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輩五代人住日軍炮樓55年,暖氣從彈孔進入花了十餘年

祖輩五代人住日軍炮樓55年,暖氣從彈孔進入花了十餘年

“茅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棟老房子,是多少輩人關於家的記憶,祖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沒有故鄉魂牽夢縈的山水,也沒有田間獨一無二的樂趣。沐浴在落日餘暉下的老房子,巷口玩耍的同伴,是最美好的童年回憶,時隔多年依舊記憶猶新。

每每經過那棟圓形的三層小樓,孫從孝心中總是有無限感慨,這棟簡單而又不平凡的炮樓,承載的是自己半生的記憶,孫從孝曾在這棟小樓裡,度過了半個世紀的光陰,祖輩五代人的故事,也從這裡拉開了序幕。

緣起父輩

孫從孝與這棟炮樓的緣分,始於1962年。孫從孝的父親是當時電力部門的員工,與父母妻子居住在一座小房子中,擁擠但其樂融融。

孫從孝出生後,原本擁擠的房間更加狹窄,祖孫三代居住一起無處落腳。隨著弟妹的出生,孫從孝一家人無法在小房子裡安居。蹣跚學步的孩子在小房子中磕磕絆絆,父母心疼無比卻無力改變現狀。

孫從孝在擁擠的環境中漸漸長大,對狹小的房間極度不滿,直至1962年,父親單位分配房屋,一家幾口方能住進這棟破舊的日軍炮樓,擁有更大的活動空間。

祖輩五代人住日軍炮樓55年,暖氣從彈孔進入花了十餘年

活動空間變大,居住條件絲毫沒有改變。炮樓裡面漆黑一片,家人多次清掃方能住人。牆壁厚度較大,陽光無法照射進去,炎熱的夏天依舊涼爽無比,是附近小孩子的避暑勝地。

冬天依舊寒冷,單薄的棉被無法抵禦青島的寒冬,一家人只能擠在狹小的瞭望臺上,靠燒煤球爐保持溫度。孫從孝總能在艱苦的生活中找些樂趣,一家人其樂融融歡笑不斷,兩年後孫從孝參加工作,開始對炮樓的大改造。

傾盡心血

孫從孝的改造從三樓開始,隔離出來一室一廳,給長大成人的孫從孝一方屬於自己的天地。在這小小的天地中,孫從孝看書工作無人打擾,年少時期的小心思也無人看穿。

最讓孫從孝頭疼的公廁,也改造得井井有條,乾淨整潔的環境令人心生歡喜,古老破舊的炮樓也煥發出勃勃生機,炮樓不再是炮樓,而是孫從孝和弟妹們不可放棄的家園。

祖輩五代人住日軍炮樓55年,暖氣從彈孔進入花了十餘年

少年長大成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孫從孝也邁入人生新階段,妻子的到來讓炮樓增添喜氣,不久後兒子的出生更是讓孫從孝笑逐顏開。

炮樓三樓從孫從孝的秘密基地,變成一家三口的溫馨小窩。樓上是妻子兒女,樓下是父母弟妹,孫從孝家人口最多之時莫過於此,雙親俱在,夫妻和睦,弟妹也還未離家。

歲月漸漸流逝,父母接連逝去,弟妹們也慢慢成家立業,炮樓中僅剩孫從孝自己的小家庭。一張多年前的全家福,是孫從孝記憶中其樂融融的模樣,傾盡心血的小炮樓,也成為孫從孝心中的牽掛。

開通暖氣

提及為炮樓通暖氣之事,孫從孝一臉驕傲,花費十幾年的時間接通暖氣,靠的還是自己的聰明材質。上世紀末,青島全市開始安裝暖氣,周圍樓房接二連三接通暖氣,唯獨炮樓讓工作人員愁眉不展。

戰爭中遺留的炮樓,堅挺程度超出工作人員的想象,足足72釐米厚的牆體,用鑽頭都無法打穿,更遑論安裝暖氣。受盡冬日寒氣逼人的痛苦,孫從孝從內心期盼暖氣能夠安裝成功。

祖輩五代人住日軍炮樓55年,暖氣從彈孔進入花了十餘年

偏偏願望很快落空,多次嘗試之後,工作人員放棄這項艱鉅的任務,孫從孝卻沒少轉動自己的腦筋。炮樓堅固的牆壁在戰火中是安全的保障,到了和平年代反倒成為提高生活質量的一大阻礙。暖氣管道無法打開,寒冷的北風無法吹入炮樓,卻讓炮樓內部如墜冰窖。

飛天遁地毫無辦法,炮樓變成了孫從孝暖冬的敵人,十幾年的寒冬讓孫從孝無法忍受,十幾年的探索也未曾讓孫從孝放棄。經過多年探索,炮樓暖氣問題終於被孫從孝找到解決方案。

八年前,炮樓附近已實現暖氣全覆蓋,面對棘手的炮樓,政府一籌莫展,孫從孝卻提出瞭解決辦法。牆上遺留下的彈孔,是炮樓歷經戰爭的見證,也是孫從孝打通暖氣通道的著手點。

於孫從孝來說,炮樓早已成為他的夥伴,炮樓上一磚一瓦皆是多年陪伴,如何改造這位老朋友,孫從孝比專家更熟悉。

72釐米厚的牆壁上鑽出暖氣通道,孫從孝一家人再也不用忍受冬日的寒冷。溫暖的暖氣從炮樓古老的牆壁穿過,送來寒冬中的溫暖,縱然遲到十多年,依然是孫從孝一家人無法取代的歡喜。

祖輩五代人住日軍炮樓55年,暖氣從彈孔進入花了十餘年

延續傳奇

單位曾為孫從孝分得窗明几淨的樓房一套,暖氣設備完整,生活條件遠比炮樓優越,然而人老不願離根,生活半生的老炮樓是孫從孝心中的聖地,千金難換。

兒女成家立業後,孫從孝生活更是了無牽掛,與妻子走遍祖國大好河山,住過各地特色民宿,可最喜歡的,不過是老炮樓的房間,唯有居住於老炮樓之中,孫從孝方能安眠。

物轉星移,老炮樓裡如今居住的,是孫從孝唯一的兒子與孫子,從祖輩算起,這已經是孫從孝一家的第五代人。半個世紀的時間,孫從孝見證了老炮樓從廢棄到重新煥發生機,老炮樓也見證孫從孝從意氣風發的少年,變成了花甲之年的老人。

單位所分房子拆遷補償,老炮樓的不遠處便是孫從孝新家所在,孫從孝卻極少在新家居住。一週七天,孫從孝大半時間花費在老炮樓裡,與左鄰右舍下棋喝茶,和孫子講述老炮樓的歷史故事,老炮樓是孫從孝的房子,更是是孫從孝的掛念。

祖輩五代人住日軍炮樓55年,暖氣從彈孔進入花了十餘年

祖孫五代人的故事從老炮樓開始,也終將在老炮樓結束。孫從孝如今年齡漸長,心中別無他念,唯一的願望便是孫輩能夠承襲自己的傳奇,將老炮樓的故事續寫出新的篇章。孫從孝時時耳提面命之事,孫子怕是早已刻在骨子裡,未來老炮樓的故事依舊是一篇不會完結的詩篇。

農村進入城市的遊子,思念的是家鄉的那一條潺潺的小溪,思念家鄉山上的秋月,這是遊子心中難以忘卻的故土,是記憶中最美好的存在。孫從孝何嘗不是如此呢?老炮樓裡度過五十五年的歲月,一磚一瓦早已成為心中的牽掛,

人生漂泊不定,老炮樓便是孫從孝心中永遠難以忘卻的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