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成功人生?消费主义是如何进行洗脑的

也许,我们真的活在营销广告的世界中,打开手机,各类APP里的广告层出不穷,出门在外,各种户外场景的广告无孔不入,“618”、“双十一”、“双十二”原本一个普通的日子却被商家定义成了各式各样的电商节,从线上到线下我们的世界被消费主义精心包装,在我们沉溺其中时便被掏空了腰包。在消费主义的糖衣炮弹下,我们的消费观逐渐变得有轻奢情调,笔者高中时期的政治教材曾教导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而消费主义却想让消费者们背道而驰,那么消费主义是如何对我们进行洗脑的呢?

通过对消费者进行阶级分化,提升部分消费者“社会地位”,来达到刺激该群体盲目消费的目的。1959年尼克松与赫鲁晓夫展开了一场厨房辩论,尼克松给世界人民展现了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生活方式,很显然最终这场辩论美帝丰富的物质生活赢了。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中产阶级”这个新兴阶级快速发展壮大,其消费水平也大幅度提升,互联网拉近了穷人与富人生活方式的信息差,而这个阶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又急需通过某些符号来彰显其经济社会地位,于是消费主义便推出了“轻奢”这种说贵不贵说便宜也不便宜的商品,消费主义鼓吹只要用户使用轻奢品就是“中产者”,这种本末倒置的鼓吹方式,却让追捧者几近狂热,比如某品牌的潮鞋。而实际上,掌握生产资料的为资产阶级,没有掌握的为无产阶级,中产阶级本就是资产阶级从内部分化无产阶级的重要手段,从因病致贫到“黑天鹅”疫情等非可抗力让多少中产者一夜致贫,归根结底中产阶级还是属于无产阶级。

重新定义成功人生?消费主义是如何进行洗脑的


消费主义酷爱制造消费者之间的矛盾,没有矛盾,制造矛盾也要上,分割用户群,让目标用户群体变得更为精准。比如,咪蒙们的极端女权,全方位无死角的制造男女性别矛盾,表面上宣扬女权主义,实际上在做女性生意,鼓吹女性多花钱多消费,越能花钱即代表越成功越独立;再如制造各类鄙视链,通过给予某类群体优越感,造成用户不同群体之间的攀比掐架,原本消费者才是商家的上帝,通过消费主义洗脑,这部分用户却变成了商家的忠实拥趸,手机圈、汉服圈之间鄙视链的争斗可见一斑。消费者之间的党同伐异更加有利于商家筛选自己的目标用户,这部分用户慢慢将品牌变成了信仰,无论好坏,全都买单,这便是消费主义的成功。

重新定义成功人生?消费主义是如何进行洗脑的


给用户制造焦虑是消费主义进行洗脑的又一手段,它试图重新定义我们的人生与生活,抓住消费者亟待改变现状的迫切心理,让其为现阶段的痛点买单,我们俗称交智商税。比如他们会重新定义我们的成功与失败,20岁还没有买车的男人是失败的,30岁还没有买房的男人是失败的,40岁还在用拼多多男人是失败的,人各有志,我们的失败是别人来定义的吗?但这种激将式的制造焦虑效果却立竿见影。再比如近期新媒体、电商直播火热,于是很多人都想进这个行业分蛋糕,但没有一点点这方面的经验怎么办?于是就有卖课的站出来教用户如何靠运营新媒体月入百万,用户买了课之后才恍然大悟,发现原来导师所说的月入百万是靠卖课。消费主义便是利用消费者的焦虑,声称将用户痛点变为用户爽点,待消费者交完智商税之后也是为时已晚。

我们在盛世之年,亦在贫富之间,有人挥金如土,有人挣扎在温饱之间。互联网抹平了信息差,有人焦虑,有人迷茫,也有人急需表现自我,消费主义处心积虑为消费者制造精致的泡沫,一旦踏入,陷阱无数。作为新时代改变的奋斗者,我们还需做好储蓄的习惯,对于消费不再是买买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