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了56對雙胞胎,他們找到了基因與命運的關係

當你被迫加班,被公司壓榨時;當你看著同齡人幸福美滿時;當你擠著公交看著坐在寶馬車裡悠閒自在的人時......

你會不會埋怨父母,沒把你生成王思聰;有時我們又會反思自己,誰讓自己當初不努力,無數次想著從明天開始好好學習,無數次下決心再也不刷視頻打遊戲了,flag立了無數次,也倒了無數次。

我們成為現在的樣子,真的是怪我們不夠努力嗎?這句話也可以反過來,如果我們小有成就,真的全是因為努力奮鬥嗎?

從這期文章開始,我會做一個有關“改變我們認知的心理學實驗”的小專題,如果對你產生了一些啟發,請關注我查看後續更新。

觀察了56對雙胞胎,他們找到了基因與命運的關係

基因決定了一切?

你覺得是什麼原因讓你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具體一些,你是內向還是外向、是樂觀還是悲觀?

通常我們都會歸因於小時候父母是怎麼對我的,在學校老師是怎麼教我的,是大學選錯了專業才讓我變成今天這樣。

這些原因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它們都是外部環境

除了極端情況,很少有人會說:我生下來就是這樣的,這是命中註定。

我不會說我的基因裡就帶著寫文章的片段。

因為基因是看不見的,相對於基因,我們更容易看見具體的事情對我們的影響

觀察了56對雙胞胎,他們找到了基因與命運的關係

但是接下來的心理學實驗,可能會顛覆你的認知:

1979年,托馬斯·鮑查德和大衛·萊肯開始了一項研究:基因在決定個人性格中到底起了多大作用。

我們都聽過一句話:性格決定命運。

如果說基因能決定性格,我們就可以推理出基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會決定命運的。

他們找到了56對同卵雙胞胎參加試驗,同卵,就意味著他們的基因是完全一樣的,但是因為各種原因,這56對雙胞胎從小就被不同的家庭收養,有的甚至從一出生就沒見過面,因為這次實驗才相聚。

每一對雙胞胎都完成了將近50個小時的測試,測試內容幾乎涵蓋你所能想到的每個維度:

他們完成了4種人格特質量表、3種能力傾向和職業興趣問卷以及兩項智力測驗。

另外,還要填寫一張家用物品清單(例如家用電器、望遠鏡、藝術真品和辭海等),以評估其家庭背景的相似性;

一張家庭環境量表以測量他們對養父母教養方式的感受。他們還要進行個人生活史、精神病學以及性生活史等方面的訪談。

每名被試者的所有項目全部分開獨立完成,以避免一對雙胞胎間存在不經意的相互影響。

觀察了56對雙胞胎,他們找到了基因與命運的關係

為了對照,科學家還對從小生活在一起的雙胞胎進行了測試,作為對照組,他們的基因完全相同,成長環境也一模一樣。

測試的結果,讓所有人驚訝。

56對雙胞胎從生理活動,比如心率、血壓,到智力,再到興趣愛好、最後再到宗教信仰和人格品質,他們表現出來的差異與從小就生活在一起的雙胞胎相似度達到了80%甚至接近100%。

大家可以看一下測試結果,最後一排數字越接近1,就說明相似度越大。

觀察了56對雙胞胎,他們找到了基因與命運的關係

相對於基因,環境幾乎沒有對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產生影響或影響很小。

這個結果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既然一切都是基因決定的,那我何必要努力?家長又何必去早教班,反正怎麼教孩子也就是那樣~國家也沒必要搞全民教育了,反正都是基因決定嘛~

但,真的是這樣嗎?

環境與基因

這個實驗的研究者鮑查德和萊肯是反對這種基因決定一切的論調的。

就拿智商來說,他們認為人的智商70%是基因決定的,而剩下的30%完全可以後天提升,彎道超車。

而根據2015年發表在《Nature genetics》上的一篇文章,研究者通過對14萬雙胞胎的分析的出,智商的遺傳力大概是50%。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智商有50%是遺傳決定的

觀察了56對雙胞胎,他們找到了基因與命運的關係

而且雙胞胎實驗的樣本也存在問題,當時的美國大部分家庭的水平都差不多,雖然兄弟間各自在不同的家庭長大,但是你上學我也上學,你學開車我也學開車,兩個人的環境差異根本沒有想象的那麼大。

鮑查德和萊肯也承認:如果雙胞胎一個在貴族家長大,一個在貧民窟,那毫無疑問環境對兩個人的影響要遠遠超過基因

這個實驗的大致內容就是這些,其中鮑查德在1999年做出過總結:人格中40%的變異和智力中50%的變異都以遺傳為基礎。

翻譯一下就是: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

這句話是老生常談了,我們從小聽的耳朵都起繭子了,但是通過這個實驗,給我們最大的啟發應該是讓我們重新認識基因,承認這個客觀事實,進而找到自己的天賦來發展,這樣才能做到3+7=10,過個好人生。

不然選錯方向,就算再努力也只能是10-3=7,過個剛剛及格的人生。

觀察了56對雙胞胎,他們找到了基因與命運的關係

有一個紀錄片,叫《富哥哥,窮弟弟》,講得是一對親兄弟因為從小的待遇不同,最終哥哥成了政客和富翁,弟弟只能到處流浪,這在另一個方面也證實了人生其實是環境和基因共同塑造的結果。

我很喜歡吳伯凡老師對這部紀錄片的評論:

每個人不是單獨的個體,而是一個帶著自身網絡的終端,你很難不被你背後的網絡所影響。

巴菲特的幸運

1995年巴菲特第一次來中國旅行,他後來回憶起乘船旅行時看到的河邊正在拉縴的縴夫,他說:

“那些拉船的縴夫中可能就有另一個比爾·蓋茨,但是他出生在這兒,註定一輩子這樣辛苦地拉船,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我們有機會獲得這樣的財富成功,純粹是運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