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越來越不聽話,分歧越來越多,美國這個帶頭大哥不好當了

歐洲越來越不聽話,分歧越來越多,美國這個帶頭大哥不好當了

90年代後期,在我們上中學的時候,當時政治課上經常會提到一個說法,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當時所說的多極化趨勢就是指在冷戰結束之後,有兩個超級大國變成一超多強的格局,其中一個就是指歐盟。

美國和歐洲的關係是傳統的老朋友關係了,二戰期間攜手對敵,二戰結束之後進入冷戰時期,又締結了北大西洋公約,成立了北約組織,美國是帶頭大哥,給歐洲各國提供核保護傘和軍事保護,歐洲各國都成了美國的小兄弟。

但從50年代開始,歐洲就在許多問題上開始表現出與美國的一些分歧。比如說在朝鮮戰爭結束之後,中美處於對抗狀態,但歐洲的許多國家卻願意與中國交往,並沒有完全參加西方對中國的封鎖。在其他一些國際問題上,歐洲也經常表現出與美國的分歧。

歐洲越來越不聽話,分歧越來越多,美國這個帶頭大哥不好當了

在二戰結束之後,歐洲都受到了馬歇爾計劃的影響,美國也為歐洲經濟的復甦和重建提供了許多幫助。但從50年代開始,法國和德國就帶頭,表現出越來越強的獨立性,並且在之後逐步成立了歐共體,歐洲的一些國家逐步加入進去,歐共體也成為北約組織下面的國中之國。

在蘇聯解體之前,歐洲雖然經常與美國出現意見分歧,但雙方仍然面對著共同的敵人,所以雙方的矛盾並沒有激化,絕大多數時候還是比較和睦的。而且當時美國相對歐洲各國而言,經濟上優勢比較明顯,也沒有必要急於割歐洲的韭菜。所以這個時期美國與歐洲的關係是合作大於分歧。

在蘇聯解體之後,情況出現了變化。從歐洲的角度來看,蘇聯解體意味著對蘇聯的安全問題基本上已經解除了。尤其是俄羅斯在經歷了90年代的嚴重衰退之後,雖然歐洲仍然籠罩在俄羅斯的核威脅之下,但歐洲在對待俄羅斯的態度上,更願意與以對話和合作來解決問題,而美國更多的選擇與俄羅斯對抗。

歐洲越來越不聽話,分歧越來越多,美國這個帶頭大哥不好當了

在歐盟成立之後,歐洲更進一步的團結起來。尤其是在歐元區成立之後,歐洲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從而也讓歐洲以歐元區的面目出現在國際經濟舞臺上,而且歐元區國家的經濟體量已經超過了美國。這才讓美國對歐洲的態度逐步發生了變化。

從美國的國際戰略和經濟利益角度來說,更希望看到一個分散的,跟隨美國的歐洲,而不希望看到一個團結一致的歐洲。因為一個團結一致的歐洲即可以對抗俄羅斯,也可以對抗美國。尤其是在許多國際問題上,歐洲越來越多的表現出與美國不肯合作的態度,更是讓美國骨鯁在喉。

雖然在普京上臺之後,俄羅斯在對外政策上表現的越來越強硬,客觀上又重新加強了歐洲與美國的合作關係,但歐洲同時也在不斷的尋求在美國與俄羅斯中間找到第三條道路的可能性。尤其是美國利用其國際霸權,不斷的在經濟上對歐盟進行打壓,你讓歐盟感到非常不舒服。

歐洲越來越不聽話,分歧越來越多,美國這個帶頭大哥不好當了

尤其是在歐元區成立之後,因為有歐洲強大的經濟實力作為後盾,歐元在國際上一度表現的非常強勢,甚至開始用歐元結算國際石油交易,這就威脅到了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霸權地位,就更加讓美國覺得不可忍受了,一度將歐元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去之而後快。

隨著美國經濟逐步空心化,經濟實力逐步衰退,能夠給予歐盟的經濟上的利益越來越少,而中國經濟卻在加入wto之後進入了高速增長期,從而讓歐盟一度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朝核問題和伊核問題等一些國際問題上,歐盟也經常表現出與中國合作的態度。這就讓美國十分警覺了。

在特朗普上臺之後,不斷的對歐盟進行訛詐,甚至以解散北約來要挾歐洲承擔更多的北約軍事開支。但在德國和法國的領導之下,歐洲始終堅持在這個問題上不肯妥協,從而也讓美國和歐洲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糟糕。最終,特朗普下決心將美國在德國的軍事基地遷往波蘭。

總體來看,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美國和歐洲都將有可能處在目前的這種關係之下,也就是在對抗俄羅斯的威脅問題上能夠相互協調一致,軍事上仍然以合作為主,但在經濟上雙方的分歧都會越來越大,美國也會越來越多的把歐盟視為經濟上的競爭對手。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