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驚人的消息,家長知道了,還應告訴你的孩子

這個驚人的消息,家長知道了,還應告訴你的孩子

1、國人去年在飯店餐館浪費的糧食,可以造20艘大型航母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屬於開蒙級別的唐詩,幾乎所有的中國人耳熟能詳。然而,會讀會背,不代表著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並以此來約束自己的日常行為。

在我們身邊,浪費糧食的行為實在太多太甚!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實地調研報告顯示:

我國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量為每人每餐93克,浪費率為11.7%;大型聚會浪費率更高,達到驚人的38%;學生盒飯有三分之一被扔掉。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算過一筆賬:

2019年全國餐飲業的收入大約是5萬億元。

據估算,在飯店餐館吃飯,剩飯剩菜佔15%至35%。那麼取箇中間值,按浪費量20%來計算,5萬億元的20%就是1萬億元。

也就是說,僅在飯店餐館,2019年我國全年浪費的食物就達1萬億元!

1萬億元什麼概念?

遼寧艦的造價是200億到300億元,再大型一點的航空母艦的造價是500億元。這相當於每年在飯桌上浪費掉的糧食,可以造20艘大型航空母艦!

王院長的這筆賬,還僅僅只算了在飯店餐館等公共場所的浪費量,如果再加上家裡餐桌上的浪費量,大型航母又會增加幾艘?、

真可謂“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最近,最高首長就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

明確指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他強調,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採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

其實,這件事,家長可以大有作為:管好家裡的餐桌,管好孩子的飯碗。

這個驚人的消息,家長知道了,還應告訴你的孩子

2、愛惜糧食,需要從培養孩子的習慣開始

幾年前,有一篇帖子在網絡上廣泛傳播。帖子講了這樣一件事:

一群中國人在德國一家餐廳點了一桌菜,但只吃掉了三分之二,當他們正要走出餐廳時,一位德國老太太叫住了他們,她說,你們剩得太多了,太浪費。這群人覺得這老太太多管閒事,很搞笑,反問道:“我們花錢吃飯買單,剩多少,關你什麼事?”聽到這話,德國老太太更生氣了,她直接掏出手機報了警。當地社會保障機構的工作人員接警趕到現場,在問明情況後,當即開出了50歐元的罰單。工作人員對他們說,需要吃多少,就點多少。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卻是全社會的,你們不能也沒有理由浪費。

這群人把臉丟到國外,說到底就是平時養成了鋪張浪費的壞習慣。

成年人糟蹋糧食的壞習慣肯定會影響孩子。

比如,在大學食堂,剩飯剩菜是一個長期存在的普遍現象,很多學生就是這樣想的:飯菜是我掏了錢的,吃不吃得完是我自己的事。

反過來,成年人愛惜糧食的行為也會影響孩子。

2013年,煙臺大學第七餐廳的樸龍煥等7位保潔員上了央視《新聞聯播》,一夜之間成了新聞人物。他們感動大家的是做了一件驚世駭俗的“小事”:吃學生們的剩飯。、

時年53歲的保潔班長樸龍煥從小沒少吃苦,生活一直非常節儉。他說:“我們都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知道餓肚子的滋味。在老家也都種過地,知道那辛苦勁兒,糧食吃了不疼,扔了疼。

看到學生們剩下的、沒吃的饅頭、油條、米飯等主食和部分沒有汙染的菜,他便動員保潔員們在收拾餐桌時吃學生的剩飯。

其他6名保潔員克服了“怕丟人”的心理障礙,每天中午、晚上,在收拾餐桌時,看到有剩飯就收集起來,幹完活吃飯時,先吃剩飯,不夠就再花錢買。

他們的理由很實在、很動人:“吃剩飯不丟人,浪費才丟人。”

7名保潔員在餐廳吃剩飯的事兒持續了半年。這事被媒體報道後,在校內外廣為流傳,也深深觸動了煙臺大學的師生,大家開始檢討自己生活中的浪費行為,剩飯現象逐漸減少。煙臺大學工作處處長於秀國後來提供了一組數據:“有一個團支部專門做了統計,有一天中午第七餐廳一共來了1440名學生,光盤率達到了97%。”

看看,這就是身教的力量。

這個驚人的消息,家長知道了,還應告訴你的孩子

3、愛惜糧食,與財富多少無關,與修養有關

著名歌唱家鬱鈞劍有一個堅持了多年的好習慣:他任何時候都不剩飯剩菜,哪怕是一根菜葉子也吃得乾乾淨淨。

武漢晚報一位老記者對三十年前一段經歷記憶猶新:當時,鬱鈞劍應邀來武漢演出,主辦方安排演員自由點餐,鬱鈞劍點了兩個菜後,發現一人吃不完,就向同行的歌唱家夢鴿提出分菜吃。工作人員勸他“吃不完不要緊”,可鬱鈞劍仍堅持分菜,原因很簡單:不要浪費。飯後,他的餐桌上連一根菜葉也沒剩下,真正做到了“光盤”。

鬱鈞劍此舉不是作秀,瞭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從不浪費糧食。

鬱鈞劍透露,這個好習慣是從小受外公影響所致。每次吃飯,外公總會把碗裡的飯菜吃得乾乾淨淨。尤其是每次喝完粥,外公會用舌頭將碗舔乾淨。受外公的耳濡目染,他也就養成了不剩飯剩菜的習慣。在外吃工作餐,他總是能吃多少打多少,碗中絕不留一粒飯。出席宴席吃不完,他也一定會打包或要求朋友打包。對家人,他也這樣要求。

針對大學生浪費糧食現象,鬱鈞劍認為,目前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加上獨生子女等原因,大學生很難切身體會糧食的珍貴,就容易出現“剩飯生”。但是,即便過著蜜罐般的生活,同樣要樹立節約意識。

這個驚人的消息,家長知道了,還應告訴你的孩子

無獨有偶,影視明星葉璇在她的直播節目中講述了自己吃剩菜的一個小故事。

今年6月的一天,葉璇和朋友一起去西餐廳吃飯,快吃完時,她注意到隔壁桌的客人走了,但桌上剩了很多菜,其中有一大盆蔬菜沒怎麼動。

葉璇猶豫再三,向服務生提出:“我可不可以吃他們的洋蔥?”

聞言,服務生愣住了,說:“我去廚房給你拿兩個新的吧。”

葉璇趕緊拒絕:“我不是想吃這個,只是看到這些菜他們完全沒動,感覺很浪費。很多地方的人連飯都吃不飽,我們這樣浪費不好,還是應該都吃掉。”

隨後,她動員朋友一起把那些洋蔥吃完了。

令葉璇沒想到的是,結賬時,老闆主動給她的甜品免了單。

老闆感動地說,他見慣了餐廳裡客人的浪費,心裡一直很不舒服,看到葉璇懂得愛惜食物,他特別讚賞。

葉璇因此事上了熱搜,這段直播視頻的網絡點擊量高達173萬+。可見,大家對浪費糧食的行為是深惡痛絕的,對愛惜糧食的人是稱讚有加的。


這個驚人的消息,家長知道了,還應告訴你的孩子

不光是明星,科學家也愛惜糧食。

在中國工程院食堂,就餐者可以經常看到一位兩鬢雪白的老者買一份12元的套餐,坐下來和老伴一起享用。這位老者就是中國工程院首屆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錢七虎先生。

錢老的女兒錢進說,“我之前問過他,這套餐不是一人份嗎,為什麼不多買一份?”錢老給出的答案是:“點兩份吃不完、太浪費,兩人吃一份正好。”

今年8月,錢老出差,在機場候機室吃飯時,他注意到旁邊一位乘客點的東西沒有吃完,盤子裡剩了一個包子,便馬上提醒對方:“咱們應該響應光盤行動的號召,吃不了的話,可以少拿一點嘛。”

“有我父親在的場合絕對不允許剩飯剩菜。”錢進透露,“如果在外面就餐,吃不完的一定會打包,有時他馬上要去外地,就讓我們帶回去,或者自己拿回家放到冰箱冷凍室裡,等回來再吃。”

然而,這位在吃飯問題上顯得十分“摳門”的著名科學家,在捐資助困方面卻是大手筆。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錢老立即向組織提出把國家頒發的獎金餘額全部捐給武漢。很快,650萬元在第一時間捐贈給了武漢抗疫前線。至此,老人家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及地方給予的配套獎勵共1600萬元悉數捐出。

這個驚人的消息,家長知道了,還應告訴你的孩子

也許很多人想不到,金利來集團創始人、擁有數十億元家財的曾憲梓先生在請客人吃飯時,會親手將剩飯悉數打包!

2005年的一天,曾憲梓先生接待受助的湖北貧困學子赴港參觀團。座談會後,趕上午餐時間,他興致勃勃地說:“孩子們,走,中午曾爺爺請你們吃茶點!”

一行人來到了香港賽馬會餐廳。

曾先生親自點餐,又招呼大家喝茶:“菜很多的,大家要吃飽、吃好啊!”

飯後,當客人們站起來準備離席時,曾先生卻沒有走開,他默默躬身將剩下的餐盤和蒸籠一一攏到一起,腸粉、蝦餃、小籠包……老人家將其一一打包。

“這些茶點不要浪費,帶回家,熱熱還可以吃……”看著驚訝不已的學生,曾先生一臉坦然。工作人員低聲解釋,曾先生生活儉樸,最不喜歡鋪張浪費,剩菜打包從來如此。

然而,有人計算過,就是這位吃飯不忘打包的富豪,從1978年到2005年間,為社會慈善事業的捐款卻超過了6億元,平均每天捐款6萬元。

這個驚人的消息,家長知道了,還應告訴你的孩子

可見,愛惜糧食,與財富多少、地位高低無關,卻與個人修養息息相關。

如此說來,家長們在以身作則愛惜糧食的同時,是不是該好好引導孩子養成愛惜糧食的習性,並以此為切入點,提升孩子的綜合素養呢?

別把剩飯剩菜不當一回事,由小見大,以微知著,對一個人而言,愛惜糧食,不剩菜剩飯,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修為,更是一種美德。

(本文部分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速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