寡,援兵無期。狡猾歹毒的日軍放了毒氣後,又實施穿插、分割包圍之術,劉部被包了餃子。看過《江塘集中營》的朋友可能會記得其中一個情節:39師師長肖佔魁為了保護手下的一眾兄弟,率部投降,還有衡陽保衛戰之中的第十軍軍長方先覺,在外無援兵內無彈藥的情況下,以保全傷兵為條件的前提下,向日寇投降。無奈的悲壯!研讀歷史,你會發覺歷史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不勝枚舉。
在此情況下,劉耀庭也冒了天下之大不韙,為了保全手下的兄弟,步了方先覺之後塵:率領1000多人的殘軍,投了降。也正因為如此,劉耀庭到死,其漢奸的罪名在魯西南都沒有洗刷盡,只有他手下的弟兄孫德舉老人,每提及此話題,他總會說,老劉是好人,老劉救了手下的兄弟,深研究抗戰歷史的我也相信,歷史冤枉了劉耀庭。還有在盧溝橋事變後,張自忠奉宋哲元之令,背漢奸之名,臨危受命出任北平市長,與日軍斡旋,方保得29軍撤出。張將軍為了雪恥,在棗宜會戰中,親率衛隊,死戰不退,戰死疆場,用自己無畏赴死的精神捍衛了國家、軍人及自己的尊嚴。
在禽獸不如毫無信用的日寇那裡,劉部兄弟們是逃了活命,又入了虎口。劉部士兵在商丘火車站,被日寇集中在一起,裝在悶罐車廂裡,準備運到黑龍江做勞工。得此消息,是離開商丘到達山東地界後,日本收買地一個叛徒作奸細,隨時掌控車內的戰俘動態。日本人也擔心發生暴動,出意外。那個奸細有一個要好的兄弟,一不小心說漏了嘴,這一下,大家就都知道了自己的命運,生死未卜。戰俘們的心就懸了起來,並不是在商丘投降時日本人給的承諾,“去滿洲當皇協軍, 或者去殷汝耕冀東自治政府那裡當治安軍,大東亞共榮,建立新秩序,自由選擇,不會虧待兄弟們”,都是騙人的鬼把戲。
孫德舉老人的機槍班犧牲了6個人,他與手下的兩個兄弟,一直盤算著逃跑的計劃,自救求生的慾望一直在心裡燃燒著。悶罐車出了山海關之後,日寇的監控才稍微鬆懈一點。路上,每個人只給了兩個涼窩窩頭,連口水也不給,大小便都在擁擠、悶憋的車廂裡。連個燈也沒有,就是個移動的監獄。白天與黑夜一樣,都是黢黑一片。尿騷味、糞臭味、汗腥味,混和在一起,像極了氨水味,燻得人作嘔,想吐。一千多人的戰俘說啥的都有,沮喪、憤怒、咒罵、絕望、歇斯底里的嚎叫充斥著整個牢籠一樣的悶罐車。
有人大罵劉耀庭,為了自己活命,把兄弟們出賣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還不如與敵人決一死戰,也不落下一個貪生怕死之名。還有的咒罵日寇,是世界上最沒有人性的畜生。還有人對日寇報以希望,各種情緒都有,這個時候,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任人禍害、任人宰割,聽天由命吧,只是沒有人想起來反抗。被繳了械的軍人,沒有武器等於沒有了生命,沒了賭注與資本,到哪去反抗?還有人打聽劉耀庭,殊不知劉耀庭的日子一樣不好過,只不過兄弟們不知道罷了。
孫德舉與其他兩個兄弟一路上機警地看著每一個可能逃出的機會。他冷靜仔細分析了種種可能,試圖創造出逃機會。因為出了商丘一路北行,狹小的空間裡,空氣薄弱,氧氣稀少,有體弱的戰俘直接就暈倒了。機會總是人創造的,靈光一現間,孫德舉老人捕捉到了機會:放風,爭取放風機會!上帝總會眷顧有思維有頭腦並有行動之人。他與他的兩個兄弟迅速制訂了計劃,並發展其他戰俘,用拳頭敲車廂,向日寇抗議,要求放風,再不放風,就死人了,到時,你們也交不了差。
這一招果然有效,出了山海關的第二站,日寇讓戰俘們下來放會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孫德舉老人與兩個兄弟沒有放過,他們萬幸地逃脫成功。然後沿著鐵道線的方向,往南走,一行三人選擇距鐵道一段距離的位置南行,為了安全。有時晝伏夜行連有時晝行夜伏,相機而動。住宿儘可能住在村莊外圍,如果有寺廟,是最好的去處,那裡有供品可以果腹。他們曾在地主的祠堂供桌下睡了一晚,在天亮時,險些被地主家的大狼狗給撕吃了!有時實在餓的受不了,就冒險乞討一這些殘羹碎菜,還怕人舉報,一路戰戰兢兢、心驚膽顫,步履維艱。走到天津的時候,孫德舉老人與兄弟們走失了,他在等待、找尋無果後,他獨自前行。
走到靜海,孫德舉老人又被日寇抓住了,審問無果後,看到孫德舉老人體格健碩,遂安排其修建炮樓,這一呆就是一年多。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孫德舉老人學會了泥瓦工技術。
1941年,孫德舉老人乘機逃了出來,回了山東老家,在家鄉加入了湖西區八路軍領導下的十團,團長程華明,任機槍射手,直至解放。解放後,孫德舉老人在單縣酒廠工作,因為會泥瓦工手藝,被安排在了基建處,做酒廠建設工作。
孫德舉老人在酒廠一直幹到退休,因為他有一份工作,他沒有額外要過一分錢,老人一直住著他的土牆房子,溫暖安逸,一生樸實無華。對於他的抗戰故事,他認為能生活在無戰亂的環境下,百姓安居樂業,老人知足了,對於他的抗戰故事,老人總會謙虛地說:這是一箇中國人應該做的,不能當亡國奴!每每提及打日寇的情景,老人頓時來了精神, 看那勁頭,宛若寶刀不老,隨時可以出征一樣。
前幾年,我一直搜尋抗戰老兵,挖掘整理抗戰故事,所以,孫德舉老人的抗戰事蹟,在我這兒有完整的記錄。
老人一生豁達、樂觀、光明磊落,樂善好施,與人為善。 老人人於2014年去世,無疾而終,享年95歲。現今把老人的故事呈現出來,也算是對老人一個最好的告慰!
我們之所以歲月靜好,是因為曾經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
致敬,抗戰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