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義成功人生?消費主義是如何進行洗腦的

也許,我們真的活在營銷廣告的世界中,打開手機,各類APP裡的廣告層出不窮,出門在外,各種戶外場景的廣告無孔不入,“618”、“雙十一”、“雙十二”原本一個普通的日子卻被商家定義成了各式各樣的電商節,從線上到線下我們的世界被消費主義精心包裝,在我們沉溺其中時便被掏空了腰包。在消費主義的糖衣炮彈下,我們的消費觀逐漸變得有輕奢情調,筆者高中時期的政治教材曾教導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而消費主義卻想讓消費者們背道而馳,那麼消費主義是如何對我們進行洗腦的呢?

通過對消費者進行階級分化,提升部分消費者“社會地位”,來達到刺激該群體盲目消費的目的。1959年尼克松與赫魯曉夫展開了一場廚房辯論,尼克松給世界人民展現了美國中產階級的家庭生活方式,很顯然最終這場辯論美帝豐富的物質生活贏了。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中產階級”這個新興階級快速發展壯大,其消費水平也大幅度提升,互聯網拉近了窮人與富人生活方式的信息差,而這個階層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又急需通過某些符號來彰顯其經濟社會地位,於是消費主義便推出了“輕奢”這種說貴不貴說便宜也不便宜的商品,消費主義鼓吹只要用戶使用輕奢品就是“中產者”,這種本末倒置的鼓吹方式,卻讓追捧者幾近狂熱,比如某品牌的潮鞋。而實際上,掌握生產資料的為資產階級,沒有掌握的為無產階級,中產階級本就是資產階級從內部分化無產階級的重要手段,從因病致貧到“黑天鵝”疫情等非可抗力讓多少中產者一夜致貧,歸根結底中產階級還是屬於無產階級。

重新定義成功人生?消費主義是如何進行洗腦的


消費主義酷愛製造消費者之間的矛盾,沒有矛盾,製造矛盾也要上,分割用戶群,讓目標用戶群體變得更為精準。比如,咪蒙們的極端女權,全方位無死角的製造男女性別矛盾,表面上宣揚女權主義,實際上在做女性生意,鼓吹女性多花錢多消費,越能花錢即代表越成功越獨立;再如製造各類鄙視鏈,通過給予某類群體優越感,造成用戶不同群體之間的攀比掐架,原本消費者才是商家的上帝,通過消費主義洗腦,這部分用戶卻變成了商家的忠實擁躉,手機圈、漢服圈之間鄙視鏈的爭鬥可見一斑。消費者之間的黨同伐異更加有利於商家篩選自己的目標用戶,這部分用戶慢慢將品牌變成了信仰,無論好壞,全都買單,這便是消費主義的成功。

重新定義成功人生?消費主義是如何進行洗腦的


給用戶製造焦慮是消費主義進行洗腦的又一手段,它試圖重新定義我們的人生與生活,抓住消費者亟待改變現狀的迫切心理,讓其為現階段的痛點買單,我們俗稱交智商稅。比如他們會重新定義我們的成功與失敗,20歲還沒有買車的男人是失敗的,30歲還沒有買房的男人是失敗的,40歲還在用拼多多男人是失敗的,人各有志,我們的失敗是別人來定義的嗎?但這種激將式的製造焦慮效果卻立竿見影。再比如近期新媒體、電商直播火熱,於是很多人都想進這個行業分蛋糕,但沒有一點點這方面的經驗怎麼辦?於是就有賣課的站出來教用戶如何靠運營新媒體月入百萬,用戶買了課之後才恍然大悟,發現原來導師所說的月入百萬是靠賣課。消費主義便是利用消費者的焦慮,聲稱將用戶痛點變為用戶爽點,待消費者交完智商稅之後也是為時已晚。

我們在盛世之年,亦在貧富之間,有人揮金如土,有人掙扎在溫飽之間。互聯網抹平了信息差,有人焦慮,有人迷茫,也有人急需表現自我,消費主義處心積慮為消費者製造精緻的泡沫,一旦踏入,陷阱無數。作為新時代改變的奮鬥者,我們還需做好儲蓄的習慣,對於消費不再是買買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