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安源】人民日報江西頻道:貧困戶李和根的"心結"解開了

4月9日

人民日報客戶端江西頻道聚集安源

《貧困戶李和根的"心結"解開了》


【聚焦•安源】人民日報江西頻道:貧困戶李和根的

【聚焦•安源】人民日報江西頻道:貧困戶李和根的

【聚焦•安源】人民日報江西頻道:貧困戶李和根的

【聚焦•安源】人民日報江西頻道:貧困戶李和根的


在4月暖陽的摩挲下,16歲的李豔歡正和萍鄉市特殊學校下鄉送教的老師玩著傳球遊戲,不時發出興奮的笑聲和叫聲;22歲的李贊明站在一旁,一會瞅空傳傳球,一會咧嘴笑著看熱鬧……看著一雙兒女無憂無慮開心地玩耍著,51歲的李和根和妻子眼底流瀉的不僅是欣慰,還有太多的感慨。要知道,這兩個先天一級智障的孩子,從出生開始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他心底解不開的“死結”和永遠的心痛。


家住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五陂鎮大田村的李和根,臉上如刀鑿斧刻般過早地打上了滄桑的烙印,左鄰右舍一提到他和他的家,往往是一聲嘆息:唉,這個苦命人啊!


20多年前,初為人父的李和根以為生活從此揭開了新的篇章,可還沒高興多久,就被醫院給出的孩子先天智障鑑定打了當頭一棒。難以置信的他到處奔波忙碌,一攢到錢就帶著孩子治病,祈禱能有奇蹟發生。幾年後,妻子又懷孕了。豈料這個孕育著夫妻倆全部希望的孩子降臨後,又被診斷為先天智障。陷入極度苦悶和不解的夫妻倆最後才弄明白為何會生下兩個先天智障的孩子:原來李和根的父母親屬於近親結婚。


從此,苦難和憂愁像烏雲重重地壓在了這四口之家的頭頂,李和根徹底地放棄了掙扎,家裡難得飄蕩笑聲,有的只是漫長的黑夜和無盡的絕望,不知道何時是盡頭,不知道生活的意義,日子過得像一團亂麻……


2016年,李和根被識別為大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駐村第一書記周理和五陂鎮幫扶幹部劉敏盯上了這個特殊的家庭,鉚足了勁決心幫助李家跳出貧困泥淖。


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安居扶貧,新農合保險、殘疾人補貼、低保……所有能讓李家四口人享受到的扶貧政策和種種優惠,都一一落實到位,但李和根夫妻幹活就是提不起勁頭兒。鎮村幫扶幹部通過多次分析討論,終於認識到李和根家致貧的根源,是因為李和根夫妻倆自動放棄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幫扶幹部一次又一次地上門拉家常。“不論孩子怎麼樣,畢竟是你們自己身上掉下的肉。”“你們只想到自己年級大了,滿足吃吃低保,可孩子的路還長啊……”這樣的話說了不知幾籮筐,苦口婆心地勸夫妻正確面對人生坎坷和磨難。鎮幫扶幹部劉敏還介紹李和根妻子到鎮政府食堂上班,每天工作時間不長,又能照顧到家裡的兩個孩子。駐村第一書記周理與萍鄉市特殊學校聯繫,由學校指派特教老師定時送教上門,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啟迪孩子心智;在有的休息日,周理還親自教李和根的兒子做簡單的加減乘除運算。


【聚焦•安源】人民日報江西頻道:貧困戶李和根的

▲李和根在養殖基地喂“寶貝”雞鴨鵝


李和根冷卻多年的心被捂熱了,心底那打不開的“死結”也慢慢鬆動。他開動腦筋,主動向幫扶幹部提出想發展養殖產業。沒有資金,幫扶幹部幫他籌措了4萬元啟動資金;沒有技術,區裡市裡只要有相關的培訓,幫扶幹部都會通知他參加。通過努力,一個擁有雞、鴨、羊等禽類的小型養殖場初具雛形。慢慢地,李和根邊幹邊摸索,技術越來越成熟,第一年的養殖收入就有2萬多元。


為了更好地照顧養殖場裡的這些“寶貝”疙瘩,李和根幾乎天天住在那裡。去年7月,一場突如其來的洪災沖垮了他的養殖場,村委會和幫扶幹部又幫垂頭喪氣的他地勢較高的養殖場現址蓋起了一個更好更大的。


現在,他的養殖場“兵強馬壯”:擁有土雞150只,鴨100只,鵝50只,羊30只。羊群在山坡上“咩咩”吃草,雞鴨鵝“咯咯咯”“嘎嘎嘎”歡快地覓食,新開墾的荒地種上了辣椒、毛豆等時令蔬菜……越幹越有勁的李和根又開鑿了一畝水塘,還打算把旁邊一片荒地開發出來種上兩畝甜瓜。


【聚焦•安源】人民日報江西頻道:貧困戶李和根的

▲李和根載著兒女往返養殖基地


天氣晴好時,他會開著三輪車帶兩個孩子到養殖場撿雞蛋、鴨蛋、鵝蛋。他還在閒暇之餘,帶著兒子給鄉親送桶裝礦泉水貼補家用。


看全家人都過上了吃穿不愁的日子,兩個孩子也有了明顯改變:兒子會寫自己的名字了,會買菜做飯做家務活了,手機也玩得溜溜轉,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脫口而出,還經常用手機“騷擾”第一書記;悶葫蘆女兒偶爾也會開口叫聲爸爸媽媽了……李和根的臉上終於有了笑容。他嘴上現在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我們夫妻倆別無所求,最大的願望就是孩子們每天都能這樣衣食無憂地開心生活。趁現在還幹得動,多為孩子們攢點錢,就能為社會減一份負擔,多為他們添一份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