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军首要目标就是活着:拉达克五个月极寒期,氧气水平仅剩60%


印军首要目标就是活着:拉达克五个月极寒期,氧气水平仅剩60%

虽然印度军方的态度相当自信,但是印度媒体采访的诸多印军退役军官的说法却相当现实和客观。印媒文章称,拉达克进入五个月极寒期,从10月份到明年2月份,拉达克地区冬季的气温将骤降至零下40摄氏度,横穿中国和印度领土的湖泊将结冰。退役陆军上校S·丁尼(S Dinny)在2015年至2017年期间,曾担任拉达克班公湖前线指挥官。S·丁尼(S Dinny)9月30日表示,该地区被称为“寒冷的沙漠”,他强调 “温度降到了零下。空气氧气水平仅剩正常水平的60%左右,会导致印军士兵身体疲劳度增加很多倍。如果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暴露在很短的时间里,你就会患上冻疮。印军在拉达克地区冬季的军事活动肯定会减少,无论是修路还是巡逻等基础设施建设。这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这将考验后勤后备、人员和设备的维修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极限”。

印军首要目标就是活着:拉达克五个月极寒期,氧气水平仅剩60%


作为印度媒体记者,同时也是前印度陆军军官的阿贾伊·舒克拉(Ajai Shukla)表示:“未来几个月,印军首要目标是活着,即使在最好的条件下,(在班公湖)也很难发挥作用。当你加上入冬造成的温度和风力恶劣条件时,生存真的变得很困难,拉达克地区的整个冬天对印度军队来说都是一个严峻残酷的挑战。”非战斗减员(严重的冻伤和高原反应),将是未来6~7个月,拉达克地区五万印军面对的常态现象。印度军方高层近日经常把锡亚琴冰川打败巴基斯坦军队的胜利作为自我麻痹的鸡血。但印度退役军官却道出了锡亚琴冰川胜利的代价。印媒转述退役下级军官的话称“在印巴军事对抗的战场锡亚琴冰川,冬季气温可以降至零下70摄氏度,恶劣的条件导致了数百名士兵死亡,其中大部分是由于体温过低、雪崩和冻伤,而不是实际战斗。”

印军首要目标就是活着:拉达克五个月极寒期,氧气水平仅剩60%


有很多读者在关注印度军队在拉达克地区冬季部署困难的同时,也担心我军是否也面临同样困境。在此我们看看了解拉达克边境状况的印度退役军官的说法,就会信心满满了。记者、前印度陆军军官阿贾伊·舒克拉(Ajai Shukla)表示:“我认为,从经验的角度来看,印度士兵为在那里过冬的前景做好了更好的准备。关键是建立起这样做所需的基础设施,比如避雪场和后勤链,这对印度来说是极其困难的。中国人有更好的道路和更好的通道,所以一切都平衡了,”印度军方透露,他们关注到,中国人已经把电网和5G互联网接到拉达克前沿地带(班公湖),而且在上述地区构建了包括空调恒温保暖营房在内的,完善的冬季后勤保障体系。中国人还特意展示了通过无人机向高海拔哨所投送热饭菜的后勤保障手段。

印军首要目标就是活着:拉达克五个月极寒期,氧气水平仅剩60%


9月27日和28日在拉达克地区什约克河谷的连续地震,让印军的后勤保障困境雪上加霜。地震造成的大面积山体滑坡,不但切断了什约克河谷公路,而且摧毁了印军在河谷内的营地。进一步迟滞印度军队的冬季物资储备计划。即便印军和边境公路发展局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打通什约克河谷公路的地震滑坡阻塞,也要浪费至少一周的时间。印军针对拉达克冬季对抗进行的物资储备,只能到拉达克首府列城机场和仓储基地,而从列城到海拔最高的德桑平原和斗拉特别奥里地(DBO)还有240公里距离,中间都是高风险山地公路。如果在这种恶劣的极寒环境下,运输线被我军空袭行动切断,那么给养断绝的印军的非战斗伤亡将是可怕的数字。用俄军专家的话说,印军所谓的“锡亚琴冰川胜利”,对于拉达克的现实考验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印军首要目标就是活着:拉达克五个月极寒期,氧气水平仅剩60%


根据印度军方透露的信息,印军在拉达克东部实际控制线附近部署了3万多人,在拉达克北部的德桑平原和斗拉特别奥里地”军事基地(DS-DBO)部署了2万多人。如果不能在大雪封山之前达成协议,那么5万多印军将不得不在拉达克极寒的冬季煎熬至少6个月。严酷的现实相比,印军在锡亚琴冰川部署的兵力只有3000人左右,根本没有可比性。截至目前,印军工兵部队和印度边境公路发展局还在加紧抢修拉达克地区的河谷公路,以期在大雪来临时,仍然能够保证地面运输线的畅通。印媒称,从印度喜马偕尔邦向北进入拉达克的默纳利—列城战略公路,每年会因大雪封山而中断半年之久,现在印军希望把这一期限缩短为两个月。但这无疑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