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地秋大白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栽培技术

露地秋大白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栽培技术

露地秋大白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栽培模式的核心技术包括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高垄覆膜栽培、化学农药减量、药剂处理前移、生物防治等。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该模式可减施化肥 30.9%,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39.2%,大白菜增产 12.61%,且提早上市 10~15 d(天)。已在山东肥城推广应用。

肥城市是山东省重要的秋大白菜产区,秋大白菜常年种植面积在 1 万 hm 2 (15 万亩)左右,且“两菜一粮”(春马铃薯—夏玉米—秋大白菜)已成为当地重点特色产业模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观。但是传统的秋大白菜平畦种植模式在播种、整地、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控等环节上需要大量的人工和农资投入,为追求高产,过量施肥灌水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是过量施用氮肥现象较为严重,通常每 667 m 2 基施三元复合肥(N-P-K 为 15-15-15,下同)100 kg,生育期追施尿素 3 次,每次每667 m 2 施 20 kg;为追求防病效果,整个生育期平均用药多达 7 次,每 667 m 2 农药有效成分用量达118.4 mL(g),导致田间害虫抗药性增强;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亦会造成环境污染。

露地秋大白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栽培技术


为此,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总结了基于化肥减量、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高垄覆膜栽培、化学农药减量、药剂处理前移、苏云金杆菌(Bt)乳剂生物防治等核心技术的露地秋大白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栽培模式,并在肥城市推广应用。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该模式可减施化肥 30.9%,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39.2%,每 667 m 2 大白菜产量增加12.61%,提早上市 10~15 d(天)。

1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早熟、抗病、丰产、耐贮运的大白菜品种,如北京新 3 号、泰安黄芽、改良青杂 3 号、丰抗 90 等。

2 育苗

采用平畦育苗,一般 8 月下旬至 9 月初播种。每 667 m 2 大田需育苗畦 35~40 m 2 ,播种前结合整地施入三元复合肥 3 kg、腐熟有机肥(N-P 2 O 5 -K 2 O ≥ 10%,有效活菌数≥ 6 亿个 · g -1 ,有机质≥ 60%)6 kg。耕翻耙平后做畦,畦宽 2.0~2.5m。采用撒播或条播,每 667 m 2 用种量 10 g。撒播前畦内浇透水,将种子与 5~6 倍质量的细沙土(过筛 40 目)掺匀,待水渗下后均匀撒播在苗床上,覆细土 0.5~0.8 cm 厚;采用条播,于畦面按行距 8~10 cm 划深 1 cm 的浅沟进行播种,覆土后再浇水。

发芽期内不浇水,出苗后视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浇水,防止忽干忽湿。幼苗出土后一般间苗2次,第 1 次间苗在 1~2 片真叶时进行,苗距 3 cm 见方;第 2 次间苗在 3~4 片真叶时进行,苗距 8~10 cm见方。与常规直播和穴盘基质育苗相比,平畦育苗幼苗苗龄短、健壮,可降低成本 50% 以上。

露地秋大白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栽培技术


3 整地起垄

春马铃薯—夏玉米—秋大白菜栽培模式是在马铃薯生长期套种玉米,马铃薯 6 月收获,玉米 10月收获,9 月初至 9 月中旬将大白菜定植在马铃薯地块。马铃薯收获后,分别于 6 月下旬、7 月下旬深翻晒土 1 次,利用高温强光有效灭杀病菌和虫卵。大白菜定植前,结合整地每 667 m 2 施三元复合肥 59.5 kg+ 生物有机肥 47.25 kg,深耕细耙,机械起高垄,垄距 80 cm,垄高 15~20 cm。采用机械铺设滴灌带并覆膜,每垄铺设 1 条滴灌带,滴孔间距 30~35 cm,覆盖幅宽 80 cm 的白色地膜。注意控制机械速度,确保滴灌带顺直、铺膜完整。

4 定植

选用适龄壮苗,苗龄18~22 d (天),5~6片叶,无病虫害。定植前一天将幼苗浇足水。由于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土壤温度较不覆膜栽培偏高,需在晴天下午或阴天采用定植器定植。定植株距 40 cm,每667 m 2 定植2 000株左右。定植后滴灌1次透水,每 667 m 2 用水量 15~18 m 3 。

5 田间管理

定植后随时检查苗情,如发现有死苗现象,要及时补苗,直至苗全、苗匀、苗齐。团棵期前蹲苗 7~10 d(天),团棵期每 667 m 2 追施大量元素水溶肥(N-P-K 为 20-20-20,下同)1.5 kg;结球前和结球后每 667 m 2 分别追施大量元素水溶肥 1.5kg。莲座期中期,每 667 m 2 喷施 0.7% 硫酸锰 210g+0.2% 绿芬威叶面肥(挪威雅苒国际有限公司生产,含磷 14%、钙 8%、锰 12%、锌 12%、硫 2%)50 g,共喷施 2 次,每次间隔 10 d(天)。应根据不同的天气状况、土壤情况及大白菜需水特性确定灌水次数和灌水量。秋季露地大白菜采用膜下滴灌一般浇水 3~4 次,每次每 667 m 2 用水 13~15 m 3 ,滴灌量应根据降雨量进行适当调整,收获前 15 d(天)停止浇水。

6 病虫害防治

露地秋大白菜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菜青虫、小菜蛾、跳甲等,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霜霉病、软腐病等。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生态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控制原则进行防治。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包括药剂处理前移技术、虫情监测与诱杀技术、生物防治技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技术。

大白菜定植前,在距地面 80~100 cm 处安装太阳能高效智能捕虫器,诱杀小菜蛾、菜青虫等鳞翅目害虫成虫,降低产卵基数,每 1.5~3.0 hm 2(22.5~45.0 亩)安装 1 台;悬挂规格为 25 cm×30cm 的黄色粘虫板,用于预警、监测和诱杀蚜虫、白粉虱等,悬挂高度距离植株上部10~15 cm为宜,每 667 m 2 悬挂 100~120 块,粘虫板粘满害虫后及时清除或更换。苗期每667 m 2 可用300 g · L -1 氯虫 ·噻虫嗪(度锐)悬乳剂 30 mL+8 000 IU · μL -1 苏云金杆菌(Bt)乳剂 250 mL 防治小菜蛾、跳甲;生育期内,每 667 m 2 可用 300 g · L -1 氯虫 · 噻虫嗪(度锐)悬乳剂 30 mL,或 6% 甲维 · 虫螨腈微乳剂 50mL,或 8 000 IU · μL -1 苏云金杆菌(Bt)乳剂 250mL 防治小菜蛾、跳甲。

猝倒病、立枯病为苗期病害,一旦发现立即拔除病株,也可采用药剂处理前移技术,即在播种前每 1 m 2 苗床用 722 g · L -1 霜霉威盐酸盐(普力克)水剂 5 mL 浇灌;出苗后 20 d(天)每 667 m 2 用43% 戊唑醇(好力克)悬浮剂 20 mL 喷雾 1 次。防治霜霉病,每667 m 2 可用47%春雷 · 王铜(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130 g,或 72% 霜脲 · 锰锌(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 130 g 喷雾,每隔 10 d(天)喷雾 1 次,共喷 2~3 次。防治软腐病,每 667 m 2 可用 3% 中生菌素(克菌康)可湿性粉剂 25 g 喷雾,每隔 7 d(天)喷雾 1 次,共喷 2~3 次。

露地秋大白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栽培技术


7 采收

根据市场需求和大白菜商品质量要求适时采收。11 月初即可收获上市,也可以在 11 月中旬收获以增加产量,每 667 m 2 产量 25 000 kg 以上。

8 效益分析

与传统平畦栽培模式相比,大白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栽培模式省工、节水、化肥农药减施效果明显:① 用种量减少 87.5%。传统模式每 667 m 2 用种量 80 g,而采用育苗移栽每 667 m 2 仅需种子 10g。② 省工 25%。传统模式从播种到收获每 667 m 2用工 20 个,增效栽培模式每 667 m 2 用工 15 个(含定植、悬挂黄色粘虫板)。③ 与传统模式相比,增效栽培模式每 667 m 2 可减少化肥用量 15.3 kg,减施量 30.9%,减少农药有效成分用量 73.8 mL(g),减施量 39.2%。④ 增产增收。增效栽培模式每 667m 2 大白菜产量 25 000 kg 以上,增产 12.61%;按照大白菜市场价 0.25 元 · kg -1 计算,每 667 m 2 较传统模式新增纯收益约 1 300 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