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黨組:聚焦 “立德樹人” 推進五個融匯

立德樹人

推進五個融匯

近年來,市教育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 “一抓三促三同步” (一抓即抓黨建, 三促即促校風、促教風、促學風,三同步即黨建與教學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的總體思路,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充分發揮學校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黨員教師的模範帶頭作用,全心全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支部工作與教育教學

相融匯

深入貫徹《關於加強中小學校黨的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和《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將黨支部建立在年級組上,突出黨支部在以教學為中心工作中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召開年度全市中小學黨建暨從嚴治黨工作專題會議,印發《2019年中小學校黨建工作要點》,將黨建工作納入督導考核、日常檢查和目標管理,與業務同部署、同落實、同考評,著力解決黨建和業務“兩張皮”的問題。實施支部規範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建成標準化支部300餘個;開展軟弱渙散黨組織專項整治,配強配齊基層黨組織班子;落實《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和黨員教師“雙培養”機制,評選出黨員名師154名。組織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深入開展13個專項整治,逐一整改檢視發現的17個問題,解決基層矛盾問題134個,實施幼兒園和城區校建項目103個,新增學位25萬個,全市高考二本上線人數達16692人,連續10年超過萬人大關。

道德建設與 “三全

育人”相融匯

召開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推進會,制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安排意見和工作標準,聚焦內涵建設,發展素質教育,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了“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堅持 “文化立校、特色辦校、質量強校”辦學理念,廣泛開展教師學生全員讀書活動,創新開展特色項目學校、特色示範學校等創建達標活動,切實提高學科教學的有效性。組織召開榆林市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研討培訓會,邀請全國20多位教育專家學者,通過論壇、示範課、專題討論、專家報告等形式,研究探討黨建引領、提升教育質量的對策和途徑,為榆林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黨性錘鍊與思政教育

相融匯

通過集中研學、主題報告、教育大講堂、“十九大”精神進校園、千名書記講黨課等方式,黨員教師不斷增強 “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挖榆林教育史、追尋陝北革命史,在榆中校史館召開專場研討會,在與杜斌丞等革命先烈對照中,叩問初心、擔當使命。堅守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廣泛開展思政課品質提升 “七項行動”, 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師生頭腦,牢牢守住意識形態主陣地。與北京大學共建思政教育實踐基地成功簽約,教育扶貧微電影《紫穗花開》登上“學習強國”平臺,教育系統合唱團在全省百萬職工大合唱中拔得頭籌,全省首家教育雲平臺和教育數字圖書館全面建成,“智慧黨建”等28個模塊上線運行,成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載體。

人才建設與教師

培養相融匯

深入推進校長職級制改革,全市新建學校校長和新任校長取消了行政級別,實行校長職級制,已有56名優秀人才通過職級制聘任走上校長崗位。實施“百千萬”名優教師培育工程,目前已培養卓越校長49名、卓越班主任87名、卓越教師1831名。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實施意見》,健全完善獎懲激勵機制,市政府首次對三代從教的39個家庭授予“教育世家”榮譽稱號,評選表彰了49名“榆林名校長”、185名“榆林名教師”、87名“榆林名班主任”。推行教師工資績效改革,在保證教師現有待遇不變的前提下,工資總額再增加15%用於績效考核。制定了《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對於有償補課等12種有“負面清單”記錄的教師,實行 “一票否決”。

自主發展與資源引進

相融匯

針對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期盼,在堅持自主發展的基礎上,制定了《關於加快引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實施意見》,通過整體“託管”、“名校 +”、建立發展共同體等方式,引進了新教育實驗項目和北師大、陝師大等一批優質教育資源。全面落實市政府與陝西師範大學戰略合作協議,榆林實驗小學和實驗幼兒園等三所幼兒園分別與陝師大附屬小學和幼兒園組成發展共同體。北京師範大學榆林學校初中部順利招生。引進了英語雙線教育、語文主題學習、高中數學培優和貝殼網等一大批優質教育資源,引進了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確定了22所新教育試點實驗學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