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上幼兒園,家長處理問題的方式不一樣,給孩子的影響也大不同

同樣上幼兒園,家長處理問題的方式不一樣,給孩子的影響也大不同

當孩子在幼兒園磕碰到了、和小朋友鬧矛盾了、早上不想去幼兒園了……作為家長,你會如何處理呢?你想過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嗎?

你知道嗎?同樣的事情,不同家長的處理方式不同,給孩子帶來的影響也是大不同的,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下面我們通過4個案例來看看吧~

案例一

同樣是面對孩子的磕磕碰碰

睿智的家長這樣做:

孩子年齡小,大家聚在一起打打鬧鬧,磕到碰到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眼下的當務之急是先安撫好受傷的孩子,看看孩子的傷勢如何。

同樣上幼兒園,家長處理問題的方式不一樣,給孩子的影響也大不同

與老師溝通,瞭解事情的整個經過,相信老師可以處理好事情。孩子受傷是難免的事情,教會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和正確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同樣上幼兒園,家長處理問題的方式不一樣,給孩子的影響也大不同

結局:孩子變得有責任、有擔當,學會理解和寬容,在磕碰中成長,變得勇敢堅強!

奇葩的家長這樣做:

不分青紅皂白直接衝到幼兒園找園長、找老師,不聽幼兒園對事件的解釋,對孩子過度保護,不讓孩子再參加活動。

同樣上幼兒園,家長處理問題的方式不一樣,給孩子的影響也大不同

結局:孩子學會推脫責任,變得膽小怕事,社會交往能力也變弱。

案例二

同樣是面對參加親子活動

睿智的家長這樣做:

幼兒園舉辦親子活動,不僅拉近家園之間的距離,也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通過活動,還能與幼兒園老師做好溝通,看到孩子的成長和進步,對幼兒園的教育理念也有更深的瞭解。

同樣上幼兒園,家長處理問題的方式不一樣,給孩子的影響也大不同

結局:家長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親密,讓孩子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中成長!

奇葩的家長這樣做:

怎麼又要參加幼兒園舉辦的活動?這一個月幾回了?我們不用上班了嗎?把孩子放在幼兒園,就是讓老師幫帶孩子的,怎麼還要麻煩家長!

同樣上幼兒園,家長處理問題的方式不一樣,給孩子的影響也大不同

結局:家長對孩子在園的狀況不瞭解,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孤僻,不利於孩子成長。

案例三

同樣是面對孩子不想上幼兒園

睿智的家長這樣做:

如果不是生病等特殊原因,一定要堅持送孩子去幼兒園。

讓孩子遵守幼兒園的規定,如果孩子因為不想起床而磨蹭遲到,會影響園裡其他孩子上課,還會打斷老師正在進行的課程。

希望孩子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堅強的毅力,守時守信是他必須要遵守的人生準則。

同樣上幼兒園,家長處理問題的方式不一樣,給孩子的影響也大不同

結局:孩子會懂得時間管理,尊重老師,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奇葩的家長這麼做:

孩子不想去就不去吧!

孩子才這麼小,睡懶覺很正常,大人都有起不來的時候,更何況是孩子呢!孩子去幼兒園就是玩,早去晚去效果都是一樣的!不想去就過幾天再去也行!

同樣上幼兒園,家長處理問題的方式不一樣,給孩子的影響也大不同

結局:孩子沒有時間觀念,變得拖拉磨蹭,不愛學習。

案例四

同樣是接孩子放學的路上

睿智的家長這樣做:

積極正面的引導孩子多溝通、多交往,通過培養孩子社交能力,激發孩子語言和情感的表達,可以讓孩子更陽光開朗。

“你今天在幼兒園開心嗎?”

“今天,有認識新的好朋友了嗎?”

“今天幼兒園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

同樣上幼兒園,家長處理問題的方式不一樣,給孩子的影響也大不同

結局:孩子會感受到幼兒園的快樂生活,喜歡上幼兒園。

奇葩的家長這麼做:

負面的引導容易主觀的將孩子引導成了一個受害者,給帶來負面的情緒,甚至讓孩子產生社交恐懼感。

“今天,有小朋友欺負你嗎?”

“老師今天批評你了嗎?”

“怎麼餓了?是不是幼兒園的飯不好吃?”

結局:孩子會對幼兒園產生厭煩,越來越不喜歡幼兒園。

這就是三年幼兒園生活之後,孩子之間拉開差距的原因......

同樣上幼兒園,家長處理問題的方式不一樣,給孩子的影響也大不同

父母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生活的每一步,都需要家長的參與。願我們每一個家長都是睿智的家長,願我們每一個孩子都能茁壯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