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孩子學習很用功,成績就是上不去,看完你就明白了

隨著醫療技術越來越發達,優生優育已經成為計劃生育政策的最重要目標。只要孕婦能夠按照醫院的要求,按時做產前檢查,最後生下的寶寶都是健康寶寶,至少在智力上是正常的。

咦,大家是不是一頭霧水,說這些和孩子的學習有什麼關係嗎?

當然有關係,我是在設立一個前提:每個孩子的智力都是正常的,除了極小概率出現的所謂“天才”,絕大多數孩子的智商都是相近的,最起碼不會是影響學習成績的決定因素。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大家智力相近,為什麼還會出現學習成績差異化呢?

為啥孩子學習很用功,成績就是上不去,看完你就明白了

看似都在學習,其實效果可不一樣。

很多人會以傳統的方式去回答上面這個問題:因為有的孩子用功,有的孩子不用功。其實,還真不是這樣的。

決定孩子是否願意學習的直接因素是他是否對學習感興趣,而興趣來自於成就感。如果一開始孩子就從學習中獲取不到成就感,反而是各種挫敗感,那麼他很難願意投入學習。

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些孩子很用功,但是成績就是上不去,那麼他後面就越來越懷疑自己,直至放棄學習。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用功但效果很差呢?也許很少有人能真正想到,幕後真兇竟然是“知識結構化”,你沒看錯,就是這麼一個看起來陌生的詞。

為啥孩子學習很用功,成績就是上不去,看完你就明白了

積木是一堆散塊嗎?

你可能不知道什麼是知識結構化,我給舉個例子:

很多人知道象棋,一般人下象棋是走一步看一步,看一步走一步。但是高手呢,則是走一步看三四步。專業棋手則是走一步看N步。對於一般人來講,象棋每一步是獨立的、散亂的,而對於專業棋手,那就是一整盤棋,每一步之間都是緊密相聯繫的。這就如同正方形有四個點,如果我們隱藏掉四條邊,那麼一般人看到的就是四個點,但是專業的人看到的仍然是正方形,他們的大腦中能夠自然而然給四個點畫上連接線生成正方形。

為啥孩子學習很用功,成績就是上不去,看完你就明白了

一步還是一局?

所以,專業棋手腦子裡的整盤棋、專業的人腦子裡的正方形就是“知識結構化”的結果。

這樣的例子很多,建築師看到一堆建築材料腦子裡能夠很快勾畫出建築藍圖,木工看到一根木頭腦子裡能夠很快形成一件傢俱的樣子,裁縫看到一塊布腦子裡能夠快速想象出衣服的樣式,等等。

總結一句話來解釋“知識結構化”:能夠將看似沒有關係的、分散的知識間根據某種關係建立起聯繫,這就是知識結構化。

現在回過頭來看,很多孩子之所以學習效果差,就是不能對以往學過的知識點進行融會貫通,加以系統化利用。比如,1+1=2這個算術題誰都會,1*1=1,這個簡單地乘法也都會,那麼1+1*1=?可能有人就不會算了,為什麼?因為這道題將簡單乘法和簡單加法知識結合考察,考察運算順序、簡單乘法和簡單加法知識。考察單一知識,會,多個知識點同時考察,就啞火了。這就是沒有學會“知識結構化”導致的後果。當然,我覺得這個例子簡直太簡單,目的是讓大家明白這個道理就行了。

如果有誰不認可我說的,覺得“知識結構化”並不對孩子產生影響,那麼你可以去考察考察孩子綜合運營知識的能力,或者去和他聊一聊,找一找答案。

那麼,提出了問題,也找到了原因,接下來該給出解決辦法了。

為啥孩子學習很用功,成績就是上不去,看完你就明白了

讓孩子獨立思考

辦法說起來也很簡單,就是家長一定要從小培養、鍛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要什麼事都幫孩子做。可以對孩子進行啟發式引導,比如屋子的門往裡拉才能打開,孩子不知道,一直在往外推,怎麼也打不開,大人可以告訴孩子,開門或者往外推或者往裡拉,你已經往外推過了,打不開,那麼還可以怎麼辦呢?我舉的例子仍然很簡單,也是為了讓大家容易理解。可能一開始啟發式引導對孩子的幫助並不明顯,但一定要堅持,《賣油翁》中說過“無他,但手熟爾”。“知識結構化”也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也需要一個熟練的過程。

注意這種能力是被動地,不是主動的,也就是說不是說孩子在學習時有意識的去使用這種能力,而是自然而然的無意識的使用了這種能力。當孩子具備了“知識結構化”的能力,那麼他在學習了新知識以後,就會與之前的知識進行融會貫通,進而運用到實際問題當中,學習也就不再是問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